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雄淋說法
本網誌歡迎下載及電子轉傳,但張貼網路或印成紙本須經權利人同意。另本部落格不回答具體訴訟個案問題。

格主小檔案

蕭雄淋





<2015年7月>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最新文章
七言律詩(與強道會諸...
2023/12/20 17:45
七言律詩(賀榮寬榮退)
2023/7/27 18:23
江城子(宋詞)(感懷)
2022/7/20 17:32
西江月(宋詞)(新春...
2022/2/3 19:17
出資聘人完成著作受聘...
2021/11/3 18:33

最新迴響
Re:釵頭鳳(賀台灣文...
by 鳳釵頭, 5/11
Re:2016年新年快樂
by 菩薩蠻, 12/28
Re:論著作財產權限制...
by MATT, 6/26
Re:論著作財產權限制...
by MATT, 6/26
Re:輯二:教義與詮釋(...
by 邱琳婷, 1/9

文章分類
略過巡覽連結。


部落格統計
今日人氣: 125 次
累計人氣: 1502641 次
文章總數: 859 篇
July 5, 2015
輯六:十七、佛陀與黑格爾的欲望哲學
蕭雄淋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6:44:56

傳統佛法基本上認為,人生本苦,是因為人有欲望和貪婪,只有消除欲望和貪婪才能解脫苦難。

社會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是來自人類的欲望和貪婪本身,如果沒有欲望作為生命的動力,整個社會就會停滯。所以欲望衝突的解決不是在消滅欲望,而是要使欲望各得其所,從而形成一股社會力量。這是黑格爾的哲學和佛教哲學基本上不同的地方。在整個人類文明的進展上,也許黑格爾的哲學更能說明歷史的真相,也更能創造出一個比較適合人性的文明。

佛教的大乘菩薩道,就已經有「煩惱即菩提」的觀念。一個人斷除欲望,並不是以禪定去斷除欲望,而是用另外一種悲願,另外一種更高尚的大乘情致去轉化原來的欲望。在佛教空的理論,「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實就是一種因轉化而解脫,而不是因戰鬥而解脫;是因昇華而解脫,而不是因對抗而解脫;是因自由而解脫,而不是因纏鬥而解脫。

這還不夠,在未來佛法的發展上,原來個人貪嗔痴的惡,在有般若智慧的法學家作合理制度的設計,就會變成社會集體的善。

佛教如果不能提出一套藉由衝突而產生社會共同推力的觀念和理論,那麼佛教在科技文明的社會,就比較欠缺時代的適應性和競爭性。

 

(轉載自蕭雄淋著,宗教的探索,頁166~167,未來書城股份有限公司,200312月。)

 


迴響(0) | 引用 | 人氣(706)  

引用網址:
站內最新好文
點心
2024/4/28 15:54
悲傷五階段-寵物的臨終與...
2024/4/9 23:16
為寵物養生送死是身為主人...
2024/4/9 22:01
提升顧客好感願意買單的商...
2024/3/23 13:16
門市服務禮儀與溝通應對技...
2024/3/19 19:39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如何面...
2024/3/17 20:51
[讀書心得]看漫畫學御宅族...
2024/3/15 19:46
變革走在危機前面-可預期...
2024/3/12 12:01
超越競爭對手的良機-危機...
2024/3/11 12:38
預防管理是控制危機最省資...
2024/3/10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