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語: 「或許該讓老樹自由成長,別老是用人類的思考方式和需求去塑造他的外觀甚至決定他的去留。」
( 爬文背景音樂推薦:https://youtu.be/WZ1986ZRTmE )
運動員最幸運的情況就是賽程中不會聽到記者說話(幹話,例如大言不慚的說這次想要幾金幾銀),而能專注在賽事中盡心展現自己。跟教練的對話也是如此,運動員的意志和身體是完全緊密結合的,比一般人還緊密不知多少倍,教練如果只想一心求勝很快就會讓關係緊張甚至決裂,當這狀況發生在他最需要支持、理解的時候,很可能就會造出無法抹滅的傷痕。能識千里馬自有伯樂,耽擱千里馬也因伯樂。
生活中親子各有自主之處,珍惜所有溝通時機放手和放心相互理性攻防。過程中家長要的如果是面子,那就會化為孩子畢生追逐的口味。要的如果是裡子,那也會變成孩子未來發展的包袱。家長可能都不是故意的,只是通常一主觀起來就忘了觀照孩子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讓孩子保有自主性,是家長必修的功課。把持放縱和尊重間的界線,是家長必須鍛鍊的知覺。適時提供建言開展溝通,是家長需要常備的耐力。就算只有一丁點私心想改變孩子,家長都必須先虛心深思什麼叫自主性,因為固執而主觀的大人造成的破壞總是比耍拗的孩子大更多、更深、更久。
親子對話的基礎,時時刻刻都可積累,可以是一份聆聽時的伴隨,也可以是一種行動時的喝采。是不是當上家長就容易失去快速應變的意願?工作上配合別人、生活上還要配合家人,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做自己?我的答案是「如果處處想要做自己,又何必成家。」而且適時交出話語權、決定權,可以激發不少創意、心意,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