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編輯台
在書堆裡打滾的編輯們,檯前、幕後都有不為人知的inside story!
線上駐站時間:

格主小檔案

edit





<2011年2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12345
6789101112

最新文章
寫在《二十一世紀台灣...
2013/5/28 18:25
歡迎來到數位新時代!
2013/5/24 19:21
卜睿哲出書,金正恩來...
2013/4/11 14:48
創投,科技產業發展的...
2013/1/2 18:37
中日釣島衝突,照著卜...
2012/12/26 12:09

最新迴響
Re:使用IE8編輯文章的...
by 暘明, 2/14
Re:寫在《二十一世紀...
by Sharon, 5/29
Re:票選!最希望哪套...
by nacho, 3/8
Re:票選!最希望哪套...
by Yvonne, 3/7
Re:票選!最希望哪套...
by 鄭有傑, 3/6

文章分類
略過巡覽連結。


部落格統計
今日人氣: 52 次
累計人氣: 562830 次
文章總數: 147 篇
February 17, 2011
兩條電報街的故事
edit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0:21:28

◎吳家恆(遠流 副總編輯)

年假近結尾,回到台北,不同於離開前的陰冷蒼白。把玻璃門推開,讓光線和空氣俱得流通,放了英國搖滾樂團Dire Straits的1982年專輯Love Over Gold,第一首就是長達十五分鐘的「電報路」。

我向來喜歡主唱Mark Knopfler的嗓音,蒼涼狂放,醇厚回甘(用威士忌來形容的話,像是蘇格蘭斯佩河地區路數較為辛辣的酒,或許是Glenfarclas 105?)他的吉他更是一絕,歌詞更是意境悠遠,在網路上有人說「若將Dire Straits的歌曲,視為背景音樂,一心二用隨便聽聽,無疑是暴殄天物。唯有靜處一室潛心欣賞,方能領會其箇中妙處。」

在「電報路」這首歌曲中,記者出身的Mark Knopfler說了一個城鎮如何成形、發展的故事,也藉著一條路說了美國在過去一世紀以來經歷的變化,同時又有個人的情感在其中。「三線路」娓娓道來,層次分明又一氣呵成,心裡真要感嘆:真會說故事!

很久以前,有個人走在路上
揹著行囊走了三十哩路
在他認為最好的地方放下了行囊
在荒野中住了下來
蓋了間小屋和冬季商店
在寒冷的湖岸開墾
其他旅人也循路而來
他們沒繼續往前走,也沒回頭
不久就有教堂,也有了學校
然後有了律師,還有了規矩
然後有了火車,還有載著貨的卡車
那條骯髒老舊的路就是電報街
不久有了礦區,然後就有礦砂
後來有段時間很辛苦,接著又有戰爭
電報唱了一首關於外頭世界的歌
電報街變得如此深寬
像一條滔滔大河

隨手翻到這裡,剩下的歌詞,有興趣的人就請自個兒參考英文歌詞了。倒是裡頭有一句「I used to like to go to work but they shut it down. I have got a right to go to work but there is no work here to be found.」(我以前喜歡去工作,但他們把工廠關了。我有工作的權利,但這裡卻找不到工作。)講到這裡就是「產業外移」的問題了,如果不想看Andrew Ross的《當產業都外移中國之後》(Fast boat to China)的話,在林懷民的文集《高處眼亮》裡頭,也提到一個消息讓他心驚,密西根一個工廠辭退了三萬名員工,連廠房機具都拆了,全搬到中國去。

Mark Knopfler這裡寫的電報路,正是在密西根州底特律郊區的一條路。若論有名的程度,加州柏克萊的電報街(Telegraph Street)當然更有名。楊照說他唸書時曾經到過柏克萊的電報街,混亂瘋狂的程度讓他大開眼界。程孝民的《不解之緣‧柏克萊》當然也寫到電報街,只是瘋狂混亂點到為止,對消費的「輕描述」多了些,或許這正是如今走在電報街上人群的心情。嬉皮已老,嬉皮已死,「電報街變得如此深寬,像一條滔滔大河。」

 Dire Straits: Telegraph Roa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d3btVhwr4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jJzlIedCuo 

___________

電報街的瘋子      程孝民

電報街(Telegraph Ave),柏克萊出了名的一條街。只要來到柏克萊的人,總不會也不該錯過的地點。

由柏克萊大學校園南門延伸而出的電報街,就像大學校園學海旁的一脈支流,一路向南與班克樓夫路(Bancroft Way)、杜瓦特街(Durant Ave)、前寧路(Channing Way)、海斯街(Haste St)及杜瓦特街(Dwight Way)交會織結成熱鬧鮮活的大學城生活網絡 -- 養分及養料、新鮮與汙濁、新奇和俗豔,都在此得到交流與交換。

有人說,電報街是美國當代社會風貌的最新展示櫥窗。60、70年代,電報街上有「言論自由」和「反越戰運動」的接力火把,是舉世知名的「嬉皮街」。80年代,電報街上街民和行乞者充斥。90年代,電報街是逃家青少年的終點站。跨越新世紀,電報街是旅遊指南裡推薦必遊的觀光景點。有人說,電報街的個性在褪變,只是不管怎麼變,這裡依舊吸引著形形色色的過客 -- 大學生、遊客、龐克、怪人和街頭遊民 -- 進出其間。

電報街,集怪誕、放浪及時代潮流於一身,自有其發展的歷史淵源,而與柏克萊大學校園的緊密依連,更註定了它不凡的宿命。電報街,像一條滾動的歷史長河,因為接近大海,潮起潮落波濤脈動鮮明,也造就出不少攀上浪頭峰頂的人物和商號。像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牟(Morris Moskowitz)與牟氏書店(Moe’s Books)、寇帝(Fred Cody)與寇帝書店(Cody’s Books)。

只是潮漲潮滅,有些老店在此發跡,經歷一番世代交替,一代老將凋零,換上一代新血又繼續前面的旅程,「牟氏書店」屬於此例。有的在此開枝散葉,中途另棲他枝,之後再也未能落葉歸根,從此消失在電報街的版圖上,寇帝書店是其中的代表。電報街上的商店興衰又是另一番歷史輪動的風光。

牟氏和寇帝,20世紀末電報街上的一代人物。雖然一切仿如昨日,但少了這些人物身影的電報街卻也寂寞不少。尤其「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更讓人有滄桑之感。

原來位在電報街和海斯街(Haste St)口的寇帝書店,自2006年7月關門大吉以來,大門深鎖的建築至今紋風不動。玻璃門窗上寇帝書店的名號依舊如故,只是3年多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成了電報街上的閒置空間。

少了牟氏的牟氏書店雖然依舊基業長青,但缺了雪茄香、少了會將煙灰抖進褲子口袋、高興時就大聲唱歌、用粗嘎的招牌聲音大聲說話 … 一向我行我素的「傳奇人物」牟氏的加持,仍不免讓那些見識過牟氏風範的故舊訪客若有所失。尤其在新人接手後,書店規矩也跟著改弦更章,牟氏書店三樓一直以來都為大眾開放的廁所一隅,如今也僅供顧客使用,這不免更讓人緬懷起曾經號稱為電報街地下市長的牟氏的慷慨大度。

隨著60年代遺老的凋零,有人說,電報街上嬉皮的空氣變稀薄了,觀光化的程度卻越來越濃。學生和遊客成了支撐電報街的兩大經濟支柱,最能表彰「民以食為天」的餐飲,成了電報街一帶街廓獨大的生意。美洲、歐洲、亞洲、非洲、中東食物,一應俱全。如果再細一點分,以亞洲餐廳為例,中、日、韓、泰國、越南菜皆備。即便是Chinese Food,也有港式飲茶、水餃麵食、傳統中華料理任君挑選。如果你從台北來,可能還會對距離電報街不遠的杜蘭街上的「台北風味」(Test of Taipei)感到興趣。

平日裡散佈校園各個角落的不同族裔的學生,一到用餐時間,多成了「族群主義」的擁戴者,也是味蕾記憶中「媽媽的味道」的追隨者。於是在飢餓的召喚下,各自以髮色、膚色和今天的菜色為依歸,齊齊聚攏在各自所屬的「民族菜單」的旗幟下。這種情況在亞洲餐廳裡尤其明顯。

柏克萊的學生每日在電報街一帶尋覓三餐,這裡成了學生食物來源的狩獵場。於是那裡的漢堡包牛肉給的最慷慨,那家店的熱狗最可口,那裡的日本菜最正點,那裡的優格滋味最好,那裡的甜甜圈最出名…,全成了學生彼此交換的重要情報。校園裡廣泛流傳的加州人日報抓住學生關注的這些話題,於是年年舉辦「柏克萊之最」的讀者票選活動 -- 最受歡迎的店、最受歡迎的食物、最受歡迎的餐廳…,拜廣大的學生顧客群之賜,榜上有名的商家多數都散佈在電報街一帶。

為了回報這群最堅貞不移的學生顧客群,電報街一帶的商家有些也會貼心地配合這些「衣食父母」的時間作息,提供一些特別的服務。像是金屏甜甜圈店(King Pin Donuts)為了不讓徹夜用功、半夜臨時想吃些甜點的學生失望,營業時間從早上6點開到凌晨2點,週日甚至還延長至凌晨3點。這樣周到的為學生設想,難怪生意一作將近70年。

電報街一帶像金屏甜甜圈這樣的老字號商家固然猶在,但因應時代潮流變遷引進的觀光商品亦前仆後繼的加入改造電報街風光的行列。對於難得來一趟電報街的遊客來說,總要帶走一些戰利品,才足以照告諸親友自己曾經到此一遊。

想給家裡的老爺爺買個菸槍嗎?Annapurna 這家菸品、菸具專賣店,貨色齊備。在許多行家的眼裡,電報街上就屬這店最酷。

對於身材走樣的老媽,就送她Tienda Ho來自埃及、摩洛哥、印度或峇里島的「大地之母」式樣的寬鬆女裝吧。想到二手衣店挖寶?不妨試試Buffalo Exchange和 Mars,也許還能挑中喜歡的Levi骨董牛仔褲。

想要選購和柏克萊大學有關的紀念品,那肯定不該錯過Bear Basics。標示著柏克萊加大logo的各式T恤、運動衫、帽子、襪子…,甚至還有小到印有柏克萊小熊標誌的各色嬰兒裝。

想為自己留點特別的紀念嗎?那就上Zebra刺青、打耳洞或是穿肚環吧。這裡已經作出了口碑,花樣繁多,衛生安全無虞。

如果晚上想找個地方消磨時光,電報街上也不愁沒有夜生活。Blakes on Telegraph是餐廳、是酒吧、是夜店,更是東灣一帶出名的娛樂天地。40年代就在電報街上露臉的這家俱樂部,除了早年獨霸一方的藍調音樂外,還有現代搖滾、龐克、雷鬼、爵士、嘻哈及funk等音樂。只是要先打聽好,當晚不是兄弟會或姊妹會之夜,否則只好整晚忍受大學生的尖叫。

還有… Lhasa Karnak Herb Company(拉薩–卡納草本公司)取西藏拉薩和埃及卡納作為店名的這家30年老店,葫蘆裡賣的藥已露端倪。除了西方藥草、烹飪用香料及精油外,還有印度和中國的傳統草藥。來自東方古國的你,難道不想一探究竟嗎? 

電報街上果然多姿多采、琳瑯滿目,只等著你去發掘和賞味。如果喜愛音樂,怎可錯過號稱舊金山灣區最大最好的音樂商品專賣店Rasputin Music。如果想要一睹寥落的嬉皮風采,不妨到Café Mediterraneum(地中海咖啡)碰碰運氣,那裏是60年代遺老喜歡聚集喝咖啡的地方。

如果實在嗅不出任何一點電報街的歷史遺風,那就流覽一下電報街和海斯街轉角上的壁畫吧。60年代的柏克萊歷史性一瞥就凝結在兩相對望的路口牆面。觀畫的眼角餘光要是再往街邊空曠處延伸,和電報街的身世緊密相連的「人民公園」就在前方。不去看看嗎?只是這樣算下來,一天的時間可能不夠花用。還好提供住宿的飯店旅館,電報街上就有1家,另外3家也都分佈在附近的杜蘭路上。

攤販風光

除了商店裡頭的奇異天地外,不能錯過的當然還有電報街人行道上的攤販風光。這裡有不少出自藝術家巧手的各色商品,像是手工相框、陶瓷、花瓶、圖畫、相片,最受女性青睞的耳環、項鍊、手環、首飾,以男性為訴求的皮飾、皮帶、扣環,還有男女老少不拘的T恤、標語圖像貼紙胸章、面具、香…,當然少不了的還有60年代的嬉皮「制服」 -- 手染彩衫。

另外,還有現場紡紗編織毛線帽的、幫人細細編結髮辮的、隨客人挑選圖樣幫人刺青的… 暫時沒有顧客上門的攤位主人,有人手裡捧著書本在閱讀,有些即使看慣了電報街上的人來人往,依舊執拗的不給遊客拍照,相機鏡頭怎麼轉,他們的背就跟著怎麼抵擋曝光。有些想更省事的,乾脆起身離開攤子,讓遊客拍夠了再回來。

電報街上的風光歲歲年年在變。商店在更迭 – 獨立商店和大型連鎖店正此消彼長。行走其間的人在變 – 我行我素的嬉皮少了,一身披披掛掛的遊民也少了。就連長在電報街上的樹也在變。也許經不起來往行人雜沓, 80年代由校園史報廣場(Sproul Plaza)一路延伸而來的梧桐樹,到了90年代換上了烏桕,通不過行人奔波考驗的,在21世紀又改由梨樹來瓜代。

只是不管電報街上如何變化,這條街上永遠不變的風景是人潮熙來攘往中那一張張年輕的學生的臉。有人畢業走了,接著又來一批接力的新生。每年新學期一開始,就如新的浪潮般湧入另一波陽光而稚嫩的臉,也讓電報街這條不停湧動的大河永遠簇擁著一群群20歲上下青春的面孔。

電報街,80年代讓我首度受到「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洗禮的地方 -- 奇裝異服的陌生客、怪里怪氣的說話語調、像是剛從垃圾場裡撿出來的商品貨色…,剛到柏克萊的第三天,好心的同學帶我去見世面,電報街上的人事物果然把我嚇唬的厲害。

之後,時間久了,次數多了,慢慢就見怪不怪了。尤其後來「全球化」的浪潮席捲全世界,地方性的文化差異越來越小,要再見到初初飄洋過海的年輕女孩為異國文化驚嚇顫慄的場面,恐怕已是難上加難。不過這並不代表電報街上就不再有怪人怪事。艷陽高張的秋老虎讓人難耐,那天我走在電報街上撐起了小洋傘,我想,那一刻電報街上大概就屬我最作怪。

不過再怎麼怪,還是怪不過早年那些街頭遊民吧。一頭糾結的亂髮,身上支離破碎披披掛掛的衣履,有的趿著幾乎只剩鞋底的破爛鞋子在過馬路,有的推著裝滿一生家當的超市手推車在街頭四處遊走…,那樣目空一切的眼神,那樣毫不遲疑的步履,你覺得那靈魂是活在另一個時空。

初出讓人驚嚇的街頭浪人,如今卻已難覓其蹤。這才低頭緬懷起80年代的街頭遊民風光,迎面正好走來一個比手畫腳喃喃自語的小瘋子,你正狐疑遊民年齡有明顯下降趨勢。

待小瘋子走近,這才發現年輕人的長髮遮住了隱藏式耳機,收音的mic巧妙的收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他,正和遠方的友人在通話。

於是,這邊才錯身而過一個,左前方、右前方又出現一個個相仿的「複製人」。他們對著空氣說話,一會兒是手舞足蹈、一陣歇斯底里狂笑的瘋子,一會兒又成了聲色俱厲當眾罵街的怪胎…。

遊民風範不死,拜科技之賜,他們正以另一種變身優游於電報街上。

免費講座,即將登場

2011年春天,在誠品發現柏克萊

Discovering Berkeley in Eslite

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屏東‧台東

柏克萊,一個頂尖的大學,一個怪咖匯集的地方,一個有山有水的明媚小城。許多引領世界的風潮在此孕育萌芽。

一個與此地有二十年淵源的柏克萊人,寫了一本書,分享她發現柏克萊的過程。

主講│程孝民(本書作者、柏克萊人)
主辦單位 |  遠流出版

 2/19()15:00-16:00  高雄大遠百店17F書區中庭

柏克萊如何作到「世界第一等」

 2/19()20:00-21:00  台南B1書區舞台

柏克萊的百年風華與滄桑

 2/21()20:00-21:00  台北台大3F藝文閣樓

通往柏克萊的路

 3/05()15:00-16:00 台中園道店3F文學書區

柏克萊——夢想的實踐家

 3/12()15:00-16:00 屏東7F書區

創造世界風潮的柏克萊

 3/19()15:00-16:00 台東故事館2F藝文空間

不甘平凡的柏克萊

 

你在尋找《不解之緣‧柏克萊》一書中的地圖資訊嗎?

在誠品台大店舉行新書講座時,有位朋友向我反應,如果書裡能多附一張地圖的話,將有助於讀者了解各個據點間的相對位置。

我曾經整理了一份供 google maps 使用的 key words(含全書所有地點)。當時忘了留下這位朋友的聯絡方式。若是你看見這則留言,同時也希望獲得這份參考資料的話,煩請告知您的email,將儘速奉上這份還滿好用的資料。當然看見這則訊息的朋友,如果也有興趣索取的話,一樣歡迎。

本書作者  程孝民  留言

 


迴響(0) | 引用 | 人氣(2588)  

引用網址:
站內最新好文
悲傷五階段-寵物的臨終與...
2024/4/9 23:16
為寵物養生送死是身為主人...
2024/4/9 22:01
提升顧客好感願意買單的商...
2024/3/23 13:16
門市服務禮儀與溝通應對技...
2024/3/19 19:39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如何面...
2024/3/17 20:51
[讀書心得]看漫畫學御宅族...
2024/3/15 19:46
變革走在危機前面-可預期...
2024/3/12 12:01
超越競爭對手的良機-危機...
2024/3/11 12:38
預防管理是控制危機最省資...
2024/3/10 12:27
面對危機的四關鍵-考驗的...
2024/3/9 12:23
 
 
遠流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