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編輯台
在書堆裡打滾的編輯們,檯前、幕後都有不為人知的inside story!
線上駐站時間:

格主小檔案

edit





<2024年11月>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最新文章
寫在《二十一世紀台灣...
2013/5/28 18:25
歡迎來到數位新時代!
2013/5/24 19:21
卜睿哲出書,金正恩來...
2013/4/11 14:48
創投,科技產業發展的...
2013/1/2 18:37
中日釣島衝突,照著卜...
2012/12/26 12:09

最新迴響
Re:使用IE8編輯文章的...
by 暘明, 2/14
Re:寫在《二十一世紀...
by Sharon, 5/29
Re:票選!最希望哪套...
by nacho, 3/8
Re:票選!最希望哪套...
by Yvonne, 3/7
Re:票選!最希望哪套...
by 鄭有傑, 3/6

文章分類
略過巡覽連結。


部落格統計
今日人氣: 69 次
累計人氣: 580251 次
文章總數: 147 篇
January 2, 2013
創投,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edit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8:37:27

你在上班的路上,用手機或iPad上檢查了Gmail、Yahoo或Hotmail的來信,經過星巴克,買了杯咖啡帶進辦公室,然後就接到聯邦快遞寄來的包裹,把電腦打開,在Google看看新聞,透過Skype跟往來客戶或廠商聯繫,趁著開會前的幾分鐘,上Facebook作更新,還發現你的Twitter有人在跟著你的話題……。

如果你曾經從事其中一項活動的話,那麼你其實已經身處數以萬計的創投業者所創造的龐大生態系了。

楊啟航(現任職國科會主委室,曾任國科會國際合作處處長,後奉派駐矽谷九年)

  先看看台灣創投的面貌,根據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的網站資料顯示,台灣創投制度是在一九八二年由美國引進,由於國家政策鼓勵,一方面提供百分之二十投資抵減優惠給參與創投的股東,另一方面又規定只有在創投資金流向高科技產業時,才可以適用這項投資抵減的優惠;同時進一步禁止創投公司投資上市或上櫃公司股票,再加上政府在推動創投事業發展之初提供創投種子基金給新成立的創投公司來申請。自一九八五年強力執行政策開始,配合台灣高科技產業體系的建立,就是工研院及新竹科學園區的擴展,海外高科技專才的回流,中小型科技公司上市/上櫃門檻的降低,一個高科技代工製造生產的體系逐步成型,這段歷史及其隨後之發展及對台灣經濟奇蹟的貢獻,大家必然耳熟能詳,不必在此多言。

  在眾多推動早期台灣邁向高科技發展的推手中,一般比較注意到的是政策推手孫運璿先生、李國鼎先生及產業推手潘文淵博士等人,在人才培育方面自然是RCA受訓的十九位青年才俊,其中多位飛黃騰達的故事最引人注目,工研院更是因此得以長期享有幾乎經濟部大部分研發經費的獨特地位。台灣創投公司在這整件事上不僅是配角,而且是默默無聞的配角。

    讀者在閱讀《創投世家德雷珀》之前,心中如果想要解答以下一連串的問題,那麼這本書就能提供部分答案及更多有趣深入的思考:

(一)台灣引進的創投機制與美國有何不同?

(二)美國政府在矽谷高科技發展上少有角色,台灣政府則無所不在,是對或不對?是好或不好?

(三)當前台灣高科技產業顯然面臨困境,而矽谷的後起公司,包括重生的Apple、Google、Facebook以及英特爾、惠普、eBay、基因科技、甲骨文等老將,幾乎全是靠民間創投公司投資、輔導,走到今天獨霸一方的局面,台灣為什麼辦不到?

(四)這本書能給台灣目前的困境帶來什麼啟示?台灣政府這次應該放手或是比三十年前那一波更積極介入?

  讓我們開始進入德雷珀家族的創投旅程。第一代威廉.德雷珀將軍出身投資銀行,卻做了一件連一般投資人也都應避免的投資行為:將輸不起的金錢投入「高風險」商業活動。一個赫赫有名的創投家族,起點是一個慘痛教訓,而其他的失敗教訓,例如錯過Yahoo的投資機會,也是一些高桿創投常有的經驗,畢竟創投總是在貪婪與恐懼之間拔河。有趣的是,我在矽谷服務期間,有一次碰到另一位小有成就的年輕創投家,他親口告訴我,他在史丹佛大學唸博士時是與楊致遠同一實驗室,當年他們也曾邀他一起創辦Yahoo,被他嘲弄這種東西怎麼可能開公司賺錢?事後的傷感可想而知!

    Yahoo開始時的另一個細節,特別值得台灣創業年輕人參考。當德雷珀國際投資公司的另一位合夥人約翰.費雪客氣地表達了一些懷疑,認為二十五歲的楊致遠及二十七歲的菲羅完全沒有商業經驗,恐難勝任主掌企業挑戰,這兩位年輕人也能接受這項評估。在台灣的創業家中,有多少人能有這樣的自知之名或是雅量,只為公司的成功著想,不計較頭銜門面?這本書中充滿了類似的例子,應該可以給許多技術本位的創業家參考。

    一九五九年第一代的雷德珀將軍在累積了投資銀行、軍旅生涯、政府公職經驗之後,能有眼光及勇氣與兩位好友在美國西岸成立第一家創投公司德雷珀-蓋瑟-安德森公司(DGA),並邀請自己的兒子放棄穩定的工作,加入創業,第二代家庭決策主要因素竟然是矽谷氣候溫和且鄰近史丹佛校園。不要以為這有點奇怪,我在矽谷已經碰到無數的創業家、科學家、工程師,提及舉家搬來工作的第一原因是加州的氣候!

    DGA的三個主要合夥人(General Partner)找到金主,即是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這個組合模式至今仍是美國創投的基礎,主要合夥人是靈魂,DGA就是因為其中要角蓋瑟去世,公司壽命才只有七年。能力強的主要合夥人總能以優渥的薪資找到特優的年輕幫手,這些人不但能為公司賺大錢,而且有機會因為表現好而升為執行合夥人,許多人則是自立門戶,將「創投產業」擴張開來,這是矽谷生生不息的見證。第二代德雷珀很快就自立門戶,靠的是一九五八年艾森豪總統通過的「中小企業投資公司法案」,提供的資助,五十多年之後的今天以防弊心態為主的台灣,仍無法望其項背!台灣目前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在國際發明展上獲獎,政府應該好好思考如何協助他們商品化的課題!

    矽谷早期最出名的創投家,是協助蕭克萊半導體實驗室的「八名叛徒」找到資金的洛克(Arthur Rock)[1];創立梅菲爾德基金(Mayfield Fund)的戴維斯(Tommy Davis)及一九六五年創辦蘇特山創投公司(Sutter Hill Capital)的德雷珀三世(本書作者)了。今天,蘇特山創投公司的名聲顯然已經被後起的紅杉創投(Sequoia Capital)[2]及凱鵬創投(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3]所超越,但是蘇特山創投有幾項特別值得一提及提供台灣借鏡的成就。一是以其能力吸引了銀行界的大筆資金參與,成為有限合夥人,台灣的銀行及保險公司在法規及心態上相對保守,未能對新興產業做出大貢獻。第二是投資了華人之光李信麟先生創辦的迪亞布羅(Diablo)公司,書中詳細報導了李信麟先生創業前後的事蹟,李信麟先生成功之後對台灣年輕一輩的激勵;對早期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協助;同時在駐舊金山科技組當時莊以德組長號召下成立玉山科技協會並擔任首屆會長,玉山科技協會今日在全球華人高科技界的影響力,飲水思源,蘇特山有間接之功。忝為駐舊金山科技組第四任組長(二○○三─二○一二)的我,在矽谷受到李信麟夫婦照顧之情,更是銘感於心。其三值得一提的是德雷珀三世商而優則仕。美國政府一直維持這種傳統取才之道,台灣則是維持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何者貢獻較大就不必細述了。其四是書中明確指出創投這一行,取十中一並不壞,取六中一自然更好。在台灣,創投公司執行合夥人的本領不比矽谷高明,有限合夥人如果是大企業,總會破壞不干擾的規則,若是政府基金擔任有限合夥人,麻煩似乎就不可避免了。

    讀者透過閱讀本書可以獲得:

(一)美國創投的運作機制(第二章)。不但有不同架構(系列基金、長青式合夥),而且公司有不同年齡層的世代組合,成員間之專長互補,人脈網路之重要性,創投公司間之競合關係;這本書在經驗無私分享上,再度印證了我多年來的印象。愈開放的環境,愈能激勵創業精神,伯樂能否找到千里馬或辨認千里馬是一回事,環境能否鼓勵出伯樂,培養出千里馬卻是更根本的問題,環境中的創新基因是造就每回太陽昇起,都有新事物在矽谷發生的原因。

(二)讀者可以在本書俯拾皆是的實例中看創業家應該具備的不同特質、條件,創投家從什麼角度看投資案,創投與天使投資人的不同。坊間不乏談創投的書,但能完全以親自體驗,眾多投資案例訴說第一手經驗的書,可謂鳳毛。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高於那些人云亦云的創業工具書了,至少作者在給出創業者可以避免的十大錯誤之前,已經用許多實例,解析了這些重點。

(三)同樣的,在談到創業者成功要件(第三章),作者仍舊是以自己親自接觸的創業家為例,細數他們成功的原因及本身具備的特質。說故事的功力本已不同凡響,現身說法更是具有說服力。相較之下,坊間談成功者的願景、專業、熱情、能量、執行力、人品均為要件的書比比皆是,總讓人有枯燥無謂之嘆。

(四)接下來的兩章(第四及第五章),看起來是自傳,突顯的重點有兩個,其一是商而優則仕,工作經歷讓作者大大拓展了國際視野,建立國際人脈,對於他重返創投界,將公司帶向國際(主要是印度)有很大的助益,其二則是為了成立這間國際性創投,找了一位二十八歲的年輕人蘿賓.里查茲合夥。這點就難以讓亞洲企業文化理解了。身經百戰的六十五歲創投家,不回到原來自家的創投公司,不退休,反而找沒多少經驗的年輕小姐合夥,走向國際創投事業。光是這一點,就足供國內企業家深思了。順帶一提,我在擔任駐舊金山科技組組長期間,有一度與印度企業家協會(簡稱TiE)[4]過從甚密,這個組織比玉山科技協會更具影響力,是印度人的驕傲。

(五)提姆‧德雷珀登場的時機(九○年初),正好是網際網路及全球化時代,很自然地,提姆‧德雷珀成立的德豐傑公司(DFJ)就由國際創投邁向全球創投,投資百度(Baidu)李彥宏就是傑作之一。德豐傑旗下的電子星創投投資百度八百萬美元,現在價值八十億美元,這就是創投追求的「全壘打」!

(六)任何談創投的書,如果不談退場機制(Exit strategy)就不完整,無法收場。尤有甚者,一般人看創投的焦點不是投資過程,而是退場成果。作者在第七章很精采的說明了創投公司不同的退場機制及政府法規的影響力,並以投資Skype案的出場(被eBay以二十五億美元併購)做為案例,精采無比。

  在以愉快的心情讀完德雷珀一家三代創投家不凡的經歷,動人的故事之後,給我最大衝擊的卻是第八章的「慈善事業」。作者引用了卡內基金科玉律:人生前三分之一時間完成教育,接下來三分之一賺錢,最後三分之一是花全部的錢在有意義的名目上,這有何新奇之處?台灣的企業家擁有慈善基金會的不計其數,但絕大部分是用「行善贈予」的觀念在進行;鋪路,造橋,建大樓;施捨,救災,認養,無所不在,與德雷珀─里查茲基金會培養「社會企業家」的方式截然不同。前者給魚吃,後者以培育創業家方式挑選「養魚者」。其選案標準與選擇營利性創業家一致,找到一流社會企業家;給錢,給人脈,給專業輔導;要求願景、熱情、能量、人品、執行力都不輸任何創業家,目標是將非營利組織效率及影響力提升,以實質幫忙全球各地需要幫助的民眾,這種格局,作法及投入或許是台灣可以借鏡的方向之一。

    這是一個很有啟發性的故事,不論你只是對創投好奇,對矽谷心儀,或是對成功者景仰而閱讀,這本書對你都會有幫助。當然,任何一本自傳性的書都有他值得商榷的觀點,例如第六章談到Hotmail採用後來被稱為「病毒式行銷」的想法來自第三代的提姆.德雷珀,這點Hotmail創辦人巴提亞及史密斯就不以為然了,巴提亞在李文史東(Jessica Livingston)的[5]《Founders at work》中受訪指出,這個想法是傑克.史密斯的主意,對於提姆自稱為「網路電子郵件之父」,頗有反感。這顯然是無頭公案,不必過於認真追究了。

  回想我在矽谷的三千多個日子裡,多次帶訪客到木邊區的布克餐廳;或者坐在角落的家庭就是德雷珀家庭。至於作者與年輕的合夥人蘿賓.里查茲第一次約談的地點,帕羅奧多的烘焙師義大利餐廳(IL Fornaio)則是內人與我最喜愛、幾乎每月至少去用餐一次的餐廳。能夠讀到一個令人敬佩及心儀的創投家族與矽谷共存共榮的故事,自己對故事又能產生聯結與共鳴,實在是一件再愉快不過的心靈之旅。我誠摯地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矽谷」的運作有些許好奇的

讀者,無論您的職業是官員、公務員、老師、老闆,或是想創業的年輕人,都可以在閱讀中獲得寶貴的經驗。

 

--------------------------------------------------------------------------------

[1] 洛克是矽谷傳奇人物之一,年輕時曾協助促成所謂「八名叛徒」的矽谷半導體精英團隊與紐約富豪費爾柴(Sherman Fairchild)共同成立快捷半導體公司,這八位後來就是矽谷半導體的教父級推手。其中諾伊斯(Robert Noyce)及莫爾(Gordon Moore,莫爾定律的提出者)在洛克的創投運作下離開快捷,成立了英特爾(INTEL)公司。

[2] 紅杉創投(Sequoia Capital)是在一九七二年由創投家唐.瓦倫坦(Don Valentine)在矽谷創立的。目前負責人是矽谷天王級創投家麥可.莫瑞茲(Michael Moritz)。紅杉創投的投資戰績包括了蘋果、甲骨文、網景、雅虎、思科、Google、Youtube等知名公司。

[3] 凱鵬創投(KPCB)是由八名叛徒之一的克萊納(Eugene Kleiner)、柏金斯(Tom Perkins)、考菲爾(Frank J. Caufield)及拜爾斯(Brook Byers)創立的。與紅杉創投大約同一時間創立,名氣相當。目前負責人為約翰.道爾(John Dorr),也是天王級創投家。投資戰績包括網景、昇陽、美國線上、康柏、亞馬遜、Google、eBay等公司。近年來也網羅了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及前國務卿鮑威爾為合夥人。

[4] 在矽谷的印度企業家協會(TiE),陣容堅強龐大,每年年會參與者三、四千人之眾,主流科技人士參與者也不在少數。該組織對印度政府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5] 請參考悅知文化出版的《科技CEO的創新╳創業學》第二章專訪Hotmail共同創辦人巴提亞(Sabeer Bhatia),提出的論點與本書有異。


迴響(0) | 引用 | 人氣(4056)  

引用網址:
站內最新好文
請問這關我啥事
2024/11/19 15:27
失去寵物的悲傷剝奪-允許...
2024/11/4 0:15
寵物老齡化的照顧技巧
2024/11/2 12:15
寂然不動──人間無事人
2024/10/29 19:09
貓經濟-台灣寵物產業的下...
2024/10/6 23:06
羅馬的 mix and match
2024/10/5 17:36
義大利 Cusin
2024/10/1 21:31
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便是幸福
2024/8/31 12:20
掌握KOL行銷的目的與合作...
2024/8/26 11:41
你知道黝黑軟Q的仙草,是...
2024/8/25 10:03
 
 
遠流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