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過往10年移民人口增加了10%﹐移民文化對加拿大本地文化多少有些影響。加
拿大政府就曾因此發出呼籲﹐請新移民積極融入加拿大文化。其它族裔的聲音我無
法得知﹐中文電視採訪了幾位講普通話的民眾﹐他們的意思都差不多: "什麼叫加拿
大文化? 如何做才叫融入?"
政府也沒有作出回應﹐或者說他們的回應比較含糊。但住久了加拿大的移民都知道﹐
這恰恰就是加拿大和美國不同之處--隱晦﹐含蓄﹐希望彼此在不言間心領神會。很
多香港移民都喜歡加拿大這種低調作風。每個人有自己的閱歷﹐有自己觀察能力﹐
素養﹐看看身邊人怎樣做受歡迎﹐尋找啟發。
拿買菜(grocery shopping )來說﹐我就特別喜歡到位於西區的Stong's Market (https:/
/www.stongs.com/index.cfm?fuseaction=content&page_id=1)。
市場沒有連鎖超市大﹐大家經過過道時都會輕微側一下身體﹐把手中的籃 子或購物
車往一旁枴一下﹐免得碰到對方﹐要真碰到了﹐馬上說聲對不起。
排隊時﹐前面那位一定會把用以阻隔兩人貨品的棒子放在自己那堆東西後面。這是
可做可不做的動作﹐不是前面那位放就是後面那位放。但在Stong's就一般是前面的
放﹐後面的說"謝謝"。就和順手扶著門一樣﹐要是後面的不說謝謝﹐前面的一定不
高興﹐這風俗就無法保存下來﹐然後當地居民就開始質疑: 是什麼樣的外來者破壞
了我們這兒的傳統。
當地人確實很敏感﹐因為在一些超市或小店﹐儘管品種很豐富﹐但買東西的人好像
看不到別人似的只朝自己目標沖﹐不小心籃子碰籃子的事經常發生﹐但大家都好像
在做無聲電影一樣﹐繼續螞蟻般忙碌著。可螞蟻碰到都會停一停打個招呼再走。
community是加拿大一個很重要的mentality。在獨立屋由幾十萬漲到3﹐4百萬的西
區﹐原本是一個教授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聚居的community﹐那他們的mentality就
是要友善﹐有責任心愛心﹐照顧弱小﹐要扮演加拿大精英的角色。但漲價後社區機
構出現調整﹐部份居民離開﹐新的精英付不起該區高昂的物業。
原有居民更加小心亦亦維護它的美麗風景。
有朋友離開加拿大10年回來探親﹐有次我們一起上商場﹐他正要使勁推開商場大門時﹐
有人按動了方便殘疾人進出的按鈕﹐大門自動打開。我們看過去﹐那是個有手有腳的健全人士﹐朋友一驚: 現在這樣的嗎?
是的﹐當年哪有這種人﹐ 他的反應道出了溫哥華近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