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當地時間的七月七日晚上八點半鐘,荷蘭隊遭遇八強戰後碩果僅存的南美球隊──烏拉圭隊。烏拉圭國家隊自成立以來,征戰近八百場次,迄今只與荷蘭有過四回交手,其中兩次在足球發展尚處蒙昧時代的20世紀初葉,分別是巴黎與阿姆斯特丹所主辦的奧運比賽,而荷蘭都是輸家;1980年的國際友誼賽中,荷蘭又以0:2苦吞敗果。至於世界盃上的相遇,則在1974年的聯邦德國(西德)賽場上,由主將克魯伊夫所率領的荷蘭隊2:0完勝;此後的烏拉圭隊在世足賽事中便一直處在低迷狀態,四十年多來僅三次打進會內賽、並且連四分之一決賽的邊都摸不上。
過去,烏拉圭曾經在上個世紀的30年烏拉圭世界盃與50年巴西世界盃球場上兩次捧起雷米特金盃;而荷蘭隊則是在74年與78年,分別敗給了當時的主辦國──聯邦德國與阿根廷國家隊,連續兩屆取得亞軍,彼時克魯伊夫所在的荷蘭隊,技術出眾、默契十足,將球賽踢得華麗好看、激情四溢,令世人驚嘆不已,雖兩度與冠軍擦肩而過,但卻從此獲得了「無冕之王」稱號。
從1958到1970年接連四屆的世界盃沒能進入三十二強,卻異軍突起在74、78年兩次殺進決賽,之後90、94、98以及2006年,只要進到會內賽,荷蘭隊總會被許多人預測為奪冠的熱門候選;然而每當球隊晉級之路不順遂時,隊員便會開始不冷靜、起而發生內鬨,90年意大利世界盃還爆發了著名的吐口水鬧劇,里杰卡爾德與八強遭遇戰中的德國隊隊員沃勒爾雙雙被紅牌罰出場、並且追加停賽,在這種自折羽翼的情形下,荷蘭隊於此之前的最好成績,也不過98年的第四名而已。
本屆世界盃的荷蘭隊,原本也被認為將會是「按往例」之「雷聲大雨點小」的隊伍,因為這支球隊在08年9月世界盃歐洲區預選賽開戰之後,一路過關斬將,以八戰全勝、攻入十七僅失二球的睥睨雄姿,前進到南非的決賽圈舞臺。但就在會內賽準備揭幕的前夕,克魯伊夫先生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時下的荷蘭隊,可是一支被大家忽略了的潛力勁旅。足壇巨人作出了這樣的聲明,誰還能小瞧今年的荷蘭國家隊?果然,自分組賽乃至淘汰賽,又是六戰皆捷,闖進了最後的決賽。
除去08年歐洲杯四分之一決賽敗給希丁克執教的俄羅斯隊那場比賽之外,荷蘭隊近年來的四十場出賽有三十九場的不敗紀錄!如此傲人戰績的背後,在於荷蘭足球界的痛定思痛後所做的重大改變,那就是:放棄以往追求的不惜代價也要打場好看而精彩球賽的路子,轉而通過更為務實的打法以取得勝利。小組賽首戰2:0擊敗北歐強隊丹麥,然後1:0輕取日本與喀麥隆隊,淘汰賽中先是2:1刷掉了獨立後頭次打進世界盃會內賽的斯洛伐克,接著在落後一球的局面下於下半場連追兩球、扳倒了現今世界排名第一的「五星巴西」,半決賽中再以3:2教烏拉圭隊黯然離場。
便是這樣的一支球隊,用這樣的實績,映襯出了足壇偉人的宏偉目光。
四分之一決賽,烏拉圭雖是用十二碼球決勝負4:2淘汰了迦納隊,卻是在先失一球的情形下把比分追平,才有了最後點球大戰的機會,可見烏拉圭人的拼搏精神,只要結束比賽的哨音尚未吹響、就絕不放棄──與荷蘭隊的比賽過程,更能看出這一點:兩球落後,仍能在補時的第二分鐘逮到荷蘭人因鬆懈而出現的瞬間漏洞、打進標誌著烏拉圭人骨氣的一球,告訴世人即使面對荷蘭如此強隊,烏拉圭人也絕不低頭!直到最後,烏拉圭隊始終壓在對方半場,教荷蘭人明白,要想在烏拉圭人腳下贏球,那就大氣也別想喘上一口!!
德國vs西班牙
小組賽D組的首輪比賽,澳大利亞出戰德國隊。早在賽前的6月13日,澳洲隊的二號門將瓊斯即因獲知自己年僅四歲的兒子被檢驗出白血病症,於是申請離隊返家探望幼子,主教練韋爾貝克不得不從阿德萊德聯隊招來另一名門將替補。隊中另一名中場球員科威爾則是患上了一種名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罕見疾病,目前的醫學尚無法根治,只能通過藥物進行控制,澳大利亞隊的隨隊醫生對媒體透露:「他的生命不會有太長時間了,也許五年,最多十年,他就會被這種疾病奪走生命。如果他繼續踢球,很可能只有兩年生命!從現在開始,他必須馬上退役,接受治療,就像糖尿病人對胰島素的依賴一樣。」但科威爾卻說:「不管是傷了,病了,還是別的什麼,對我來說都沒有世界盃重要。我來到南非,就是為了世界盃!」因此當澳大利亞對陣迦納之戰時,當座落在勒斯騰堡的皇家班巴夫肯球場場中廣播聲喊出了「哈里‧科威爾」的名字時,觀眾席上超過四萬兩千名球迷一同起立鼓掌,向這位「死都要上」的男子漢致敬;不過令人扼腕的是,比賽開場僅二十多分鐘,科威爾便因手球遭紅牌驅離,澳大利亞最終以1:1與迦納隊言和。而澳洲隊似乎就是在瓊斯與科威爾的不幸陰影籠罩下,加上頭場比賽即以0:4慘敗德國隊之手,從此一蹶不振,在小組賽中遭到了淘汰。
若論傷員帶給球隊的衝擊,德國隊只怕也不會好過澳大利亞隊。從主力門將阿德勒,乃至特雷施、韋斯特曼等球星陸續因傷病離隊,場上隊長巴拉克更是在英格蘭足總盃代表切爾西俱樂部爭冠決賽中,被對手普林斯‧博阿滕飛剷放倒,造成右腳踝十字韌帶斷裂,無緣本屆世界盃賽。
另一個更大的悲劇,則是原國家隊門將──恩克在痛失愛女、飽受憂鬱症折磨的情形下,去年十一月十日於鐵軌上步行百餘米後迎向疾駛而來的RE4427列車結束了年僅三十二歲的一生──因此便有媒體報導,據稱對陣澳大利亞的比賽中,德國隊替補席座位上放置了恩克背號一號的球衣,顯示不忘已故隊友、以精神相隨的方式將恩克帶到了世界盃的賽場上,並且也刊出了照片為證;然而從相關資料來看,恩克球衣出現在替補席上的畫面,其實是在09年11月18日德國隊主場迎戰科特迪瓦隊的熱身賽之時,同時另有幾張照片其中有巴拉克、貝克、A‧亨特以及根特納等多名並未進入會內賽大名單的球員,此外在和澳洲隊的比賽,德國電視二台的現場直播以及隨後德國傳媒的報導中,均未提及過世的前德國國門恩克,也沒有任何與恩克球衣相關的照片以及視頻,可見世界盃上的恩克球衣照片自當是張冠李戴式的訛傳。
流傳的恩克球衣照
背對鏡頭者即巴拉克
恩克球衣照全貌,連結網址:http://soccer.titan24.com/2010/2010-06-15/77450.html
恩克自殺新聞:http://www.dfo.cn/dfo/show.asp?id=9846
但是,染上悲情色彩的德國隊,卻未因此而坐困愁城;失去了多名大腕,卻讓深具潛力的年輕球員有了發揮的空間。於是,平均年齡不到二十四歲,一支史上最輕的德國國家隊就此誕生了。即使遭逢逆境,也要在鐵的紀律下,用堅強無比的意志力,在荊棘叢中走出條路來,這就是日耳曼人的行事作風!現在的德國隊,便如同是換上了新一代零組件的「豹2(Leopard II)」主力戰車。
除此之外,這部戰車的組成零件,近半數是來自於非德國本土生產的外援製造。球賽開始之前,總會先後奏響參賽兩隊所屬國家的國歌,從鏡頭近照影像中可以清楚看到,德國隊主帥勒夫及其助理教練們高唱著國歌,可是場上隊員卻有半數是緊閉著雙唇的,原因無他,即二十三名球員中有十一人是「雙重國籍」者──對澳大利亞的比賽,所打進的第四球,即是土耳其裔的厄齊爾所策應的助攻,以及來自巴西、今年才剛入德國籍的卡考推射入網的進球;另九名球員,波多爾斯基、克洛澤和特羅霍夫斯基為波蘭後裔,塔什徹是厄齊爾的同胞,前鋒線上的替補球員戈麥斯和馬林分別是西班牙與塞爾維亞裔,後腰赫迪拉與兩名後防奧戈、博阿滕(普林斯‧博阿滕的弟弟)則來自非洲大陸的突尼西亞、尼日利亞以及迦納。德國體育部長德梅齊埃(Thomas de Maiziere)接受廣播電台訪問時說到,德國目前的八千二百萬人中有七百萬人是外國移民,因此國家足球代表隊中才有如此眾多的外裔球員,這是德國不斷改善融合的象徵,而這些移民讓德國隊在世界盃足球賽中成了一支勁旅。
分組賽中,德國隊雖然以4:0開出紅盤,但卻在接下來對塞爾維亞之戰中0:1落敗,僅積三分的情況下,勢必得於最後一輪比賽中全取三分,才能確保出線的資格。可是這場與非洲強隊迦納的拼搏,只見德國隊不疾不徐地組織陣地作戰,全無撲上猛攻以爭得進球的意思,看上去德國反倒成了積分領先的隊伍(迦納隊已有四點積分);直到下半場第60分鐘,才由厄齊爾邊路的起腳勁射、打迦納門將金斯頓個措手不及,獲得寶貴的一粒進球,鎖定勝局。自始至終,德國隊便是在這種近乎「好整以暇」的方式,掌控了整場比賽,如此年輕的一支隊伍,卻有著如此嚴謹的紀律以及如此沉穩的心理素質,著實令人感到可怕!
據聞,德國隊主教練的身後有一支六十餘名大學生所組成的情報偵蒐團,在英格蘭國家隊還未正式成型之前,相關情資便已匯整到了勒夫的手中,可見這支情蒐團的成立運作早已行之有年了;另外,這次隨國家隊來到南非的德國人,還有四十六人的後勤小組,負責照料二十三名球員的所有需求,甚至有笑話說,如果隊員抱怨飯店的枕頭不舒服的話,那麼連枕頭都可以從德國立即空運過來!德國政府對於國家運動員們的愛護,當真是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
有了這樣的情報團和後勤組,於淘汰賽中先後擊敗豪門球隊──英格蘭與阿根廷,又有什麼稀奇的呢?德國球員在勒夫的帶領下,有如一塊堅硬的混擬土,教英、阿二隊相形之下俱化作了碎石散沙,英格蘭的「雙德(傑拉德、蘭帕德)」攻擊中場與英超射手魯尼,以及阿根廷傲視全球的豪華鋒線,盡皆失去原有犀利鋒芒、成了德國人所宰制球場上的擺飾。
不過,這塊新鑄的德式混擬土,卻被西班牙用二十餘年歲月所錘煉出來的「精鋼」,給擊得四分五裂。
1974年,由米歇爾斯(Marinus Jacobus Hendricus "Rinus" Michels)掌軍、克魯伊夫為先鋒大將的荷蘭國家隊,向世人展現了「全能足球(Total Football)」的華麗風貌之後,其技術流戰法從此響震足壇。而早些時間,克魯伊夫也已自荷甲的阿賈克斯俱樂部轉會來到西甲的巴賽羅納俱樂部,並於73年奪得西班牙甲級聯賽冠軍。1988年克魯伊夫擔任巴賽羅納俱樂部,便將荷蘭人全攻全守式足球風格注入到了巴薩的骨幹之中,於是從1991年起,克魯伊夫帶領巴薩蟬連了四屆的西甲冠軍,並於1992年贏得俱樂部史上第一個歐洲冠軍盃桂冠,當時的巴薩陣容因而被譽以「夢之隊」的美稱。二十多年來,巴薩所一路堅持的全能藝術足球,至今開花結果了,2009年囊括了西甲聯賽、西班牙國王盃、歐洲冠軍聯賽、歐洲超級盃、西班牙超級盃以及世界足聯俱樂部聯賽六項賽事冠軍的「六冠王」霸業,2010年雖只衛冕了西甲冠軍,但巴薩已成了足壇其他球隊的「眾矢之的」,不是學習巴薩的打法、便是研究如何對付巴薩的流暢進攻。
而巴薩自拉瑪西亞青訓營建立以來,逐漸走向了本土球員為主的球隊組成模式,隨著巴賽羅納俱樂部近幾年來的崛起,西班牙國家隊也由以皇馬成員為基礎轉變成了以巴薩球員為主力,08年的歐洲盃的奪冠隊伍是如此,而今年的世界盃參賽二十三人中更是有八名隊員來自於巴薩:從後防線上的普約爾、皮克,中場的哈維、伊涅斯塔、布斯克茨,乃至前鋒攻擊手比利亞(夏季轉會)、佩德羅,再加上替補門將巴爾德斯,如果把出自拉瑪西亞的法布雷加斯也算上的話,那麼「泛巴薩」球員便多達九名。這樣的一支國家隊,無疑可稱之為「巴薩製造」。
藝術華麗足球是巴薩堅持的打法,同時也是西班牙國家隊一以貫之了二十餘年的路線,如今巴薩球員的大舉加入充實了國家足球隊,也是該輪到西班牙人收成的時節了。
正如伊涅斯塔接受電臺專訪時所說的,西班牙隊的踢球風格並不盡然等同於巴薩,巴薩鋒線上有梅西、伊布、亨利、佩德羅、博揚與赫弗倫,而西班牙隊有的是托雷斯、比利亞、略倫特、佩德羅等球員,攻擊火力顯然要遜於巴薩;論球員之間的默契,國家隊也顯然不如經年累月、長時間待在一起訓練、比賽的巴薩;但若論滲透、緊逼式全能藝術足球的戰術體系,巴薩與國家隊則無分軒輊。
觀看西班牙甲級聯賽多年,對於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早已從「看好」支持某隊,轉而成了西班牙隊的死忠球迷。國家隊中的二十三人,俱都是見其人即叫得出名字的「熟面孔」,相較於其他隊伍,西班牙隊就如同是自個家鄉球隊一般;只是看著西班牙隊在國際比賽中始終難以打出好成績有好些年了,直到08年歐洲盃以連勝之姿最終拿下冠軍、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王者之師,才總算有了種「揚眉吐氣」的得意之感。
眼下,西班牙隊殺進到決賽,便要與荷蘭決一雌雄了。當初見克魯伊夫先生關於荷蘭隊被小瞧了的文章時,心中突有奇思,不知西班牙與荷蘭這兩支藝術足球的「弟子」與「師父」之間的對決會是什麼樣光景?豈知,這個當時堪稱大膽的猜想,如今竟實現了。只不過,「師父」荷蘭隊已然放棄了本門功夫、轉而追求更為實際的贏球路數,反倒是「弟子」西班牙隊依舊承守門風、儼然成了本派正宗;這兩隊的較量,就像是武俠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樣,必將激起巨大而炫目的火花。
究竟「鹿死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