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簡歷】
范文程,男,生於明萬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年),卒於清康熙五年(一六六六年)八月。字憲斗,號輝岳,遼東瀋陽人。原隸漢軍鑲紅旗,順治元年(一六四四年)撥入漢軍鑲黃旗。祖籍江西樂平,北宋觀文殿大學士范純仁十七世孫。曾祖父范鏓曾於明嘉靖年間擔任兵部尚書,祖父范沈曾任明瀋陽衛指揮同知。
范文程係生員出身,好讀書,知兵善謀。後金天命三年(一六一八年)投努爾哈赤,得禮遇。清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任內祕書院大學士,參與軍國機務,為皇太極所倚重。順治朝任議政大臣、太子太師。為清朝初期的主要謀臣。去世後葬於懷柔紅螺山,謚文肅,康熙皇帝御書祠額曰「元輔高風」。
從書生到奴隸,從奴隸到書生
我的家族在歷史上可稱顯赫。五個世紀之前,曾有一位名叫范仲淹的大臣,領導了北宋著名的「慶曆新政」,為改變北宋中葉積貧積弱的困境進行了一次偉大的嘗試。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寶貴財富。而我,恰恰是他的兒子──北宋觀文殿大學士范純仁十七世孫。所以,不管怎麼說,我也是名門之後,應該繼承范家憂國憂民的優良傳統。
明萬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年),我出生在關外重鎮瀋陽。我的曾祖父范鏓是明正德丁丑科進士,在嘉靖年間曾擔任兵部尚書,祖父范沈曾任明瀋陽衛指揮同知,而我家位於瀋陽附近的撫順。雖然從祖輩往下算,官是越做越小,但這並不妨礙我的成長。畢竟,我仍舊生活在官宦之家、書香門第。我自幼好學,博聞強識,記憶力和理解能力都較一般孩子為強。十八歲那年,我就在瀋陽縣考取了生員,也就是秀才,有了最初的功名。從瀋陽返回撫順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下一步如何力爭考取舉人,而後進京考進士,感受金榜題名的愉悅與快樂。儘管關外的教育水平落後,考上更高功名的機率非常小,但我也要勇於嘗試!
當我躊躇滿志,準備步入仕途,大顯身手的時候,一場滅頂之災降臨了。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年),正在家裡操辦族內喪事的我,突然聽到城外喊殺聲震天,不一會兒工夫,街上的行人已經消失殆盡,又過了一會兒,街上出現了一夥打扮怪異的士兵,每個人都騎著高頭大馬,手裡都提著刀槍,腦後拖著一條辮子。我終於意識到了一個現實,撫順淪陷了。儘管這個現實我不願接受。早就聽說撫順關外的女真人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名曰「後金」,其首領「天命汗」努爾哈赤曾經接受過明朝的冊封,後來用一己之力完成了對關外女真各部的征服。但我萬萬沒有想到,後金能輕易攻破這座有明朝重兵保護的邊疆重鎮。幾天之後,確切的消息傳來,原來,努爾哈赤就在不久前,打出了為父報仇的「七大恨」旗幟,舉兵襲擊明朝邊關,撫順守將李永芳沒有任何防範,面對突如其來的後金騎兵的衝擊,很快就開城投降。我曾經聽說過後金軍人嗜殺成性,還好沒怎麼抵抗,沒有惹怒這些亡命之徒,否則撫順連同它的百姓都要化為灰燼了。總兵張承蔭受遼東巡撫李維翰的派遣,率兵一萬進行反擊,結果由於對後金軍情形不明,被敵人包圍,全軍覆沒。
後金軍風捲殘雲一般地襲占了關外多個要塞,而後大肆擄掠,揚長而去。他們所獲得的三十萬人畜,被作為戰利品賞賜給有功官兵,而我不幸也成為戰利品之一,從此由秀才淪為奴隸。
努爾哈赤是個臉龐黝黑的漢子,他以十三副遺甲起家,最終成就霸業的威名我早就聽說過。但他似乎對明朝的衣冠人物,包括沒有什麼資歷的儒生十分反感。認為「種種可惡,皆在此輩」,必須殺盡斬絕。結果,驗明正身之後,我就被送往刑場,即將糊裡糊塗地了卻殘生。但就在我即將引頸就戮的時候,努爾哈赤親自來刑場清點死刑犯。當我倆目光相遇之時,我再次被他的英雄氣概所震驚,而他似乎也被我身上的某些特質所吸引。他一聲令下,我從死刑犯的行列裡被拉了出來。大概是我碩長偉岸的身軀救了我,努爾哈赤也喜歡跟他一樣氣質的男兒。接下來的問話,讓我距離死神漸行漸遠了。我簡練的回答讓他感到我不是那種唯讀聖賢書的書呆子,也不是那種充滿官老爺潛質的闊公子,頗知明朝底細和中國歷史的他甚至聽說我是范鏓的後裔,與范仲淹還有一些淵源關係,竟回頭告訴貝勒們說:「此名臣後也,善遇之!」只一句話,二十一歲的我就逃離了死神的懷抱。努爾哈赤把我撥到鑲紅旗下為奴。好死不如賴活,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奴隸就奴隸,有朝一日,我還會回到明朝,回到家園的。……
皇太極時代,走上權臣之路
天聰汗即位後的當務之急是處理內務,鞏固汗位,伺機剝奪其他三位和碩貝勒的實權。因此對鎮守寧遠的明軍採取守勢。而寧遠守將袁崇煥,也希望與後金講和,贏得喘息之機。當然,雙方都提出了對方無法接受的議和條款,議和成了真正意義的緩兵之計。其間,天聰汗多次發兵攻打寧遠,希望以此為突破口,長驅而入,直搗北京,結果袁崇煥的防禦天衣無縫,後金軍占不到任何便宜。
天聰三年,天聰汗在後院粗安後,便出動大軍討伐明朝,我也隨軍出征。鑒於前面幾次進攻都受阻於寧遠,我建議天聰汗繞開寧遠,奔襲千里,由喀喇沁部蒙古人作嚮導,從喜峰口越過長城,徑入明朝內地。天聰汗對我的建議深以為然,立即對我這個沒有任何官職,只能以「書房官」、「文臣」稱之的書生刮目相看。天聰汗也看中了我所具有的虎將外表,於是,我受命率偏師沿潘家口、馬蘭峪、三屯營、馬欄關、大安口一線進發。結果,我智勇兼施,力克五城。並用火攻之計,擊退了明軍的反擊和包圍,有力地配合了天聰汗主力部隊的行動。其後,天聰汗率主力西進永平,而把留守戰略要地遵化的重任委託給了我。又是在明軍乘虛進攻空城之際,我多方設計,奮力抵抗,以少勝多,確保了後金軍大本營的安全。這一連串成功,讓我在後金陣營裡聲名遠揚,因此也受封世職游擊。
後金軍攻占遵化後,便長驅而入,直逼北京。據說遠在寧遠的袁崇煥曾建議朝廷加強薊門兵力,嚴防後金繞道而入,可惜未被接受,故而使我軍進展神速。後金軍屯兵北京城東南郊的南海子一帶,明廷震驚。總兵滿桂等率明軍在德勝門、安定門外阻擊後金軍,不料卻被城上助陣的明軍炮火誤傷。
袁崇煥得知皇太極繞道入關,即揮寧錦將士回師勤王,他率兵馬日夜兼程,跟蹤追擊。在廣渠門外與我軍遭遇。雙方經過激戰,未分勝負,但我軍全力攻城的計畫卻不得不因此而推遲。天聰汗和我親往陣前,觀察袁崇煥的營寨形勢,發現其布陣結營很有章法,難以拿下。正在天聰汗犯愁的時候,我給他講起了《三國演義》裡蔣幹盜書的一齣。我的提示讓天聰汗茅塞頓開,立即下令全軍撤退。
後金軍這次軍事行動,曾俘獲兩名太監,撤退途中,便暗中命令部將高鴻中、鮑承先等人,於靠近這兩太監之處,故作耳語道:「今天退兵,其實是天聰汗設下的圈套。前不久,天聰汗與袁巡撫派的人密談了好長時間。袁巡撫跟咱有密約,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然後,又故意給其中姓楊的太監一個逃脫的機會,楊太監逃回京城,便把他聽的「重大機密」一五一十地稟報給了崇禎皇帝。當時,朝中一些大臣早已誹謗袁崇煥引狼入室,是要脅迫朝廷答應他提出的與後金議和的主張,好與後金訂立城下之盟。崇禎皇帝一貫剛愎自用,獨斷多疑,他對袁崇煥「五年復遼」的大話早就有所懷疑,現在更覺得袁崇煥有謀反跡象,便不分青紅皂白,將袁崇煥誆騙進城,而後打入死牢。次年,袁崇煥竟被凌遲處死。我的反間計讓明朝自毀長城。從此,明朝再無高手可以為我軍勁敵了。但是,看著自己的故國執政者如此昏庸,我真覺得寒心,也覺得死心塌地投靠後金,確實是安身立命,成就事業的最佳選擇。
──節錄自《清朝權臣回憶錄》,唐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