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家恆(遠流副總編輯)
圖片提供◎張永青醫師
一本不算文學名著的通俗小說,卻能睥睨文壇,箇中奧秘何在?
前幾天為了李安《胡士托風波》的原著之事,去找大大樹音樂的鍾適芳,順便帶了一本剛出版的《歌劇魅影》紀念版。
鍾適芳看到封面上寫著「50萬冊白金紀念版」的字樣,不由得詫異:「五十萬冊!有這麼多啊?」我說:是啊,有這麼多。適芳的驚訝,也是我的驚訝。
今年年初,傳出寬宏要引進《歌劇魅影》音樂劇的消息,基於好奇,我查了一下銷售數字:從一九九三年出版至今,《歌劇魅影》原著小說已經賣了將近五十萬冊,平均一年賣三萬冊。
這個數字讓我大為驚訝。的確,在九○年代音樂劇《歌劇魅影》正是紅透半邊天的時候,走進書店,或是看暢銷書排行榜,也都可以看到《歌劇魅影》原著小說的身影。但即使如此五十萬冊這個數字,也是大大超過我的想像。台灣每年出版三、四萬種書,在過去的二十年來,出版了超過五十萬種書,其中有多少書的銷售能超過五十萬本?不多吧?
說起來,這個世界的確很不公平。寫的比《歌劇魅影》好的小說多的是,比勒胡這位記者出身的通俗小說作家有份量的作家也很多。倒不是說要以銷量論英雄,但是一百本大作家的作品銷量加起來,恐怕也不及五十萬本,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如果不是洛伊韋伯用了這本小說來寫音樂劇,《歌劇魅影》不可能如此風光。一本已經被人遺忘的小說,一個被人遺忘的作家,洛伊韋伯憑一己之力,讓《歌劇魅影》起死回生,站上流行消費文化的浪頭,連演十八年不斷,甚至在2006年打破了音樂劇《貓》所創下的7485場演出紀錄。為此歷史時刻,紐約的尊爵劇院還設計了一個「事件」,由一隻貓把代表票房的戒指交給魅影,然後貓與魅影在觀眾面前翩翩共舞,笑傲江湖,自此《歌劇魅影》成了獨孤求敗。
不管是《貓》還是《歌劇魅影》,都是洛伊韋伯的作品。在音樂劇的世界裡,能打敗洛伊韋伯的,只有洛伊韋伯。看來在洛伊韋伯有生之年,都會是這個局面。不過,《歌劇魅影》既然已經登峰造極,繼之而來的就是漫漫下坡路了。就是這些個想法,讓我動念出一本《歌劇魅影》「50萬冊白金紀念版」,在音樂劇來台演出之際,為這本功德圓滿的小說畫上句點。
既然是紀念版,包裝就得華麗些,同時,要加強與音樂劇的關聯。這些概念結合起來,就發展出一張長六十多公分、寬三十多公分的專刊版面,折疊起來包覆在書的外頭,成為書衣。上頭有大面積的燙金,搭配巴黎歌劇院以紅色、金色為主的照片,呈顯出華麗的風格。
照片是由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主任張永青醫師拍攝,永青這些年熱衷旅行,一年總會出國個一兩趟,每次回來,都會把他用Leica拍的照片分寄諸親好友,每次看到,都會豔羨不已。後來他開了部落格「珍珠村民愛樂人」,瀏覽他的遊記更為方便。永青在年去了法國一趟,他熱愛古典音樂,行程安排也多與音樂相關。他所拍了巴黎歌劇院,自然就成了書衣圖像的來源。
至於書衣的內容,邏輯也很簡單,一般只知小說,而不知道作者勒胡何許人,對於歌劇魅影背後的法國大歌劇傳統和歌劇院,所知有限,所以書衣第一個要補的information gap是這個。其次是小說和音樂劇之間也有gap。因此,書衣上頭有音樂劇的劇情梗概,有必聽曲目的介紹。對於從閱讀小說到聽音樂劇的過程,走得更為順暢。
同時,為了加強小說和音樂劇的聯繫,也得到寬宏的同意,提供12張音樂劇高價票券,作為購書抽獎之用。另外,請了「音樂劇教母」魏世芬在誠品和金石堂講兩場「Behind the Mast 面具背後──解讀《歌劇魅影》」。
前年我請世芬在誠品講音樂劇,效果非常之好。這幾年楊忠衡做了幾齣音樂劇,像是《宋美齡》、《四月望雨》,都是由世芬擔任「歌唱指導」。舞台上的歌者,都得經過世芬一番調教,所以世芬雖然退居幕後,但是本事不小,演講起來,自有一番威儀。而且不論歌舞,凡有需要,世芬調兵遣將,都能現場示範唱腔、身段、舞步。介紹音樂劇,引人入戲,恐怕沒人比世芬更適合的了。
總而言之,這本《歌劇魅影》是精銳盡出,利多出盡了。戲台已經搭好,就等開演上場。
It's SHOW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