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慈假扮遲姓老人想被喬峰一掌打死
《天龍八部》第二十一回版本回較
《倚天》跟《天龍》中各有段頗為類似的「江湖連續殺人案件」,《倚天》中是因謝遜全家為成崑滅門,為了逼出成崑,謝遜由遼東以至嶺南,犯下了三十餘件大案,且每犯一案,必留下「混元霹靂手成崑」的名字,用意自是要逼出成崑,但成崑卻龜縮在少林寺,一概相應不理。《天龍》則是喬峰未出手,卻一直有人刻意搶在他之前,連續殺了喬三槐夫婦、玄苦大師、徐長老、譚婆、趙錢孫,單家全家,然而,即使喬峰沒出手,但武林中流言蜚語,已經公認這幾宗案件均為喬峰所為。按理若喬峰要找的「帶頭大哥」還活在世上,出了這麼多人命,自然要出面解決,然而,這個「帶頭大哥」卻選擇跟他的同好成崑一樣,都躲在少林寺中吃他的青菜豆腐,過安生日子。
新三版為了解決「帶頭大哥逃避責任」的問題,加寫了近七頁「帶頭大哥」玄慈假扮「遲姓老人」與喬峰過招之事,且來看這段新三版的大增寫。
話說喬峰與阿朱易容改妝後,隨樸者和尚上天台山訪智光大師。山徑上有座涼亭,喬朱二人遂於涼亭中飲茶休息。
阿朱飲茶時,來路上有五人快步上山,大袖飄飄,行動甚是矯捷。喬峰一見之下,便留上了神。這五人年紀均已不輕,但健步如飛,各穿一件灰袍,頭戴灰色棉布帽,走入涼亭。五人對喬峰抱拳行禮後,喬峰聽他們說話是北方口音,見五人都是六十左右年紀,大都眉毛已變白色,有三人微有白髭。喬峰暗忖:「這五人武功高得很啊,不知是甚麼來路?」但瞧這五人神情和藹,全無敵意,微微放心。
五老者分別飲了茶後,坐下身來。一名老者拱手說道:「在下姓杜,是淮北人氏,這四個都是在下的師弟。這個姓遲,這個姓金,這個姓褚,這個姓孫。」姓杜老者接著道:「喬大爺,我們一直想見你,從河南衛輝跟到山東泰安單家莊,又跟到浙江,幸好在這裡遇上。待會你便又去止觀寺,我們等不及了,只得魯莽上來相見。」喬峰忙道:「好說,好說。喬某不知五位高人在後,否則的話,早該回身迎上叩見。」心想他們一路從衛輝跟來,有備而至,瞧這五人舉止,大是勁敵,只怕便要在這涼亭中惡鬥一場。
那姓杜老者續道:「唯大英雄能本色,喬大爺你自報真姓名,行事光明磊落,咱們的用意,也就不必相瞞。止觀寺智光禪寺是有德高僧,我師兄弟五人特地趕來,是求你別傷害於他。」喬峰道:「五位先生言重了。五位倘若同時出手,便可取了喬峰性命,何必說到這個『求』字?喬峰前往求見智光大師,只是請他老人家指點迷津。不論他肯說還是不說,在下禮敬而來,禮敬而去,不敢損傷禪師一毫一髮。」
那姓杜老者道:「喬大爺丈夫一言,快馬一鞭,你既如此說,我五兄弟自然信得過。在下有一語奉告,那是肺腑之言,咱們今日初會,未免有點交淺言深,直言莫怪。」喬峰道:「杜老先生請說。」
那姓杜老者道:「那譚公、譚婆、趙錢孫、丐幫徐長老、單正父子等諸人,只因不肯說那帶頭大哥的名字,以致喪命。江湖上不明真相之人,都說是喬大爺下的手……」
喬峰道:「這些人沒一個是我殺的。譚氏夫婦和趙錢孫不肯說那帶頭大哥的名字,在下確是使過一些逼迫,但他們寧死不屈,不肯出賣朋友,確是好漢子的行逕,在下心中甚為佩服,決計沒傷他們性命。到底是誰下的手,在下正要追查個水落石出。喬峰身蒙不白奇冤,江湖上都冤枉往殺害義父、義母、恩師,其實這三位老人家視我有若親兒,我大恩未報,怎能有一指加於他們身上……」說著語音已有些嗚咽。
那姓杜老者道:「我們五兄弟此番趕來,不敢說強行阻止喬大爺傷害智光禪師,但要老實跟喬大爺說一件千真萬確之事。那位帶頭大哥說道,為了他一人,江湖上已有這許多好朋友因而送命,他自覺罪孽深重。聚賢莊一戰,損傷的人更多。那帶頭大哥說:當年雁門關外那件事,早就該償了自己的性命謝罪,喬大爺若去找他報仇,他決意挺胸受戮,決不逃避……」
喬峰越聽越奇,說道:「那有此事?老先生是聽那位帶頭大哥親口所說,還是旁人轉告的?」那姓杜老者言道:「千真萬確,那帶頭大哥的的確確是這個意思。老朽在江湖上薄有微名,我這四位師弟,也都不是無名之輩,我們五個人言出如山,此刻未能奉告真實姓名,喬大爺事後必知。」喬峰道:「然則請問那位帶頭大哥到底是誰?」
那姓杜老者搖搖頭,嘆了口氣,說道:「老夫武功遠遠不如喬大爺,但仍當獻醜,跟你對上一掌,不過想讓你知道,我師兄弟五人決不會一派胡言。」說著站到一邊,客客氣氣的道:「喬大爺,在下領教你一招高明掌法。」
喬峰聽他指明只對一掌,似乎旨在以武功表明自己身分,當即說道:「五位是前輩高人,在下一望而知。五位言語,在下也不敢不信,五位要出手指教,喬峰武功低微,還請手下留情!」那姓杜老者呵呵一笑,說道:「威震天下的喬幫主武功低微,世上還有何人是武功高強?請發招罷!」說著曲膝彎腰,右掌緩緩推出。
喬峰見他來掌並不剛猛,便即左掌圈轉,右掌還以一招「亢龍有悔」,這一掌有發有收,留有極大餘力。雙掌一交,啪的一聲輕響,喬峰只覺對方掌力緩緩而來,有餘不盡,他這招「亢龍有悔」,也是餘力大於掌力,積蓄極厚。兩人掌力甫交,立即回收,互相欽佩,同時說道:「佩服!佩服!」
其餘三位老者逐一站起,分別說道:「在下領教一掌,不可錯過了領教天下第一掌的良機!」喬峰和三老者一一對掌,心下暗驚,這四位老者的掌力個個不同,卻皆是少林派的高明掌法,單只一掌,便顯得是當世一流好手,原來他們都是少林派高手。喬峰對了這四掌,沒一掌稍佔便宜,也沒一掌虧了半點。他額不見汗,骨不出聲,輕描淡寫的與四人對了掌,掌法中沒見到絲毫猛力霸氣,顯得舉重若輕,行有餘力。他要留下內力,用以對付五人中顯然功力最高的遲姓老者。
五位老者齊道:「人稱北喬峰當世武功第一,今日領教,果然名不虛傳,拜服之至!」喬峰一躬到底,說道:「五位長者言重了,今蒙指教,厚重高誼,終身不忘。」
那姓遲老者道:「喬大爺,請你指教!」雙掌分別畫圈,同時推出。喬峰的降龍廿八掌是丐幫前任幫主汪劍通所傳,但喬峰生俱異稟,於武功上得天獨厚,他這降龍廿八掌摧枯拉朽,無堅不破,較之汪幫主尤有勝過。喬峰見對方雙掌齊推,自己如以單掌相抵,倘若拚成平手,自己似乎稍佔上風,不免有失恭敬,於是也雙掌齊出。他左右雙掌中所使掌力,也仍是外三內七,將大部分掌力留勁不發。
四掌相交,喬峰突覺對方掌力忽爾消失,剎那間不知去向,不禁大吃一驚。他雙掌推出之力雖只三成,卻也是排山倒海,勢不可當,對方竟不以掌力相擋,自己掌力雷霆萬鈞的擊去,勢不免將對方打得肋骨齊斷,心肺碎裂。驚惶中忙回收掌力,心知此舉危險萬分,對方這一手如是誘招,自己回收掌力時,若乘機加強掌力擊來,兩股掌力合併齊發,自己雖留有餘力,勢不免重傷,霎時間心中閃過一個念頭:「我這一死,阿朱就無人照顧了!」不禁慘然變色。豈知自力甫回,那姓遲老者急速撤掌,退後一步,一躬到地,說道:「多謝喬幫主大仁大義,助我悟成這『般若掌』的『一空到底』。」
其餘四位老者齊向姓遲老者說道:「恭喜悟成神功!」
喬峰額頭汗水涔涔而下,適才可說死裡逃生,這時與阿朱實是再世相逢,激動之下,忍不住過去握住了阿朱的手。
那姓遲老者向阿朱言道:「阿朱姑娘,剛才我跟喬大爺對掌,使的是『般若掌』,這路掌法是佛門掌法中的最高功夫。般若佛法講究空無,使到最後一招『一空到底』之時,既不是空,也不是非空,掌力化於無形,沒有了色,沒有了受想行識,色是空,聲香味觸法也都是空,掌力是空,空即是掌力。我過去總是差了一截,出掌之時心中總是有滯,可以空了自己掌力,卻空不了對方的力道。這次跟喬大爺對掌,如此高手,世所罕見,我不肯錯過這難逢機緣,便又使『一空到底』。萬想不到喬大爺大仁大義,一覺到我掌上無力,也於剎那間回收自己掌力,拚著我誘招發力,反擊自身。我突然之間明白了,我自己空了,連對手也空了,這才是真正的『一空到底』。如不是有這樣一位不顧自己性命、不肯輕易傷人的仁義英雄,這一招如何能夠悟成?」
喬峰隱約間忽有所悟:「他若不是甘心讓我打死,而我若不是甘心冒險受他掌擊,他這一招終究悟不成。我跟他素不相識,為甚麼肯甘冒如此大險?只因他確信我並非卑鄙小人,我也深知他是高尚君子!」武學高明之士,從武功之中,便能深切了解旁人,有如文學之士從文字中識得對方人品。喬峰與四位老者逐一對掌之後,已知對方不但武功高強,抑且人品高潔,所謂「傾蓋如故」,一見之下,便覺值得將自己性命交在對方手裡。
那姓杜老者說道:「喬大爺,你與我等對掌之後,已成生死之交。我只跟你說一句:智光禪師當年參預殺害令尊令堂,乃是受了妄人誤導,決非出於本心,他也已十分懊悔,望你手下留情。」喬峰道:「喬峰百死餘生,有緣得能和五位高人結交,實是平生大幸。在下決不以一指加於智光大師之身。多承指教了!」
五名老者而後站起身來:「這就別過,後會有期!」遂走出涼亭,向來路而去。
這位遲姓老人就是「帶頭大哥」玄慈,謎底在《天龍》第五冊第四十二回才揭曉。在第四十二回中,玄慈說起這段舊事,告訴蕭遠山:「蕭老施主,雁門關外一役,老衲鑄成大錯。眾家兄弟為老衲包涵此事,又一一送命。老衲曾束手坦胸,自行就死,想讓令郎殺了我為母親報仇,但令郎心地仁善,不殺老衲,讓老衲活到今日。老衲今日再死,實在已經晚了。」
由這段加寫,可以看出金庸新三版改寫時一氣呵成的計畫性。《射鵰》第十二回中,新三版加寫了洪七公解說「降龍十八掌」的兩頁,洪七公說過「『亢龍有悔』的道理,乃是還沒到頂,便預留退步。這才是有勝無敗的武功。」這正好與《天龍》此段隔書呼應。或許金庸在改寫《射鵰》時,《天龍》遲姓等五老者挑戰喬峰的情節,金庸已在腦中有了完整的構思。
而「雁門關血案」的另一情節破綻,就是為何玄慈先前誤殺十九名契丹武士,心中毫無悔意,接著錯害了蕭遠山一家,卻終身帶著罪愆?難道武功高手命較值錢,一般武士在殺人狂玄慈的眼中卻只是不起眼的螻蟻嗎?
這個疑問新三版也有了解答。
新三版增寫了蕭峰問智光大師,說道:「在下懇請大師指點:宋遼邊界上連年攻戰,當年宋朝武人埋伏雁門關殺了先父母,在下心想兩國相爭,這等邊界相互砍殺,事屬尋常,何以大師與趙錢孫說起之時,語氣中極表痛悔,似乎頗為不該。兩國爭戰,戰陣上殺傷成千成萬,有何對錯之可言?」
智光嘆了口氣,緩緩的道:「請坐!施主可知令尊原來在遼國居何職位?」蕭峰道:「先父的名諱,今日才蒙禪師告知,先前的事跡,小人不孝,概無所知。」
智光道:「令尊叫作蕭遠山,事隔三十年,現今宋遼兩國知道的人已不多了。三十年前,他是遼國皇后屬珊大帳的親軍總教頭,武功在遼國算得第一,就是在大宋,只怕也無人及得上。他的武藝,是在遼國的一位漢人高手所教的。
「宋軍自當年陳家谷大敗之後,契丹兵此後連年南攻,勝多敗少。到真宗皇帝景德元年,契丹皇帝與母親蕭太后親率大軍,攻抵澶州城下。真宗皇帝親至澶州,與契丹訂盟,稱為『澶淵之盟』,約為兄弟之國,從此罷兵休戰。至今八十餘年,兩國間並無大戰,遼國只去攻打高麗,大宋則只對西夏用兵,你道是甚麼緣故?」
蕭峰道:「想是兩國君主以及用事將相都願遵守盟約。聽說盟中約定,宋朝每年送契丹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如果打仗,契丹就收不到銀絹了。」智光微微一笑,說道:「契丹少產布匹,糧食不足,須仰給於大宋,契丹看在銀錢份上,不來攻宋,當然也是個重要原因。另有一個原因,卻是由於令尊做了大大的好事。」
蕭峰奇道:「我爹爹?我爹爹只是個親軍總教頭,武功雖高,但職位低微,逢上國家大事,在朝裡可說不上話。」智光道:「親軍總教頭職位不高,但負責保衛皇帝與太后。當年契丹的皇帝、太后都喜愛武功,對令尊很是賞識。每逢宋遼有甚爭議,你爹爹總是向皇帝與太后進言,勸他們不要動武用兵。你爹爹職位是低的,但國家大權操在太后和皇帝手裡,太后和皇帝說不打仗,就不打了。宋遼不動干戈,兩國軍民不知存活了多少性命,既不折損兵員,又不多耗軍費糧草,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那是多大的好事。」
智光大師喝了幾口茶,續道:「自大宋開國以來,一直是遼強宋弱,何況宋朝又有西陲的大敵西夏,只要契丹兵不南下,宋朝便求之不得,決不會興兵北攻。令尊勸諫遼主與宋朝和好,初時宋朝並不知曉,後來消息慢慢南傳,朝中大臣和武林首腦才知令尊的做為,萬萬想不到契丹人中竟有這樣的好人。有人就想給令尊送禮,令尊卻遣人一一退回,只說:『我的恩師是南朝漢人,蕭遠山力阻對大宋用兵,乃是為了報答恩師的深恩厚德。』帶頭大哥和老衲、汪幫主到後來才得知,我們害死的竟是令尊,都心中抱愧萬分。帶頭大哥說,這些年來日夜耿耿於懷,既對不起令尊,又生怕遼宋戰事再起。幸好遼國君王與太后愛護百姓,不啟戰端,想來遼王也親身嘗到了休兵守盟的好處,體會了令尊諄諄進諫的美意。我們卻親手害死了這樣一位造福萬民的活菩薩,因此大家決意保全你性命,再設法培養你成材。」
蕭峰聽到這裡,心道:「原來如此。我在丐幫當幫主之時,或親自出馬,或派人動手,殺過不少遼國的大將武人,何嘗有絲毫愧疚之心,只覺這些人該殺,殺得好。我爹爹卻致力於兩國休兵和好,有仁惠於兩國,功德勝於我十倍。」說道:「多謝大師指點,解明了小人心中的一道疑團。」
新三版加寫的蕭遠山舊事長達三頁,可說饒具巧思。這段故事一來說明了玄慈殺害蕭遠山一家罪惡感之所從來,二來則為書末蕭峰以一己之命換來遼宋和平做出「子承父志」的解釋。然而,這段增寫的骨頭就是,遼國太后與胡皇帝既賞識武功契丹第一的蕭遠山,怎能不將他升官拜將,而老是將他冰封成「總教頭」的芝麻綠豆小官呢?
這一回還有一處骨頭,就是阿朱假扮白世鏡,從馬夫人口中騙取「帶頭大哥」的真實姓名,哪知馬夫人將計就計,反將阿朱一軍,告訴阿朱「帶頭大哥」就是段正淳。
怪了!書中明明說段正淳四十來歲,五十歲不到,怎能在三十餘年前當「帶頭大哥」,率汪幫主等仍前往雁門關呢?難道少年段正淳就已能大言號令名震江湖的汪劍通等人?而且,蕭峰與阿朱莫非兩人腦殘,怎會相信馬夫人這種近乎笑話的謊言呢?
新三版增寫馬夫人說「帶頭大哥」就是段正淳後,阿朱沉吟片刻,說道:「弟妹,聽說那段正淳現今不過中年,但雁門關外一役,總有三十年了吧,只怕年歲不到。」馬夫人問道:「白長老,你見過段正淳嗎?」阿朱道:「我沒見過。」馬夫人道:「我曾聽先夫說起過,鎮南王段正淳風流好色,年紀一大把,卻愛扮作少年人去勾引女子。他內功深湛,五六十歲的人,卻練得四十來歲模樣。其實呢,白長老,他比你還大上好幾歲呢!」
新三版馬夫人幾句謊言,就把阿朱唬弄過去了,阿朱固然因之深信,老江湖的蕭峰竟也相信,難道蕭峰當丐幫幫主,確然每天喝酒猜拳,連天南第一名家大理段氏的底細他也完全不知。這般渾渾噩噩,難怪遭反之時,丐幫連四大長老都不願挺他。
但由這一回新三版增寫玄慈假扮遲姓老人,不敢自承是「帶頭大哥」,不想對當事人認錯,只想被喬峰失手打死,寧死也要面子看來。他跟元末的成崑果真是哥倆好一對寶,一個是為面子,一個是為權勢,雙雙全力以赴。說來金庸筆下的少林寺數百年來在武功上一直高居武林龍頭,還真不是浪得虛名,不管善人惡人,武功高手們只要殺人放火,後來都可以到少林寺搖身一變成為佛教高僧,甚至晉為方丈,莫怪少林寺始終有這麼強的功夫可以睥睨江湖了!
【王二指閒話】
金庸書系中的三大懸案,當屬《射鵰》中的桃花島江南五怪命案、《倚天》中的荒島殷離血案,以及《天龍》中的雁門關蕭峰父母誤殺案。這三樁懸案,金庸為了讓推理的過程精彩,盡量在佈置謎面時,做到不露蛛絲馬跡,要讀者對謎底大吃一驚。
然而,要完全不露痕跡,確是很高明的功夫。金庸越是想做到不露痕跡,卻越顯得謎面的安排有所破綻。新三版的修改重點之一,就是把這三大懸案的鋪排改得更加完美。
《射鵰》的「桃花島江南五怪命案」因為隨生隨解,破綻較少,二版主要的問題是,朱聰見到歐陽鋒,立刻紙上示警,寫字傳閱,叫大家防備「西毒」。然而,金庸可能忽略了江南六怪中有個瞎眼的柯鎮惡,因而無法傳讀警訊。此外,南希仁中了蛇毒,臨死前要告訴郭靖血案兇手,寫的竟是「殺……我……者……乃……十」。無關痛癢之字寫了四個,重點的「楊康」,則寫個「十」字就沒了氣。
金庸本來是要誤導讀者,引讀者相信江南五怪的兇手正是東邪黃藥師,但謎面未免做得破綻連生,新三版於是改成韓小瑩在黃蓉母親的棺蓋白玉上寫了個「十」字,而南希仁死亡前,則只寫了「西」字的起首三劃。新三版這一改,整個推裡的鋪排就完美多了。
《倚天》中的「荒島殷離血案」則是金庸要誤導讀者去想,殺害殷離的就是趙敏,因此二版張無忌醒來,所見的就是殷離奄奄一息、周芷若頭部受創、趙敏失蹤、及倚天劍屠龍刀也都不見了。最後謎底揭曉,這一切都是周芷若自導自演。然而,以趙敏的聰慧,周芷若如何可以瞞天過海,在眾人的飲食中下「十香軟筋散」而無人知呢?金庸在新三版遂加寫一行人上了荒島,張無忌見趙敏在一旁昏睡不醒,不禁躭心起來,搭她脈搏,脈搏平穩均勻,並無異狀,想是受傷之後,海行疲累,到了島上就此大睡。而後趙敏醒來,說要幫周芷若一起做飯,周芷若則道:「你身子還沒好,再睡一忽兒吧。飯做好就叫你,船上搬下來有雞有火腿。咱們今晚能飽餐一頓,喝一碗好湯。」趙敏因而沒參與做飯,周芷若也能順利下毒。
故事在新三版是一改而周延了,不過,金庸原本要誤導讀者錯以為兇手是趙敏之事,卻因此而破局,新三版的趙敏體力不濟,焉能瞞過張無忌與謝遜兩大高手,殺殷離、傷周芷若,更能嘻攜走如此沉重的刀劍?
若說《射鵰》與《倚天》的兩宗推理是金庸要誤導讀者以為兇手是黃藥師與趙敏,《天龍》中「雁門關蕭峰父母誤殺案」的破綻則在於從一版故事中,金庸連自己都沒有將兇手構思出來,因此一版玄慈知道喬峰是玄苦弟子,還大吃一驚。因為沒有設想出兇手「帶頭大哥」的真實身份,於是,在知情者譚婆、趙錢孫、單正等連番慘死時,「帶頭大哥」始終龜縮,毫無出面試圖解決一切的意願。
新三版為了解決這個破綻,安排玄慈等五大少林僧假扮遲老者來一一與喬峰對掌,但為了保持謎面的完整,不能提早揭破謎底,遲姓老人因而只能決意受喬峰一掌而死,卻仍隱瞞身份,不敢自承是「帶頭大哥」。
新三版這一加寫,表面上有預埋伏筆,似乎玄慈也願意出面解決舊事了。然而,新三版這一改,玄慈的人格又被貶低了。怎麼這個當年不分青紅皂白的殺人狂,朋友敢於為他包庇,他卻不敢出面直承其事,只敢躲在幕後裝神弄鬼?又或者該說,玄慈主持的少林寺,也只不過是一座「口說渡人,無力渡己」,「名浮於實」的佛寺呢?
第二十一回還有一些修改:
1. 喬峰來到衛輝,見丐幫幫規廢弛。二版說「雖說丐幫與他已經是敵非友,然自己多年心血廢於一旦,總覺可惜。」新三版將「雖說丐幫與他已經是敵非友」改為「雖說丐幫與他已無干係」。
2. 喬峰與阿朱至為衛輝,徐長老已為人所殺。二版靈堂中人人痛罵喬峰,卻不知他便在身旁。新三版又加寫,有幾個武功較強的七袋弟子悄悄議論,說喬峰既已打斷了徐長老前胸肋骨,擊碎了五臟,何以又再斷他後背肋骨?下手太過毒辣,亦不合情理。
3. 喬峰至譚婆與趙錢孫幽會的大木船,二版喬峰說道:「一個輕蕩無行,勾引有夫之婦,一個淫蕩無恥,背夫私會情郎……」但這說法似乎有「捉姦在床」的味道,不符合譚婆與趙錢孫的實況。新三版改為喬峰說道:「一個不講道義,勾引有夫之婦,一個不守婦道,背夫私會情郎……」
4. 喬峰問譚婆「帶頭大哥」是誰,譚婆堅不願說,二版譚婆道:「我師兄妹倆問心無愧,天日可表。你想要知道之事,恕我不能奉告。」新三版譚婆最後加了句「真正對不住」。此點符合新三版的「禮貌原則」。
5. 喬峰帶譚公至大木船上時,譚婆與趙錢孫已雙亡,喬峰一力澄清非自己所殺。二版譚公道:「你只不過想查知殺父之仇是誰。譚某武功雖不如你,焉能受你之愚?」新三版將「焉能受你之愚?」這句,改為「焉能作無義小人?」
6. 二版譚公之死,是咬舌自盡。但新三版修訂時,金庸已知咬舌出血,難以致死,因此譚公咬舌後,新三版又加寫譚公「右手將譚婆的玉釵對準自己的咽喉插入」,這才氣絕而死。
7. 譚公、譚婆、趙錢孫三人俱亡後。二版喬峰想:「我掩埋了三具屍體,反顯得做賊心虛。」當下出得船艙,回上岸去。新三版改為喬峰尋思:「我掩埋三具屍體,反顯得做賊心虛,然譚氏伉儷和趙錢孫的名聲卻不可敗壞。」還是在船底踩出一洞,出了船艙,回上岸去。而後,當喬峰出衛輝時,道上已聽人傳得沸沸揚揚,契丹惡魔喬峰如何忽下毒手,害死了譚公夫婦和趙錢孫。 新三版較二版加寫,多半這三人忽然失蹤,眾人尋訪之下,找出了沉船。
8. 前往天台山的路上。喬峰向阿朱說起「帶頭大哥」,二版喬峰道:「此人心狠手辣,世所罕有。趙錢孫寧可身敗名裂,不肯吐露他的真相。」新三版加寫為「此人心狠手辣,世所罕有。趙錢孫寧可身敗名裂,也不肯吐露他的名字,未必是為了顧全義氣,說不定是怕他知情後辣手報復。」二版阿朱答喬峰:「我猜他這些日子中心驚膽戰,生怕你得知他的真相,去找他報仇。否則的話,他也不必害死喬家二老,害死玄苦大師,又害死趙錢孫、譚婆、和鐵面判官一家了。」新三版阿朱又加道:「譚公也可說是他害的。」
9. 樸者和尚來引蕭朱二人上天台山時,掌櫃道:「止觀寺的老神僧神通廣大,屈指一算,便知喬大爺要來。別說明後天的事瞧得清清楚楚,便是五百年之後的事情,他老人家也算得出個十之六七呢。」二版說喬峰知道智光大師名氣極響,一般愚民更是對他奉若神明。新三版則對智光大師預知蕭峰要來之事做了解釋,新三版加寫樸者和尚道:「倒不是我師父前知。我師父得到訊息,知道兩位要前來光降敝寺,命小僧前來迎接,已來過好幾次,曾去過幾家客店查詢。」至於報訊者是誰?顯然就是新三版增寫,玄慈等假扮的遲姓等五老人。
10. 上天台山前,二版喬峰暗想:「智光禪師有德於民,他害死我爹娘的怨仇,就算一筆勾消。只盼他肯吐露那『帶頭大哥』和大惡人是誰,我便心滿意足。」新三版喬峰再加想:「即使他不肯說,我也決不用強。」
11. 智光拿出雁門關石壁拓片,二版說蕭峰那日聽得這是自己父親臨死前以短刀所刻,不由得眼前模糊,淚水潸潸而下,一點點都滴在布上。然而,此刻的蕭峰應還未對蕭遠山深情至此,新三版改為蕭峰那日聽得這是自己父親臨死前以短刀所刻,不由得傷感。
12. 智光大師說石壁拓本的譯文,二版其中一段「……事出倉促,妻兒為盜所害,余亦不欲再活人世。余受業恩師乃南朝漢人,余在師前曾立誓不殺漢人,豈知今日一殺十餘,既愧且痛,死後亦無面目以見恩師矣。蕭遠山絕筆。」新三版「余在師前曾立誓不殺漢人」這句改為「余在師前曾立誓不與漢人為敵,更不殺漢人」。
13. 智光說起假傳訊息的妄人慕容博,二版智光道:「此人存心戲弄那位帶頭大哥,要他千里奔波,好取笑他一番。」新三版改為智光道:「此人存心戲弄那位帶頭大哥,料想他不忿帶頭大哥的武功、聲名在他之上,要他千里奔波,好取笑他一番,再大大敗壞他的名聲。」二版蕭峰聞智光之言,道:「嗯,原來是想開玩笑,這個妄人怎樣了?」新三版改為蕭峰道:「嗯,原來有人不懷好意,這妄人後來卻怎樣了?」
14. 蕭峰定要問「帶頭大哥」名字,智光則盤膝坐在一個蒲團之上,向蕭峰一笑。新三版較二版增寫智光說道:「施主所問,老衲不答。」
15. 二版智光大師寫給蕭峰之字是:「萬物一般,眾生平等。聖賢畜生,一視同仁。漢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榮辱,俱在灰塵。」這段偈語最大的瑕疵是,智光竟將「漢人契丹」以「聖賢畜生」相比。新三版將智光的字改為「萬物一般,眾生平等。漢人契丹,一視同仁。恩怨榮辱,玄妙難明。當懷慈心,常念蒼生。」
16. 智光大師圓寂後,二版蕭峰向阿朱招招手,說道:「走吧!」兩人悄悄走出止觀寺,垂頭喪氣的回向天台縣城。新三版改為蕭峰向阿朱說道:「走吧!」兩人和樸者和尚告別,走出止觀寺,垂頭喪氣的回向天台縣城。此改符合新三版的「禮貌原則」。
17. 離開止觀寺後,蕭峰說道:「阿朱,我全無加害智光大師之意,他……他……他又何苦如此?」二版阿朱道:「這位高僧看破紅坐,大徹大悟,原已無生死之別。」蕭峰道:「你猜他怎能料到咱們要到止觀寺來?」阿朱道:「我想……我想,還是那個大惡人所幹的好事。」蕭峰道:「我也是這麼推測,這大惡人先去告知智光大師,說我要找他尋仇。智光大師自忖難逃我的毒手,跟我說了那番話後,便即服毒自盡。」新三版因報訊之人已確定為玄慈等人,這段改為阿朱道:「這位高僧看破紅塵,大徹大悟,原已無生死之別。他以為徐長老等人都是你殺的,他決意不說那帶頭大哥的名字,自忖難逃你毒手,跟你說了那番話後,便即服毒自盡。」
18. 阿朱勸蕭峰到雁門關外打獵放牧,蕭峰問阿朱:「我在塞外,你來瞧我不瞧?」二版阿朱低聲道:「我不是說『放牧』麼?你馳馬打獵,我便放牛放羊。」新三版阿朱再加說:「兩個人天天在一起,一睜眼便互相見到了。」新三版阿朱跟周芷若一樣,改得情話綿綿,毫不掩飾。
19. 阿朱對蕭峰許以終身,二版蕭峰大聲道:「蕭某得有今日,別說要我重當丐幫幫主,就是叫我做大宋皇帝,我也不幹。」新三版蕭峰再加說「我寧可做契丹人,不做漢人。」
20. 蕭峰與阿朱要前訪馬夫人,二版說前任丐幫幫主馬大元的家住在河南信陽鄉下。新三版再加說,丐幫總舵在河南洛陽,信陽與衛輝離總舵均不甚遠,都是在京西南北兩路之內。新三版是要以史料強化小說的真實感。而後,二版說蕭峰偕阿朱從江南天台山前赴信陽,新三版又加說「走的大半倒是回頭路。」
21. 來到光州時,二版蕭峰回想,那日在杏子林中、聚賢莊內,馬夫人言語神態對蕭峰充滿敵意。新三版再加一句「且頗有誣陷」。
22. 阿朱考慮要扮何人以騙得馬夫人,二版阿朱道:「全冠清身材太高,要扮他半天是扮得像的,但如在馬夫人家中躭得時候久了,慢慢套問她的囗風,只怕露出馬腳。」新三版將「全冠清身材太高」改為「全冠清口音古怪」。單是身材太高應該難不倒阿朱,畢竟她也扮過喬峰。
23. 阿朱以白世鏡的執法長老身份說要為馬夫人做主,二版喬峰聞之,暗讚:「丐幫幫主被逐,副幫主逝世,徐長老被人害死,傳功長老給我打死,賸下來便以白長老地位最為尊崇了。她以代幫主的囗吻說話,身份確甚相配。」新三版刪掉了「傳功長老給我打死」一句,新三版的傳功長老不只沒死,而且有了名字「呂章」, 在新三版中傳功長老呂章地位大昇,將左右丐幫走向。
24. 二版馬夫人招待蕭朱二人的,是熱騰騰的三碗白米飯,新三版改為熱騰騰的兩大盤饅頭。
25. 阿朱假扮白世鏡向馬夫人探問「帶頭大哥」之事,蕭峰蹲在客堂窗外,屏息傾聽。新三版較二版多加解釋,說若有涉及丐幫的線索,阿朱未必能揣知端倪,自己卻可從中尋根究底,是以須得竊聽。
26. 阿朱說趙錢孫知殺馬大元的真兇,二版阿朱並告訴馬夫人「那趙錢孫道:『去年八月間……』」新三版將日期說得更準確,將「去年八月間」改為「去年八月十五」。
27. 馬夫人試探「假白世鏡」阿朱,二版問的是:「你愛吃鹹的月餅,還是甜的?」然而,「月餅」是元末明初才出現的應時點心,北宋照理尚無,新三版乃將「月餅」改為「中秋餅子」。
28. 馬夫人伸指戳破窗紙,意指「帶頭大哥」之武功。二版阿朱:「嗯,這門點穴功夫麼?少林派的金剛指,河北滄州鄭家的奪魄指,那都是很厲害的了。」二版阿朱完全猜對了,「帶頭大哥」就是少林高僧。為了不讓阿朱猜對,新三版將「少林派的金剛指」改為「崆峒派的金剛指」。
29. 馬夫人最後告訴阿朱,「帶頭大哥」就是段正淳,二版馬夫人又道:「大理段氏威鎮一方,厲害得緊。」新三版將此話改為「大理段氏兵多將廣,威震西南」。
30. 「假白世鏡」阿朱從馬夫人家中辭出後,二版馬夫人道:「小女子孀居,夜晚不便遠送,白長老恕罪則個。」阿朱道:「好說,好說,弟妹不必客氣。」新三版刪了這對話。
31. 一版趙錢孫與譚婆於「烏蓬船」中幽會,二版改為「大木船」。
32. 譚婆答允唱小曲給趙錢孫聽,一版趙錢孫道:「妙極,妙極。」二版改為趙錢孫喜道:「好,多謝你,小娟,多謝你。」
33. 喬峰與阿朱至單家莊,見單家已燒為白地。阿朱安慰喬峰道:「單正武藝高強,屋子燒了,決不會連人也燒在內。」一版喬峰歎道:「早知如此,那日在聚賢莊中不該殺了單伯山和單仲山。」喬峰的話二版刪了,聚賢莊喬峰大開殺戒乃藉酒後狂力,怎能明辨何人該殺?又怎能預知單家之禍?
34. 單家失火,四下裡的鄉民群來救火。一版解釋說山東門風純樸,鄉鄰有難,人人出力相助,何況單家行俠仗義,對貧窮的鄰家一向儘力救濟,是以眾鄰居一聽到單家失火,無不踴躍出力。二版將這段當「冗解釋」,刪了。
35. 喬峰問阿朱,大惡人想來武功不弱於己,何以怕他得知我仇人是誰?一版阿朱道:「喬大爺,我想那大惡人自從害了你爹娘之後,對你心中有愧,不肯再加害於你,當然,也不願你去報仇,以致命送你手。」二版改為阿朱道:「喬大爺,你這可太謙了。那大惡人縱然了得,其實心中怕得要命。我猜他這些日子中心驚膽戰,生怕你得知他的真相,去找他報仇。否則的話,他也不必害死喬家二老,害死玄苦大師,又害死趙錢孫、譚婆、和鐵面判官一家了。」
36. 引領喬峰與阿朱上天台山的,一版叫「苦茶和尚」,二版改為「樸者和尚」。
37. 智光大師將蕭遠山石壁留書之拓本取予喬峰,喬峰所見契丹文字,一版說是彎彎曲曲,形如蝌蚪。金庸在一版連載時可能錯把契丹文字想成蒙古字或滿文了。二版更正為契丹文字筆劃奇物,模樣與漢字也甚相似。
38. 阿朱吐露女兒心事,願隨蕭峰至塞外放牧。一版說蕭峰初時救她,只不過一時意氣,感於和慕容復一點英雄相惜的神交之意,待得她追到雁門關外,偕赴衛輝、泰安、天台,萬里奔波,日夕相親,才處處感到了她的溫柔親切。然而,因為慕容復是後來已寫成反面人物,二版將「感於和慕容復一點英雄相惜的神交之意」這句刪了。
39. 回信陽找馬夫人時,一版阿朱將蕭峰扮作了一名丐幫的六袋弟子。二版改為五袋弟子。
40. 馬夫人以素菜招待蕭朱二人,並說:「先夫去世之後,未亡人一直吃素,山居沒備葷酒,可待慢兩位了。」一版「假白世鏡」阿朱道:「足見夫人深情。」二版改為阿朱歎道:「馬兄弟人死不能復生,弟妹也不必太過自苦了。」
41. 「假白世鏡」阿朱說趙錢孫知道殺馬大元的真兇是誰,馬夫人顫聲道:「他怎會知道?他怎會知道!你胡說八道,不是活見鬼麼?」而後,一版說,只聽得兩人似乎糾纏了一下,跟著嗤的一聲,扯破了衣衫,蕭峰吃了一驚,只怕阿朱的衣衫被撕,露出了馬腳,伸頭往窗裡一探,只見馬夫人一手掩在胸前,原來是她的衣衫扯破了。蕭峰暗叫:「阿朱這小妮子真是荒唐!怎麼好端端的,會將人家寡婦的衣衫也撕破了?」這段二版全刪。一版這段或許是阿朱想以馬夫人的貞節相脅,因而扯破其衣衫,企圖迫她說出帶頭大哥是誰。
42. 一版阿朱對馬夫人編造的謊言是趙錢孫說「去年中秋,喬峰、譚公、譚婆、還有那個下手害死馬兄弟的兇手,一起在那位『帶頭大哥』的家裡過節。」二版將「喬峰」剔除了。在杏子林中,喬峰初見譚公譚婆,當時馬夫人也在場,理當知情。
43. 一版阿朱問馬夫人「帶頭大哥」姓名,馬夫人直指是段正淳。二版增寫一大段,說馬夫人要說出「帶頭大哥」時,蕭峰幾連自己心跳之聲也聽見了,卻始終沒聽到馬夫人說那『帶頭大哥』的姓名,過了良久,卻聽得她輕輕歎了囗氣,說道:「天上月亮這樣圓,又這樣白。」蕭峰明知天上烏黑密佈,並無月亮,還是抬頭一,尋思:「今日是初二,就算有月亮,也決不會圓,她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只聽阿朱道:「到得十五,月亮自然又圓又亮,唉,只可惜馬兄弟卻再也見不到了。」馬夫人道:「你愛吃鹹的月餅,還是甜的?」蕭峰更是奇怪,心道:「馬夫人死了丈夫,神智有些不清楚子。」阿朱道:「我們做叫化子的,吃月餅還能有什麼挑剔?找不到真兇,不給馬兄弟報此大仇,別說月餅,就是山珍海味,入囗也是沒半分滋味。」
44. 馬夫人說出「帶頭大哥」就是段正淳後,一版說蕭峰和阿朱雖均與段譽熟識,但大理國段氏乃是國姓,好比大宋姓趙的、西夏國姓李的、遼國姓耶律的都是何止千千萬萬,段譽從來不提自己是大理國王子,蕭峰和阿朱均沒想到他是帝皇之裔。這段二版將之移為稍後蕭峰於信陽客店中飲酒時,想起大理之事時的說明。
45. 馬夫人說出「帶頭大哥」就是段正淳後,並交代阿朱「倘若洩漏出去,為禍非小。」一版阿朱道:「我自是不會洩露。雖然大理段氏威鎮一方,厲害得緊,但若那喬峰蓄意報仇,期之以十年八載,段正淳也是不易對付。」阿朱的話二版改為是馬夫人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