萊茵之漡
動靜之寬,雲山潝石;凝塵止觀,遍照虛實 。 。。。。潮來因、士覺吼。

格主小檔案

來因覺士





<2013年6月>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123456

最新文章
寂然不動──人間無事人
2024/10/29 19:09
點心
2024/4/28 15:54
余光中不識張益德
2023/11/30 14:38
弔客
2023/6/1 20:00
決梁山泊之策
2022/12/4 21:07

最新迴響
附註:
by lyingjazz, 8/13
Re:修理潘國森
by 光澄籽, 7/16
Re:修理潘國森
by 潘國森, 6/6
Re:玩命,還是作秀?
by 作秀黨萬歲、萬萬歲, 4/29
Re:玩命,還是作秀?
by 潘國森, 4/28

文章分類
略過巡覽連結。


部落格統計
今日人氣: 121 次
累計人氣: 346310 次
文章總數: 131 篇
June 10, 2013
論佛教食「淨肉」 (2/4)
來因覺士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9:41:46


  回頭再看《十誦律‧雜誦中調達事之二》引發佛陀闡釋「三淨肉」之說的整個故事,更能清楚理解世尊既持「慈悲心」、「不殺生」卻「網開一面」聽許僧眾食淨肉的設地隨處之法要與苦心。


  事情起因於佛弟子調達(又名提婆達多、地婆達兜…等,意譯作「天授」,阿難之兄、佛之從弟)在僧團中宣稱有五種可以「疾得泥洹(快速達到涅槃境界)」的修行方法,而佛陀並不接受這樣的說法。至於調達宣傳的「五法」,律藏《十誦律》、《四分律》與《五分律》中皆有提及但內容不盡相同,今引《十誦律》之說:盡形受著納衣、盡形受乞食、盡形受一食、盡形受露地住、盡形受斷肉魚。


  調達「五法」中的前四法,其實就是「十二頭陀」行──頭陀苦行準則中的項目:穿著以人所棄之如糞掃般輕賤之物拾補而成的百衲衣(又稱糞掃衣,「糞掃」即閩南語中「垃圾」的本字),親自托缽乞食、不受他人宴請供養,每日於午前吃過一餐後便不再進食,於遠離人家的空閒寂靜之地露天而居;加上第五項、禁絕所有肉食,合之便是「調達五法」。而「盡形受」即是一生一世都得要完全奉行,可說是相當嚴酷的修行方式。


  至於為什麼無法接受調達宣揚的這五種苦修之說,佛陀的解釋是:過去諸佛讚歎穿著百衲衣也聽許出家眾著百衲衣,我現在也讚歎穿著百衲衣、聽許弟子僧眾著百衲衣,同時也聽許在家修行的居士著百衲衣;過去諸佛讚歎力行托缽乞食也聽許出家眾托缽乞食,我現在也讚歎力行托缽乞食、聽許弟子僧眾托缽乞食,同時也不拒絕外界人士主動提供飲食的好意;過去諸佛讚歎奉行一日一餐也聽許出家眾一日一餐,我現在也讚歎奉行一日一餐、聽許弟子僧眾一日一餐,但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額外再進食、我也不反對;過去諸佛讚歎露天而居的修行方式也聽許出家眾露天而居,我現在也讚歎露天而居的修行方式、聽許弟子僧眾露天而居,但如果有房舍願意提供給我們安住修習(譬如於「雨安居」時)、我也不會加以拒絕;我不聽許弟子僧眾吃三種不淨肉、而只能吃三種淨肉,是本慈悲心不想有禽畜因我們而遭殺害,所以我不讓弟子僧眾在「大祠世會(相當於大廟祭典或廟會)」中吃肉,因為那些「大祠世會」提供的肉食都是為來客宰殺做成的。


  可見佛陀採取的是比較開放的態度,並不死守教條,而是因時因地因勢、隨緣處置。


  當初釋迦牟尼離開皇宮求道時,先從阿羅邏迦藍(梵名Ārāḍa-kālāma,巴利名Āḷāra-kālāma)學習「數論(古印度哲學之一派別,佛教稱「迦毗羅論」或「雨眾外道」、「雨際外道」)」與「瑜伽[註]」。後又轉向當時常見的苦修方式──頭陀行,並加入了其他五位苦行者的行列,於林中或河邊進行嚴酷的修行,但有時也會獨自一人靜處;這六年期間,他有時赤裸身子,有時僅以粗麻蔽體,在寒冷的冬夜裏,坐臥於曠野、以粗礫為床座,每天僅喝些豆汁、並逐漸減量乃至完全禁食,這般修行方式,長此以往,再強健身體素質之人也會被折磨得不成人形──按「上座部」巴利藏《薩遮迦大經》佛陀自述,最後他瘦得四肢有如「阿須帝伽草」或「伽羅草」之草節,身體則是「觸至腹皮即可摩到脊柱,觸到脊柱即可摩到腹皮」,毛髮盡落而皮膚枯槁!


  在經歷了未曾有人承受過的巨大而劇烈的痛苦後,已是奄奄一息的悉達多‧喬達摩體認到了一個現實:「予以此過酷之苦行,尚未到達超越人法、特殊最聖之知見,故想達到菩提,應有其他之道!」亦即是說,苦行和瑜伽都不是證得菩提之道,而是另有其他方法!

  於是喬達摩選擇了重新進食,在尼連禪河中洗淨身垢後,開始攝取些粗食和乳糜,逐漸恢復健康與體力;和喬達摩一起修行的憍陳如、跋提梨迦、摩訶那摩、婆波沙、阿奢逾時等五名苦行者(即「五比丘」,其漢譯名各經不盡相同,此按《佛本行集經》),見到此狀,以為他捐棄精勤修道而轉圖安逸,因而失望地離開了他。


  但經過相當時間休養復原後的喬達摩,邁著健康步履、從容地來到了菩提樹下,回想起幼年時於閰浮樹下自然而入初禪時的定靜,乃趺跏而坐,最終參悟無上智慧、成就正等正覺,也就是「證道成佛」了。


  得道後的佛陀,行至波羅奈城鹿野苑內,找到了曾「大有利益」於他的五比丘,告訴他們雖然自己是在苦修的基礎上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但不表示這些苦行方法就是完全正確的,否則他們五人也不會至今仍滯困於死衚衕中而無法證得涅槃了;佛陀向他們指出,追求物慾和貪圖逸樂固然不對,但極端地揚棄物質生活與折磨肉體,同樣也不能通往證覺,而是應該採行「取中」(見《中本起經》)之道──也就是「中道」;於是佛陀為五比丘講述自己的心得──苦集滅道「四聖諦」,而在《轉法輪經》中佛更明確指出「中道」即是「八正道」──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見、正思惟。五比丘聽聞佛陀說法後,由憍陳如起始,全都陸續證得了「預流果(sotāpanna)」──即「阿羅漢果」,從而成為佛陀座下的第一批僧團。


  再嚴苛的苦修都無法達到涅槃之境,這是佛的親身體會。把自己餓得兩眼昏花,分不清東南西北,連坐都坐不住,頭一低便向前而倒、甚至將臉撲在了自己的糞溺之中(見《薩遮迦大經》),這般酷烈的境地,佛都經歷過,而調達所提倡的五種苦行法與之相較,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將自己折騰得營養不良、病痛叢生,連基本思考判斷與行動能力都成問題了,又如何談得上證道涅槃呢?調達提倡的「疾得泥洹」五法,連他自己都未曾實踐驗證過,說穿了不過就是一種似是而非、蠱惑人心的邪說歪理罷了。

 

附註:
  Joga,衍生自梵文動詞yuj,英語作Yoga,今多寫作「瑜珈」。雖然佛滅之後很久直到公元二或三世紀時,才出現有瑜伽的相關文字紀錄,但佛於今留下的結跏趺坐、冥思觀想的修悟法門,可以看到明顯的瑜伽痕跡。著有《瑜伽經》一書的神祕主義修行者巴丹闍梨(梵名 Patañjali),即使是在佛滅數百年後才開始傳法,但常與數論相提並論的瑜伽術,很可能在釋迦摩尼所處時代的恆河地區便已為大眾所知,亦流行於修頭陀行的林棲者之間;瑜伽被證實是佛陀禪修證道的關鍵,而佛法中也吸收了瑜伽的修行方式。
  現今一般所知的「瑜珈」,主要是用來鍛鍊身體的一種運動方式,目的不外是祛病延年或減重減肥;但傳統瑜伽是同時包含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訓練,其哲學和思想部分很大程度地被現代人所忽略。

 


於尼連禪河邊林中修行的釋迦牟尼與五比丘,掃圖自《圖解阿含經》印信法師編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迴響(0) | 引用 | 人氣(1877)  

引用網址:
站內最新好文
這關我啥事,請問
2024/11/19 15:27
失去寵物的悲傷剝奪-允許...
2024/11/4 0:15
寵物老齡化的照顧技巧
2024/11/2 12:15
寂然不動──人間無事人
2024/10/29 19:09
貓經濟-台灣寵物產業的下...
2024/10/6 23:06
羅馬的 mix and match
2024/10/5 17:36
義大利 Cusin
2024/10/1 21:31
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便是幸福
2024/8/31 12:20
掌握KOL行銷的目的與合作...
2024/8/26 11:41
你知道黝黑軟Q的仙草,是...
2024/8/25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