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溝通-憤怒的人看似強大,是因為內在卑微
每個人的靈魂時鐘不一樣,知點與悟點也會不同
世間上大都柔軟的生物與植物都被某種堅硬的東西所覆蓋,人也一樣,內心脆弱的人常會故作堅強;自卑的人反而顯得自負。
人很怕被別人看扁,因此只要覺得自己比較卑微的時候就會去看低別人。這是一種補償心理・讓自己凌駕他人之上,可以感覺比人優越,然而為什麼要感覺優越?是自卑。就像購買名牌是優越感,但優越感是來自自卑感。
人為什麼愛發牌氣?也是...(閱讀全文) | |
|
 | | 結束在剎那 躺仰 葉片隨風搖曳飛舞 靜看 湖面波紋浮沉起伏 坐觀 人潮逐浪喧嘩竄動 漫步 林蔭青竹發芽爆裂 奔馳 岔路逆向轟聲響亮 呆立 傾刻寫下無言結局 ...(閱讀全文) | |
|
只有生命可以教導生命 只有生命可以教導生命
一個助人者自己可以走得有多深,他的個案也才能走得有多深 ....
說故事是一種經驗的再經驗,把過去的某個經驗帶到此時此刻,讓我們可以重新經驗它、理解它,如果故事只有一個詮釋方式,生命就被困住了!
說故事是一種轉身,是一種反身自照,人生其實有很多無奈與苦難,跟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有關,敘事幫助我們做有脈絡性的見解,於是對自己的受苦才能有慈悲與多元的理解。
...(閱讀全文) | |
|
只能一步一腳印在打造企業形象和品牌 只能一步一腳印在打造企業形象和品牌--掌握品牌行銷策略,打造品牌影響力
誠信是給顧客最重要的承諾,賺錢的利基建立在自有KSF上,衷心堅持”初心”的原則和實在的核心內涵,才是贏家王道。
而品牌識別設計並不是品牌力的結果,真正的品牌型塑至少需透過與經營者的深度交流,挖掘經營理念及故事源由,再轉化為品牌規劃的核心精神象徵,才能以傳承品牌精神並賦予新的品牌意象達到品牌打造的一致性,品牌故事及品牌精...(閱讀全文) | |
|
居家照服勞動合作社的KSF關鍵-翻轉照服員人生職涯 長照2.0鼓勵在地老化,其中各種津貼和加給,給了居家照服員的薪酬合理化,而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透過合作社公益社團法人組織模式,結合具有專業證照之照顧服務員力量,共同承攬各項老人、病患、身心障礙者之照顧服務工作,為需要照護之個案及家屬提供完整的專業照護服務,進而保障社員的工作權與經濟來源,並創造在地就業機會。
居家照服員薪資優化將會帶領整體長照產業的人力變革
長照合作社免稅占優勢,不同於一般...(閱讀全文) | |
|
聽說吃大蒜會放屁,是真的嗎? (歡迎到我的新家看整齊、有照片的版本:https://www.potatomedia.co/s/bdywl2sO)
某公司為響應節能減碳,決定從減少員工放屁開始,規定每人每天只能放屁2次,如有特殊情況,須事前申請提高放屁額度。
俗話說「一兩大蒜十個屁」,這個政策對嗜吃大蒜的阿丁來說,簡直就是苦刑,他只好禁止自己吃大蒜。有一天他受不了了,到熱炒店狠狠吃了一盤炒大蒜。
隔天硬...(閱讀全文) | |
|
超越鼎泰豐的餐廳 留人先留心 老闆們在嘆「人難請…」的同時,是否有檢討一下自己的公司制度?還是回頭仍然要求現有員工增加工時或工作負擔?
過往,2015.10鼎泰豐釋出150個職缺,有600人搶著面試;2016.8王品展店徵才,招募近250人擠爆現場。據經濟部統計處數據顯示,2022年餐飲業全年營業總額8,653億元為歷年新高,其中餐館業營收年增率達13.5%表現亮眼。對此,在餐飲業愈來愈蓬勃的現代,很多餐廳老闆雖然嘴裡叫...(閱讀全文) | |
|
長期照護機構的願景與信念建立組織文化 願景
願景是非凡成就的基礎點,長期照護機構的願景能提供一個策略與戰術決策的經營方向,而共享的願景能創造一體感的凝聚力量與永續經營團體,型塑組織成員與團隊間共同的價值觀、準則規範、信念及態度的集合,及組織內部成員與外部環境的一種互動模式組織文化的衍生功能:有效凝聚組織共識、建立共同價值觀、導致依循的行為規範、成功追求一致性長期照護機構的目標。
1.老人長期...(閱讀全文) | |
|
為難的選擇 前面提到的法朗明哥舞蹈,早在2017年我便到訪Kasandra 的舞室,她非常親切,讓我即場跟她一段舞,然後接受我報讀一個學期。期間好多踢踏步法練習,同salsa不同的是法朗明哥不大理會肩膀抖動,上下身分離技巧,比較沉悶。如果只是愛好,緩解生活壓力和健身,這不大適合。於是我請辭了Kasandra,她有點不解地說partner dancing 我們很難找到固定舞伴。這確實是事實,她的意思是走那條路會...(閱讀全文) | |
|
我見到的法朗明哥舞蹈員 我也接觸過法朗明哥舞蹈老師Kasandra,她是生於本地的第三代華人,祖籍馬來西亞,她的母親是本地律師。她的班全是西方人,有職業婦女也有家庭主婦。不知道為什麼她們身上我看不到那種為生計急匆匆的影子,雖然不是個個都富裕。有俄羅斯女子年介中年,全職工作養活自己和年老的媽媽。她肥胖的身影顯出一種疲態,可是當音樂響起一種爆發力便從體內發出,腳跟發出清脆的法朗明哥韻律。她們定期在市中心一家印度人餐廳表演,疫...(閱讀全文) | |
|
Mount Pleason 舞廳 (二) 舞廳的主人就姓Dancey,注定似乎就是一輩子跳舞的。男主人是本地白人,太太是土生華人,卻非常喜歡和人溝通,有種 Mount Pleason 的味道,一種出自內心的友善,有色人種會感覺到在其他區感覺不到的平等,包容。所有舞蹈課都強調不用帶舞伴(除了疫情嚴重期間,大家要保持2米距離同時要求固定舞伴),這裡面隱隱告訴公眾,換舞伴讓大家多了溝通途徑,多了聊解其他種族文化的渠道。
舞廳其實只是一大一小兩...(閱讀全文) | |
|
一個人便到處都是一個人 一個人的旅程,聽起來像電影鏡頭一樣浪漫,實際上我們今天活到一定年歲的最輕鬆的還是一個人活動。舉例說,有位朋友早年當空中小姐,做過生意,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都和一直在學校的,或者研究院的不一樣。她去過的世界名城數不勝數,退下原來的位置也要每天計畫著實際的事務,比如說找兼職工作,旅遊等等。這種時候跟任何人商量都會遇到不理解的人,那最好是一個人繼續自己每天的旅程,在家,在旅途上,找夥伴聊一下打發時間...(閱讀全文) | |
|
Mount Pleasant 舞廳 人與群舞,一點不假,一個人練舞是非常沒有氣氛,自己的水準不但發揮不出來,而且乏味,練不到20分鐘便想放棄。音樂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戴隨身聽遠不如現場的大音箱。這樣,週末便是舞者們最喜樂的時間了。工作了一星期就等著週末兩個晚上的盡情揮灑。在Mount Pleasant 區有一對夫婦一直經營了近十年的舞會,疫情令他們幾乎要關閉了,找了傳媒不斷反映艱難狀況,幸虧保住了,收入應該少了一大截,疫情前租他們舞室...(閱讀全文) | |
|
人是自己問題的解決專家-「敘事療法」 問題只是問題,人不等同於問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沒有一樣的人,亦沒有一樣的故事。
後現代主義者(Postmodernists)就是不認為世界上有一個客觀的「事實」或「真理」存在,每個人都可以依自己的環境和感受去定義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認為自己有問題的時候,問題才真的存在,敘事治療藉由讓人和問題分開,外化提供空間,探究人和問題之間的關係。當我們記得人和問題之間存在著...(閱讀全文) | |
|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老子在《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閱讀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