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見工interview﹐ 會發現很多時候作出是否僱用你的決定很個人化。
如果那人學歷比你低﹐那錄用你的機會比較低﹐因為將來作同事你在他手下﹐他怎麼管你呢?
如果見你的人學問比你淺﹐聽你的敘述時有壓力也不可能錄用你﹐誰喜歡找個給自己壓力的人?
而他自己當初也經歷過這些才進公司的﹐他能進來也就是他當時的上司不會覺得他水平過高或過低﹐兩人建立了和諧關係﹐他今天才坐在這裡interview你。
如果早早建立了一定"和諧"關係﹐那工作上一定會"合作"愉快﹐該高的高﹐該低的
低﹐各就各位。這就難怪很多人喜歡在熟人中僱用﹐也難怪大家都喜歡拉拉關係﹐互相熟悉個性。
加拿大好像也不例外﹐不同的是﹐這種關係在義工生活中建立。青少年喜歡當義工成風﹐聰明的從中找到自己位置﹐為未來職業鋪好路向。
在香港找份文員工作﹐老闆喜歡年輕未婚或者已婚沒孩子的﹐好像這樣就會為公司全力以赴。
在北美找工作﹐很多兒女入中學的太太都很容易找到工作。老闆說﹐她們已經年輕過﹐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會今天想當護士﹐明天想當老師﹔兒女進中學的人士﹐家庭關係穩定﹐情緒也穩定﹐不會有失戀後的大哭大鬧﹐或者戀愛時的迷茫。
忽然想起在美工作時公司偶然請專業人士來演講。那位男士身上襯衣的顏色和雜色的格子領帶陪襯和諧﹐左手無名指上的婚戒閃著銀光。讓人不禁想像他早上上班前和妻子情深一吻﹐然後抱著飽滿的精神邁向自己公司。西方人眼中的婚戒是負責任的象征。
人到中年有經歷有責任有穩定的後盾﹐怎麼也想不到有什么理由不僱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