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編輯台
在書堆裡打滾的編輯們,檯前、幕後都有不為人知的inside story!
線上駐站時間:

格主小檔案

edit





<2009年11月>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最新文章
寫在《二十一世紀台灣...
2013/5/28 18:25
歡迎來到數位新時代!
2013/5/24 19:21
卜睿哲出書,金正恩來...
2013/4/11 14:48
創投,科技產業發展的...
2013/1/2 18:37
中日釣島衝突,照著卜...
2012/12/26 12:09

最新迴響
Re:使用IE8編輯文章的...
by 暘明, 2/14
Re:寫在《二十一世紀...
by Sharon, 5/29
Re:票選!最希望哪套...
by nacho, 3/8
Re:票選!最希望哪套...
by Yvonne, 3/7
Re:票選!最希望哪套...
by 鄭有傑, 3/6

文章分類
略過巡覽連結。


部落格統計
今日人氣: 94 次
累計人氣: 584637 次
文章總數: 147 篇
November 27, 2009
《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讀後感
edit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9:07:39

文◎Michael Tsai

 

看完這本書之後,也許有些人會嗤之以鼻,因為書中對學校教育和文憑社會的現象多有批評。有些人可能心有同感,覺得受到激勵和啟發。我是屬於後者(一部分原因可能跟我研究所念了五、六年都還沒畢業有關 XD)。

這是一本談學習方法的書,但跟我之前看過的,討論讀書方法、如何考試拿高分、或如何迅速記憶之類的書不太一樣(作者是反對速讀的)。這本書裡面沒有什麼教條、理論,內容主要是作者 James Bach 描述自己「學習如何學習」的一些過程和真實故事,以及自行歸納整理出來的學習觀念和方法。同時,你會看到很多關於「我」的想法、行為、經驗等等的描述。書中充滿了作者對自我學習歷程的觀察與剖析,有些細微之處描寫得相當到位,而且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那份與人分享學習奧秘的熱誠,這是我喜歡這本書的主要原因。儘管很多想法都是以比較主觀的方式描述(我覺得怎樣怎樣,我會怎麼做.....諸如此類的),但是跟那種刻意用被動式、隱藏主詞來強調客觀性的寫法,我更喜歡作者直截了當的表達方式。

 

關於學校教育

我不會讓學校阻擾我的教育。  ——馬克吐溫

I will never let school interfere with my education.  ——Mark Twain

 

作家黃春明(求學過程也很不順遂)的推薦序裡面有這麼一段:

目前的學校教育,就像過去勞力密集的加工廠,老師們就像坐在生產線上輸送帶兩旁的女工,學生就像由輸送帶送出來的電器商品的基座(chassis),什麼都還沒裝上。

他們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經過這一條生產線,由沿途的老師拼裝電器零件,並做電流電壓等各種測試,不合規格的剔出線外,符合規格的看它是哪一所學校畢業出品,台大的就貼上台大牌,政大的就貼上政大牌。

儘管同意這樣的說法,但如果抱著「反學校」的心態去讀這本書,只是為了替自己的學習怠惰找藉口的話,恐怕就辜負作者的心意啦。每個人的資質、後天環境都不一樣,所以,要小心這樣的念頭:「你看,作者是個中輟生,高中都沒畢業,最後還是備受業界和學界肯定,甚至有人稱他博士。何必一定要拿到那張文憑呢?」

學校教育是一種學習的管道,也許有的人適合,有的人不適合玩這樣的(文憑)遊戲。但如果我們不想「玩別人的遊戲」,那就要有心理準備,可能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更大的代價(與多數價值觀衝撞),找到自己的學習出路,做一個真正的 self-educationer,或書中所說的「海盜學者」(buccaneer scholar)。

 

海盜式學習

加勒比海盜是個比喻,描述我們有些人的學習,它給我們這些有著喜歡流浪心智的人一些安慰和鼓勵,我們的心是沒辦法不流浪、不漂泊的,有人把它稱為「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但它不是,它比較像無法停止的好奇心。 (p.46)

有時候,我心裡會有一股不安,或罪惡感,因為某件答應別人的工作,明明已經接近 dead line 了,可就是打不起勁,或者卡在某個問題而無法前進。打不起勁的時候,我都在做什麼呢?我到線上書店四處晃,看別人的 comment、找自己感興趣的書,然後下單買回來看,這一看可能兩三個星期就過去了。又或者,「找」幾部電影來看,發現中文字幕翻譯得真糟糕,便自己動手改。諸如此類的,似乎只要能讓自己暫時逃避那個「該死該做的工作」就好了。

我以我的智慧謀生,但不太講求自我紀律。我必須聽從內自的韻律去學習和思考,才可能成功。我不能強迫我的思考去適應別人認定的思考模式。 (p.100)

除了拖拉的毛病,我還容易分心。我買的書很少有全部看完的(金庸小說除外),有時一次就買好幾本,可是就東看西看,一本書才看了一點,覺得好像沒什麼意思了,就換另一本。因此,有時會懷疑自己的注意力無法集中,無法持續一段夠長的時間來提升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並為此感到不安。我曾把完成一項工作或學習想像成開車前往一個目的地,別人可能是專心開車,一路直奔目標,我卻老是心有旁騖,看到路邊有什麼新鮮好玩的,就停下來看一下。(不知道這跟我唸書時,人坐在教室裡,心思卻經常跟著窗外小鳥到處飛有沒有關係 XD

然而,從作者描述的一段親身經歷--撇下手邊工作,跑去退潮的沙灘研究蛤蠣--才發現或許我不用太過擔心。在陷入困境,或者心智想要來一場小小的叛變時,不妨就先脫離當時的情境,將注意力轉往別的地方,但前提是要從事有益學習的心智活動,或者休息(例如睡覺)。也就是說,儘管在某個地方停下腳步,但仍不要停止學習。像我那樣放著工作不管,連續看好幾個小時的電影來麻痺自己,恐怕就不太健康啦!

 

犀牛與小狗

Bach 在書中用了犀牛和小狗來比喻心智叛變或分心的強烈程度。當心智像犀牛一樣衝到餐廳吧檯上大快朵頤,我們所要做的是去引導它,而非把它強壓下來。當心智變得比較溫馴,像隻小狗,只是沿路上偶而到處嗅嗅,則不妨把狗鍊稍微放長,讓它接觸一些不同的東西,只要別像脫韁野馬就行了。這是作者在書中提到的「長皮帶經驗法則」:

長皮帶表示我鼓勵心智漫遊,但是每十分鐘或每小時,我會拉緊皮帶,把狗兒叫回來工作。......長皮帶的重點在允許分心:我培養負責任的分心。 (p.124)

 

觸類旁通,隨時學習

即使是看電影,如果能從其中獲得有用的東西,或找到有助於解決問題的靈感,似乎也沒什麼不好。海盜學者就是要做任何事都能從中吸收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如作者所說:

學習任何東西,即使是蚌類,都會延伸和幫助我未來學習其他的主題或領域。新的知識如果能找到舊的知識架構做連接,它會依附得比較牢固 (p.111)

作者建議的學習方式,不是一條學習路線完成後,再處理另一條,而是比較像現在的 Internet,像蜘蛛網那樣,不斷向周圍連結延伸出去,並逐漸填補知識拼圖中空白的部分。擴散的速度也許比較慢,但卻能從周邊接觸的各類知識,豐富自己的專業領域。這是海盜學者的另一個特色:對於學習的範圍,從不畫地自限。

一個海盜的教育是不受傳統學科的範疇侷限的,我們直穿越這些學科的界線。這使我們有更豐富的點子,使我們在各個不同領域上成功,使我們不容易被別人的聲勢或氣燄所壓抑而顯現出膽怯的樣子。 (p.53)

所以,看電影也是可以學到東西的呀。我又為自己找到一個看電影的正當理由啦 XD

 

小結

一條路走不通,就試別條路。一本書看不懂,就換別本,不用一味責怪自己愚笨;也許是自己尚未具備足夠的基礎知識,也可能是作者的表達方式跟你腦袋裡的天線接收頻率不合而已。同樣的,如果覺得學校的課程或教學方式不適合自己,就想辦法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自己教育自己。要成為海盜學者,需要的不是過人的天資,而是不斷學習的熱情、好奇心、以及一股不服輸的精神。

最後想提一下,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在推薦序中的一段話:

「作者一路排斥制式教育的安排,但當他在電腦程式測試管控的領域上,有了不凡的造詣之後,他卻又非常傾心於這些制式學府對他成就的肯定,......好像只有回到那個舞台,他才會感到自我實現的尊嚴!這會是自學成功者的宿命嗎?」

有點悲哀,但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

對中文版的一點牢騷:譯者把 heuristic 翻譯成「捷徑」,讀起來挺彆扭的。我每次碰到就將它替換成「方法」、「法則」、「經驗法則」、或「啟發」。

 

——引用自Huan-Lin 學習筆記】

 


迴響(0) | 引用 | 人氣(3022)  

引用網址:
站內最新好文
人際關係中培養富有同理心...
2024/12/2 14:55
創傷知情照料)四要素與創...
2024/12/2 4:30
這關我啥事,請問
2024/11/19 15:27
失去寵物的悲傷剝奪-允許...
2024/11/4 0:15
寵物老齡化的照顧技巧
2024/11/2 12:15
寂然不動──人間無事人
2024/10/29 19:09
貓經濟-台灣寵物產業的下...
2024/10/6 23:06
羅馬的 mix and match
2024/10/5 17:36
義大利 Cusin
2024/10/1 21:31
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便是幸福
2024/8/31 12:20
 
 
遠流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