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是由一次事件,一連串事件或一系列情況所造成,對經歷其間的個人而言,在肢體或情感上有傷害或是對生命具威脅性, 並且對個人的功能運作,以及生理、社會、情感或靈性的狀態形成長期的不利影響
人終其一生都在學習與壓力共處。而我們能夠承受壓力的範圍和程度,會隨著時間、年齡、性格、資源多寡等有所變化,壓力因應的機制是因人、因事、因時而有所不同。以下有兩種常見壓力:
良性壓力促進身體激素分泌、心律上升和韌性提高;容忍壓力則激活了人體的警報器,讓我們進入戒備狀態。
有一種不常見的壓力被稱做「毒性壓力」,發生在遭遇強烈、頻繁或長期的逆境經驗或是創傷事件(如地震、颱風、車禍,或是身心上的侵犯、虐待或壓迫),或者發生的時間在年幼時期,它帶來無力感和絕望,彷彿正處於危機之中,而且我們認為沒有因應它的機制或支持網絡。
當一個人長期處於不良壓力下,而身體處於長期警戒的狀態,就會破壞大腦結構、削弱器官發展,影響情緒調節及壓力適應,引發終生的影響。
「創傷知情」就是從認識人因應壓力的反應開始,更去理解事件帶來的壓力,所以不能忽視創傷事件所造成的影響!
補充-詹翔霖老師創傷知情照料(Trauma-Informed Care)四個要素
創傷知情照護模式強調「理解創傷」對倖存者之重要性,2005年美國創傷知情照護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rauma-Informed Care)成立,開始積極推動創傷知情照護(trauma-informed care)取向的服務模式,該模式包含以下4點要素,簡稱4R(SAMHSA,2014)。
1.理解創傷(Realize)、提供創傷介入服務的工作者應認知到創傷的普遍性和影響力,並理解倖存者呈現的行為狀態乃是過去創傷經驗的調適性反應(adaptive response)。
2.辨認創傷(Recognize)、在倖存者及與創傷介入服務系統相關工作者身上辨識出其創傷症狀與警訊。
3.利用創傷知識做回應(Respond)、在政策、流程的制定和實務工作上充分運用與創傷相關的知能。
4.以及防止再度受創(Resist Re-traumatization) 避免倖存者在接受服務過程中再度受創,工作者應儘量不使用可能觸發創傷反應的介入方式。
創傷知情的6個原則:
01安全
02信任與透明
03同儕支持
04合作與互助
05賦權、發聲與選擇
06文化、歷史與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