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六日晚間在巴黎聖丹尼斯的球場上,西班牙隊作客挑戰法國隊,這是二○一四年世界盃歐洲區預選賽I組第五輪賽事、也是小組內實力最強的兩支勁旅的第二回交鋒。首回比賽兩隊以1:1戰平,之後法國隊三戰全勝,而西班牙隊贏了兩場之後,卻在對陣弱旅時大意失荊州、被芬蘭隊追平比分,以致四場比賽下來只拿到八分、落後於法國隊的十個積分;是以本場比賽,西班牙隊即使傷兵少員、也得奮足餘勇背水一戰,否則讓法國隊拿到五分的差距領先,除非奇蹟出現,否則小組賽結束後的西班牙隊只有去打贏附加賽、才能取得明年世界盃決賽圈的「衛冕」資格了。
法國隊當然也明白這一點,面對具有強大攻擊火力與牽制能力的無敵艦隊,高盧雄雞打算先發制人,一開始便強突猛攻,讓對手大門幾次告險;「開門三板斧」不見功效後,接著祭出紀律統一的高機動性嚴密防守陣型,然後步步為營、一點一點地向對方禁區前進。然而這種打法有個缺點:非常耗體力,縱使是世界頂尖的球員在不斷來回高速跑動的狀態下打滿九十分鐘、始終全神貫注而沒有一絲閃失;果然,上半場成功執行戰術、讓西班牙人顆粒無收的法國隊,到了下半場逐漸顯露了力不從心的態勢,默契配合亦開始鬆動,而這一點西班牙隊也察覺到了、並且製造出得分的機會。
第五十七分鐘,被巴薩球迷暱稱作「佩刀」的佩德羅,在中場右側得球後,往左送出了一記五十米開外、落點相當精確的斜長傳,在阿爾巴受傷之後接替左後衛主力位置的蒙里亞爾、接球後輕鬆晃過恍神的法國右後衛雅萊趟入禁區下方,將球橫傳至法國大門之前,此時佩德羅迅速插上,在對方應變不及的門將和後衛們人堆中將球「碰」進了門框之內,就連幾次不同角度的慢動作重播都難以確定,最後觸球的是佩德羅還是法國後衛埃弗拉──不過官方還是將進球算在了佩德羅的名下。
進球後跑到場邊對西班牙球迷歡呼慶祝的佩德羅和哈維‧阿隆索(右),圖片來源網址:http://www.mundodeportivo.com/20130326/futbol/seleccion-espanola/las-imagenes-del-francia-espana_54370709713.html?numPage=0
話說這是「佩刀」在本賽季代表國家隊的九場比賽中所打季的第十個進球,追平了梅西和C羅於上賽季中所創下的個人生涯最佳紀錄,距離比利亞在西班牙隊保持的單季最高進球紀錄只差三個。然而說到佩刀近來在俱樂部的表現,可就不這麼亮眼了,原因便在梅西在去年所創造的單一自然年中打進九十一球的新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部分來自於佩德羅的助攻與穿插跑位為梅西製造射門空間所致,因此他刻意不去爭取自己的得分機會,只要球隊能獲勝、替他人作嫁衣又何妨;但是國家隊中的情況,則完全相反,由於比利亞腿骨折斷、長期養傷,昔日的「金童」托雷斯又光芒不再,在鋒線缺兵少將的情形下,佩德羅再無顧忌、挺身而出肩負起攻堅重任,成了近期以來國家隊中的頭號射手。
回頭說綠茵場上,佩德羅破門後,嚴守了近六十分鐘的法國人彷彿一下子洩了氣,情緒開始浮躁起來,防守動作也愈來愈大,使得主裁不得不加大判罰尺度、甚至掏牌以警告犯規的球員,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卻始終無法追平比分的法國隊,球員心中的焦躁只有增無減,結果導致了比賽正規時間僅剩十分鐘時,法國年輕後腰保羅‧博格巴連著兩次嚴重犯規而在一分鐘內「兩黃變一紅」逐出賽場,於是法國隊便在場上少一人的劣勢下最終以0:1告負,將小組領頭羊的位置交給了西班牙人。值得一提的是,贏下本場比賽的無敵艦隊還創下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即連續五十場世界盃預選賽保持不敗。
被紅牌罰下的博格巴轉頭向主裁鼓掌以示諷刺不滿之意
姑且撇開球場上的勝負悲喜,有趣的是,被這名不冷靜的法國小將用兩張黃牌代價撂倒在地的西班牙球員,名字正好都叫「哈維」:前者是效力於皇家馬德里的哈維‧阿隆索(Xabi Alonso),在爭頭球時後腦遭到膝擊;後者則是巴薩的中場指揮官──哈維‧埃爾南德斯(Xavi Hernández),帶球時腳面遭到大腳重踩。
博格巴帶球面對左臂配戴隊長袖標的哈維的防守。以上兩張圖片引自「新浪競技風暴」網址:http://slide.sports.sina.com.cn/g_laliga/slide_2_730_43711.html/d/1#p=9
http://slide.sports.sina.com.cn/g_laliga/slide_2_730_43711.html/d/1#p=25
阿隆索全名Xabier Alonso Olano,埃爾南德斯則是Xavier Hernández Creus ;Xabier與Xavier的暱稱分別作Xabi和Xavi,在西班牙語中的讀音和Javier基本是一致的,因為B有時會讀作V的音,反之亦然,所以無論Xabi或Xavi從拉丁語讀法而翻作「哈維」並無太大問題,但若真要仔細而論的話,兩者之間其實還是有差異的。
首先,阿隆索和埃爾南德斯國籍雖同屬西班牙,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西班牙人:阿隆索是巴斯克人,艾爾南德斯則是加泰羅尼亞人;巴斯克與加泰羅尼亞是民族名、也是西班牙國內鬧獨立鬧得最兇的兩個自治大區,各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文化和國會。Xabier的巴斯克語,國際音標作[ʃaviər],中文當譯作「夏維爾」;Xabi則是巴斯克、拉丁語皆讀作[ʃavi],中文譯音「夏維」。另外一個則比較複雜:Xavier加泰語讀作[ʃaviər],拉丁語則作[haviər];Xavi拉丁語讀[havi],但加泰語卻不讀[ʃavi]而是[tʃavi],和英語名Charlie的頭一音節念法一模一樣,比照Charlie翻作「查理」、Xavi就應翻作「查維」才是最正確的譯法──在諾坎普球場,開賽前給主隊首發球員廣播唱名時,仔細聽的話,就可聽到「查維」的名字,這是加泰人獨有的發音。
關於人名的讀音念法,有個約定俗成的準則,即「名從主人」,也就是名字主人對自己姓名的讀法應該被視作第一優先採用考量。比如說,「世界摔角娛樂(WWE)」的總裁兼首席執行長──全名Vincent Kennedy "Vince" McMahon,其姓氏McMahon從一般念法應該翻作「麥克馬洪」或「麥馬漢」,然而根據Mr. McMahon的自稱卻遠非如此,蓋因McMahon是來自愛爾蘭的姓氏,用慣用的英語拼音來讀當然就錯了,正確發音的音標為[mek'ma:ən],中文最接近的譯法應作「麥克曼」,不管是「麥克馬洪」抑或「麥馬漢」都差得遠了。因此,按基本尊重原則,Xabi Alonso應讀作「夏維‧阿隆索」、Xavi Hernández則是「查維‧埃爾南德斯」(加泰語、拉丁語和法語等多種歐洲語系單字開頭H多不發音),不過既然是「約定俗成」,長久以來一直被廣為使用的「哈維」一詞,只怕是很難糾正得過來了。
接下來說一個真正的「哈維」──哈維爾‧巴登(Javier Bardem)。哈維爾,全名Javier Ángel Encinas Bardem,西班牙籍演員,第一次看他演出是獲得2007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印象深刻,接著再看到他先前的作品《哥雅畫作下的女孩(Goya's Ghosts)》以及之後的《情遇巴塞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發覺他演的好萊塢片還真不少──他在最新一部的007電影《空降危機(Skyfall)》中飾演的大反派一角,可說是入木三分,令人激賞。
後來又發現「他」轉向電視圈發展了,也就是在美國十分受歡迎的黃金時段影集《實習醫生格蕾(Grey's Anatomy)》。初見時以為不過是「一集演員」,客串兩下也就完了,沒想到接下幾季不但和劇中要角之一的Izzie Stevens談起戀愛、並成為其未婚夫,死後又以Izzie腦中幻影出現,可說是戲份不斷,這時才開始注意到片頭的演員表,看來看去竟找不著Javier Bardem的大名,最後赫然發現影集中本以為是哈維爾的演員、其實名叫Jeffrey Dean Morgan,美國人而非西班牙人,進而驚覺過去看過的兩部改編自知名漫畫電影《守護者(Watchmen)》與《敗者為王(The Losers)》,原來也都非哈維爾‧巴登的演出作品。
不過,會這樣誤認的也並非我一人而已,僅需將兩人的名字連結起來上網搜尋,便可看到一堆將兩人照片並列而論的網頁,也只能說這兩個人長得實在太像了吧──唯有從眉宇間的神韻或許能看出些端倪,雖然一個出生於一九六九年、另一個則早生三年,但對於不明這些底細的人來說,指他們是失散多年的兄弟、甚至是孿生子,恐怕多半不會懷疑吧。
以下是網路上隨手抓的幾張Bardem與Morgan並列的照片,左邊者皆是Bardem,下方則是各張圖片的連結網址:
http://3.bp.blogspot.com/-VxIIwsRVGi4/UBb-X4DtadI/AAAAAAAAGMo/tVK3OKIWZzU/s1600/19.jpg
http://www.parecidosrazonables.com/parecidos_razonables/306.jpg
http://3.bp.blogspot.com/-dxGidBJMkaY/TZC1GibSn7I/AAAAAAAAD0k/1EYjQRMggI8/s1600/JAVIER%2BBARDEM%2B%2BJEFFREY%2BDEAN%2BMORGAN.jpg
http://static.vivacinema.it/625X0/www/vivacinema/it/img/Javier-Bardem-Jeffrey-Dean-Morgan.jpg
http://blu.stb.s-msn.com/i/FC/522C36D2D35BD4A913CA619C787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