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生的香港畫家董培新,是香港武俠小說迷的共同記憶。他曾為古龍、倪匡、臥龍生、諸葛青雲、秦紅、朱羽、柳殘陽、高陽等知名作家繪製過無數插畫與小說封面,一生作品超過30萬張,卻獨缺最具代表性的武俠作者金庸,直到年過花甲之後,才畫出一系列以金庸小說情節為主題的水墨作品。本月中旬,董培新將在國父紀念館舉辦金庸主題畫展,同時出版《金庸說部情節──董培新畫集》。
董培新是台灣知名漫畫家蔡志忠年少時的「偶像」,兩人之間還有一段遙遠但奇妙的緣分。蔡志忠長期購買刊有董培新作品的畫報雜誌剪貼保存,畫冊多年不離身。數十年後,兩人先後在溫哥華拜入嶺南畫派大師楊善深門下習畫。此番董培新趁畫展之便訪台,同門師兄弟相見,話頭就從那本已歷45年,斑駁卻厚重的剪貼簿開始。
Q:蔡老師把收藏多年的董老師作品剪貼簿送給了董老師,收到這份禮物時董老師心情如何?
董培新(以下簡稱董):我的感覺很難描述……,裡面的東西很多是我大概十多歲時畫的,一看到有點怕,因為那時沒有成熟。可是一直翻閱這本剪貼簿,我看到自己一點點地改進。蔡志忠用5年收集它,但裡面真正的過程不只5年,因為有些是他從舊書店找出來的很早期的東西。真的感人,我看這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在做這種事,讓我看到自己的歷史。
蔡志忠(以下簡稱蔡):我1990年去溫哥華,知道董培新也在那裡,就把這本保存了好多年的剪貼簿拿去送他,結果當時他不在家,我本來要看他會不會痛哭流涕的。(笑)
這本剪貼簿背後還代表我放棄的幾百部電影,因為那時候手上的錢有限嘛。當時一本西洋美術史六十幾塊,等於10張電影票;唱片一張6塊,剛好一張電影票。這本剪貼簿裡面,為了剪一張畫就要買一本雜誌,差不多是3塊錢,半張電影票。通常一本雜誌只有一張,頂多兩三張。為了蒐集這些畫,只好放棄電影。
不過作為董培新的迷,我認為他每一段時間畫得都很好!拿我自己比方,我任何時候回去看從前的自己,都覺得我畫不來。譬如23歲畫的水滸傳108個人物,或1992年畫的達摩水墨畫,我沒辦法回去畫以前那樣,就像我們回不去25歲、回不去15歲一樣。所以我永遠都很滿意任何時間畫的畫,並沒有哪時候畫得比較不好。
Q:董老師還記得生平第一張插圖是為誰的小說畫的嗎?
董:我第一張應該是畫金庸──不是真的金庸,是假的金庸,冒名的作品。不過那時候大家都知道不是真的。(笑)
事實上,以前我在《新報》工作,老闆不許我畫金庸《明報》的畫,因為《新報》賣的也是武俠小說,要替老闆賺錢的,所以不行。
那時候覺得沒有幫金庸畫過插圖滿可惜的,是個遺憾。一直到前幾年,我在廣州辦畫展,那個場地比這裡國父紀念館的展場還大三分之一,沒有主題很不好布置,我就又想起金庸的小說。所以我畫了一張「小龍女臥繩」給金庸先生看,他看了很開心,就同意我以他的作品畫出這一系列了。
Q:兩位都是創作量驚人的創作者,是什麼樣的動力在背後支持你們?
董:我自己其實沒有動力,我常常對自己不滿意,怎麼可能畫?動力是後面來的,因為要生活,要養我一家九口,不能不幹,就這麼簡單。但這是好的,要是沒有這個壓力,我是很懶的,就不畫了。
蔡:我不太一樣,我沒有畫畫背景,但我每天畫很多很多,你們講30很多、300很多,我都是超過1000才算多的。我覺得畫畫比女生生小孩還要艱難,生小孩可以慢、又久,還有一半別人的股份,我那個是百分之百自己的股份。但畫畫還是很快樂,因為我很迫切地想把它生下來,然後很迫切地想把它改成我要的東西。
董:我跟蔡志忠有個相同的地方,就是對畫畫的狂熱,還有,就是喜歡想。從生活面去看事情、想事情,我喜歡從邏輯裡面找出反邏輯,然後上下左右都可以去發展。
蔡:我9歲看完所有我碰到的書之後,就立定志願要成為漫畫家。一般人認為漫畫只是用畫面將故事表達出來,但真正重要的是講故事的能力,那才是作為漫畫家的關鍵。我的畫都是在幫助別人學習,在教育體系下、老師好壞有別,學習可能變得困難又痛苦,但我覺得學習應該是一件很愉快、很輕鬆又很有樂趣的事情,所以我要把它都畫出來。
Q:董老師在創作金庸這系列作品的時候,是如何構思題目?為什麼把小龍女的眉毛畫得那麼粗?
董:我選題材的方法是很笨的,我跟蔡志忠不同,他記憶力很好,我是記性很差。記不到的我不管,有記憶的我就把它畫出來,而且可能是幾十年前的記憶。那麼久的事情還有印象,就表示它特別深刻。例如《連城訣》裡寫到牢獄對面窗櫺上放的那一盆花,那段描寫真是好,印象特別深,就把它畫起來。
至於小龍女,她在古墓裡已經十多年,裡面沒有鏡子,她完全不知道世間的事情,不知道要修飾自己,所以本來生出的眉毛就這樣粗,我要強調她是很原始、很單純的,要表現出她的個性與生活。
又好比令狐沖使「獨孤九劍」那張,為什麼我一定要畫他的臉部特寫?因為這是最重要的部分,他整個人其實已經可以說是傻掉了,所以我畫的時候是沒有焦點的,好像很迷離的狀態。這跟小龍女的眉毛一樣,大家是看不到的,但看不到又是最重要的,所以我特別強調給你看。
Q:董老師在為金庸小說繪圖時,有什麼特別有趣的故事嗎?
董:畫的時候很有趣啊,例如說《書劍恩仇錄》第十回,乾隆皇帝賞花舫這張,金庸先生寫小說的時候是想像中的浪漫,我希望能從畫面上的浪漫去表現,所以要有一種夢幻的感覺。書裡描寫錢塘四妓這四艘船的位置,我把第三艘跟第四艘對調過來了,為什麼?因為原本第三艘船上有個大月亮,但如果放在原來的位置,整個畫面會不平衡。
還有《射鵰英雄傳》中,楊康在「比武招親」時戲弄穆念慈。金庸在書裡的描述,我一看,心裡就想:「這不是在跳探戈嗎?」就想把它畫下來。金庸先生以前就是跳舞高手,書裡武功的描寫很多都有舞蹈的感覺。
Q:老師最喜歡的繪畫題材是什麼?您說自己已經畫了三輩子的畫,現在畫畫完全沒有時間的壓力,可以細細琢磨,之後有沒有其它的目標,或者想繼續創作的方向?
董:其實我最喜歡就是畫人物,因為可以跟畫中人物有互動、交流,可以感覺那個人物心裡的情感,甚至他的表情、動作,這是人的感覺。風景當然也可以有感情,但是要畫家把自己的感情擺進去才行。常常有人說,中國畫沒有寫實,這是不對的,宋代以前的畫都畫得很好,很寫實。吳道子、梁楷、宋徽宗都是我很欣賞的畫家。
未來的事情,我不會自己訂目標,最不好的就是訂目標,因為要是你訂了目標而達不到,那個挫敗感會打擊你以後的發展,這不好。所以我的目標就是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放過自己。我唯一的目標就是這個。
(本文同步發表於《中國時報》開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