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語: 「根若紮錯土地,恐怕一輩子飄搖。」
( 爬文背景音樂推薦:https://youtu.be/gD14iiXq7Xw )
「啊起跑點不就是你嗎,家長!」
家長的自律、抉擇會不會傳給孩子?固執、偏執呢?所以囉,何不在自己身上撥亂反正。建議各位家長珍惜每一場內心的戰役,戰後吹擂戰績之餘,要努力讓自己誠實分享挫敗。因為成功經驗我們經常不經意就脫口而出,至於挫敗呢就很容易被掩蓋甚至遺忘,分享挫敗可以更理解自己,同時還可以扶持別人。
自尊是我們內在推動自己進步的力量,但是不假思索久了它會變肥大、麻木而兇猛(像慣於搶食的海鷗)然後損己誤人,常在身邊的配偶、孩子首當其衝(內心躲不掉經常被啄食),然而成人的內在以及身語意都有層層疊疊的自保機制,因此在孩子內心留下負擔和傷疤的可能就高多了。此外,不少家長本著一句「為你好」因而避重就輕多年,逃避親子溝通的練習功課,在台灣也一樣不只老一輩的家長如此,當代許多年輕爸媽對孩子也常用這招,老一輩的手法生硬這一輩的年輕家長只流行軟招,原因例如演藝人員在節目裏已誇口讓孩子玩3C是妙招、一堆年輕爸媽自己都還在摸索卻還要carry孩子、親子溝通已變成專家撈錢的利器而非每天整理的功課、對上連結薄弱造成對下連結也鬆垮,說到這恐怕該注意到親子共處、溝通、分享為什麼那麼重要,光是那跨世代的影響就已經讓多數人吃不消。
言歸正傳,那起跑點不就隨時都在家長身上不是嗎?了解問題所在就已經解決近半,著手讓自己更條理清晰又可再進一步,然後把調理出的心得以對方舒適的方式分享給他更好。別說孩子的小腦袋不懂思考,其實你帶給他們的所有觀感進退、情緒起伏,他們都是直覺的用全身細胞在感受和跟隨的,若給的是垃圾他們就一路吃垃圾丟垃圾,給的是營養就算不見得完全吸收也可以少吃垃圾。
偶然和幾個朋友聊到親子關係的話題都會停在同一個點上,就是何時該進何時退真的不好說,但有件事是肯定的「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有機會搞砸或了解」,別把這功課丟給電視框裡的專家和演藝人員,除非你只想放縱自己(以後能收拾才收拾?)。家長私下承認自己的過失不容易,當孩子面道歉和分享又是另一種功夫。不用害怕錯過什麼親子教養公式,那是專家為了賺錢調製的安慰劑,不用太擔心曾經在親子關係中表現很糟,因為懂得哪裡糟就表示漸漸能看出哪裡好的實力。
ps. 有關自律自覺,不少自我觀測的指標可以參考,例如家長的健康觀念、運動和飲食、國際視野和交流、偏好的資訊類別、消費決策模式、家居空間配置...等。
另方面關於專家,文末特別需要額外提醒家長,現在台灣有許多「不太懂節制自己影響力的專業人士」家長要特別留意他們的破壞力,例如記者、政治人物、演藝人員、主持人、名嘴、網紅、小編..等,尤其許多他們衝擊搗毀的社會動態是平常人尤其年輕人用生活生命在代償著才能勉強維持平衡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