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跟從了加拿大mentality的緣故﹐我不得不voice out﹐說出一些內地醫學院醫
院的情況﹐因為每個人都有知情權。"風情萬種的mentality"容後再續。
中國大陸77年恢復高考﹐招收文革後第一批大學生﹐以我記憶至少到90年止﹐全國大學生學費和住
宿舍費用都是國家支付。醫學院遲一年﹐78年開始。
80年代廣州醫學院醫學生﹐來自廣州地區縣城﹐或家離開學校一小時車程以上的同
學都可以得到安排住校。宿舍大樓位於教學樓後面﹐從宿舍走廊就能看到課室有沒
有空位置。除一樓作辦公室﹐二樓一部份為單身老師宿舍外﹐一直到七樓住的都是
醫學院學生。每層12個房間﹐每個房間住9個人 -- 5 張雙層床每人住一層﹐5張桌
子每人半張﹐2個大行李架賽滿9位同學全部家當﹐兩隻大窗﹐一隻向走廊﹐一隻在
房間最終端﹐走廊那隻窗下放了一張舊桌子﹐全室9人的便當盒刷牙洗臉家當擠在上
面。從門口走到房間盡頭﹐左面是行李架和2張雙人床﹐右面是3張雙人床。
中間的過道﹐每兩張床床頭位置背靠背放了兩張桌子﹐就是那兩張床睡的那4個人的
桌子﹐每人一個抽屜。從門口走到屋最裡面﹐要S字形地躲開這些桌子走進去。桌子
底下藏了沒靠背的凳子﹐要用時才拉出來。
每層樓兩端樓梯旁各有一個公用洗手間﹐大家課余用手洗衣物﹐晾在走廊。
85年入學的85級女醫學生﹐住在711房間的現有2人在廣州醫學院兩家附屬醫院內任
職﹐其餘7人中3人在加拿大﹐美國2人﹐澳洲2人﹐除美國1人不詳外其餘6人都沒有
當醫生。
1990年經過1年無薪的全職醫院實習後﹐85級畢業生被分配到廣州地區各大小醫院。
那一年廣州紅十字會醫院有17名新畢業醫生﹐分別來自廣州醫學院和中山醫學院。
後來陸續有人離開﹐有人在香港白花油公司駐廣州公司工作﹐有人到葛闌素﹐雀巢
等外資公司工作﹐有人到國外留學。90-94年該批醫生月薪不過1000人民幣﹐每個月
給幾卷廁紙或者洗潔劑當獎金。當時有位個子一米六的男醫生﹐他父親是該院老醫
生﹐每月也有同樣東西拿回家﹐他自嘲說自己父親也很矮﹐扛著的那條廁紙都著地
了。這批醫生因為資歷不足﹐紅包都不會到他們手上﹐不過有病人請喝茶之類﹐或
者在生活方面介紹好東西好資訊的也說不定。他們當然也可以幫親友在別的科預約
看病﹐縮短輪候時間。
急症室條件很差﹐冬天沒暖氣﹐夏天沒空調﹐只有風扇。為空氣流通﹐冬天有時還
得開一點風扇。不知是否為呼救方便﹐醫生睡覺房間和護士清潔器皿房病人觀察室
急救室等的間隔是不封頂的牆﹐整夜都聽到流水聲呻吟聲。
醫生房裡兩張床並排著﹐從這一張上面能看到對面床下一對骨溜溜的眼珠子﹐定神一看﹐那是隻一磅多重的老鼠﹐牠看到人也不害怕。醫生房外就是小巷﹐隔壁消毒洗手盤下沒有密封﹐有小口和外面的溝渠相通。
醫生房隔壁有個更衣室﹐裡面有一排上鎖的小櫃﹐像P.O.BOX郵政箱大小﹐供門診急診醫生放自己手袋。再隔壁就是病人留院觀察的大病房。很多病人都有親友陪同。他們可以走到更衣室門口的過道叫護士。
結果﹐有天更衣室內所有小櫃被撬開﹐醫生們手袋被洗劫一空。
沒有盜竊保險沒有醫護保險﹐各人有各人的命。
每天2位急診醫生下午1點上班﹐晚飯後剩下1位﹐讓那位去休息好半夜3點起來接替這位。
晚上一個人處理突發(急性心臟病﹐中風﹐服毒自殺)的病人外﹐還有白天沒空來看﹐晚上才來看小傷風感冒發燒肚子痛的。然後﹐還有一條是全世界醫院都沒有的規定:醫生跟救護車出診﹐帶上一位護士一位司機。把危急病人帶回來後﹐急診室裡坐滿等得不耐煩的白天應看門診的病人﹐這時怨聲載道。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