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俠出面說話了
《神鵰俠侶》第十四回版本回較
楊過與小龍女的「師生戀」是《神鵰俠侶》一書提供給讀者最重要的討論話題,金庸在新三版的這一回不僅在小說中強調「師生戀」如何驚世駭俗,更史無前例地在回末加了長達八頁的「注」,跟讀者聊起了金大俠本人對「師生戀」的看法。
首先是小說的加料,在郭靖提出準備將愛女委身楊過,卻為楊過婉拒後,黃蓉開始懷疑楊龍這對師生「必有不單純的內情」。而金庸也在新三版中就楊龍的「師生戀」增寫了一段說明,增寫中談到宋人最重禮法,師徒間尊卑倫常,看得與君臣、父子一般,萬萬逆亂不得。而師即是父,是以「師父」二字連稱,師娶其徒,徒娶其師,等於是父女亂倫、母子亂倫一般,當時之人想也不敢想。
為了強化讀者對「師生戀」這問題嚴重性的認知,爾後,在楊過當眾說要娶小龍女為妻時,新三版又再度加寫:「當時宋人拘泥禮法,這般肆無忌憚的逆倫言語,人人聽了都說不出的難過,就如聽到有人公開說要娶母親為妻一般」。
而為了加深楊龍二人與社會禮法的衝突性,在楊過向郭靖宣稱:「你便將我粉身碎骨,我也要娶姑姑為妻」後,新三版增寫小龍女也在心中吶喊:「你便將我粉身碎骨,我也要嫁過兒為妻」。
新三版除了在原書中大大加料,在回末這篇共達八頁的長注中,金庸先針對學者指出宋人有李清照寡婦再嫁,可見禮法並沒有金庸說的這般嚴苛之說法提出反駁,金庸認為李清照一人無法代表大宋禮法,學者之說太過以偏蓋全;而且,承續小說增寫內容,金庸再次強調,宋人重視三綱五常,娶師為妻,就等於以母為妻或長嫂為妻,極為離經叛道,世所不容。
金庸又提到世人反對「師生戀」,不只宋人如此,今人也不遑多讓,如沈從文在北大教書時追求張兆和女士,張女士起先有反感,而後因另一老師胡適從中撮合,始能締結良緣;此外,《蜀山劍俠傳》的作者李壽民亦在當孫經洵小姐的家庭教師後,進展成「師生戀」,而後被孫爸爸提出告訴,結果,法官開審,認為男女兩造均已成年,可以自由決定婚配對象,因而無罪開釋,歡喜結婚去。
接著又舉錢穆與胡女士及梁實秋與韓女士為例,說「師生戀」在今日的現代,只要一經披露,難免引起軒然大波,連作家徐訏與思想家殷海光都對錢胡的「師生戀」頗有微詞。但金庸在文末寫了一段他「親眼見到錢先生和胡女士婚後生活美滿,錢先生雙目失明之後,全仗胡女士誦讀書報,撰文答信,校閱著作,金庸對這對夫婦深為佩服」。
想來針對從《神鵰》成書以來,學術界與讀者群對「師生戀」是否真有這麼「違背善良風俗」,又是否真有這麼不容於世人的狐疑,金大俠不甘於當「無聲之人」,自己跳出來說明了。總而言之,金庸這篇長度已經大可收進《金庸散文》的八頁之注,不外要告訴讀者:「楊過、小龍女的『師生戀』,真的面對很大的社會壓力,大到他們幾乎無法承受,你們不要再懷疑了」!
【王二指閒話】
身為暢銷小說的作者,金庸其實有很多關於他作品的話想對讀者說,但要怎麼說呢?若要辦演講,全世界百萬金庸讀者,能到場聽講的只怕就滄海一粟的千人之譜,不然,再出一本《金子曰》來對讀者說說話如何?這也不妥,會買金庸小說、看金庸小說的讀者,不見得會再買一本《金子曰》,說話而進不到讀者的耳朵中,跟沒有說是一樣的。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要說的話夾帶到自己的小說中。
我們在這兒,就針對這個話題,介紹金庸改版的技巧之一「作者向讀者說話」,這個技巧金庸在新三版中尤其喜愛使用。我們知道,金庸小說出版以來,因為讀者眾多,自然會有一些認真的讀者或學者,對於金庸小說的歷史典故、武功招式、詩詞歌賦、思維觀念或情節骨頭提出責難或執疑,身為作者的金庸,當然也會想對自己的作品辯駁維護或加以修飾,此外,隨著,年齡增長與智慧逐日圓融,金庸也想把更多更好的想法分享給讀者,於是,金庸在改版時,會將自己想說的話挹注到小說中。
我把金庸的技巧概略分為三種:
第一種:涉及金庸想要告訴讀者的觀念,就由書中原來的角色「加話」來說:譬如金庸認為所有民族的人種都是一體的,不須要有種族上的仇恨,於是,在新三版就藉由香香公主死後示現,告訴陳家洛,不管是漢人、滿人、回人,都是一樣的,所有種族的人是好兄弟;類似的觀念金庸也藉新三版的成吉思汗說過一次,成吉思汗說蒙人漢人都是一家人,要永遠和好。
第二種:涉及爭議的話題,時代又早於小說的,金庸就另創人物來說:譬如我們先前談過梁羽生執疑黃蓉唱〈山坡羊〉是「宋代才女唱元曲」,算是人物與時代的大亂套,金庸於是在新三版增寫了一位楊老者,藉楊老者之口代表金庸來向讀者說明,元曲是自唐代就有,只是傳諸後代,流行於元朝而已,宋人會唱元曲,實屬合理。
第三種:舉例或引用涉及當代的,加「注」來說:讀新三版的朋友,都會明顯發現,金庸的「注」變多了。一版的時代,金庸的「注」往往只是括弧中寫一兩句話,到了二版,金庸會在回末加寫一些相關典故的短注,而到了新三版,金庸往往把注當作「作者自道」或「對學者問題說明」的園地,因而屢屢出現長注,此中之大疣,就是《神鵰》第十四回的八頁長注了。
由金庸解釋「師生戀」之賣力,倒讓我們見到一個有趣之處,即是金庸一方面是天馬行空的武俠小說作家,一方面又是腳踏實地的歷史學者,「天馬行空」與「腳踏實地」這兩種個性似乎會在金庸身上交替出現。
我們討論過,武俠小說的所謂「江湖」相對於現實社會,幾乎等於「異次元空間」,是獨立於現實之上的半魔法世界,學者用武學小說自設「背景年代」的社會風俗,在考據後,回頭來審視武俠世界的江湖風俗,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作法,也可以說是現代人所謂「火星人跟地球人比較」的笑話。
譬如武俠社會,楊過偷看黃蓉教魯有腳練「打狗棒法」,在武俠的環境下是會招致殺身之禍的武林大忌,我們把這個觀念套進現在的環境中,隨便找一間學校,難道二年十六班的學生跑到二年十三班旁聽一堂數學課,就有可能被老師用教鞭打死嗎?武俠是另一種世界,跟現實環境相較,有其屬於江湖的「內規」,並不足為怪。
金庸一方面想像力天馬行空,一方面卻要用腳踏實地的學者角色回應各方的疑難,這是因為除了他有武俠小說之外的歷史情節,也是他希望可以用「真實」的角度詮釋「虛構」的武俠書,並盡量破除讀者與學者的疑慮。
若果不然,所謂「金庸武俠」是金庸自己發明的,是他創造的作品,他何必寫長篇大論說南宋之人以「師生戀」為亂倫,並舉古今中外「師生戀」不容於世的例子為佐證?金庸儘可大筆一揮:「在我的武俠世界中,男弟子娶女師父是武林中頭號大忌」,若真如此,金庸筆下的江湖人物視「師生戀」為犯天條,於學界而言,究竟干卿底事?而學者也就只能語塞以對了。
第十四回還有一些修改:
1. 楊龍二人戰勝金輪國師師徒,陸家莊重開盛宴慶祝,二版說小龍女見楊過喜動顏色,但不知原由,新三版改為小龍女知他是因相思之苦盡消,且又逐去金輪師徒,因而心中大喜。
2. 趙志敬當眾說楊龍師徒有禽獸之事,二版說尹志平高舉小指與無名指各削斷半截的左手,渾身發抖,臉色怪異,新三版改為甄志丙巍巍的站起身來,說:「他們師徒要自成婚配,不干我們的事!」
3. 楊過以《玉女心經》的一掌打翻趙志敬,新三版加寫:「林朝英自創制玉女心經武功以來,這一招是第一次重創全真派門人」。
4. 金輪國師在酒樓抓住反應遲鈍的武氏兄弟,新三版加寫金輪國師閉了兩人穴道。
5. 金輪國師在酒樓欲強擄黃蓉,楊過拾起武敦儒之劍想刺殺國師,一版說楊過使「烏龍出穴」一招,二版改為「青龍出海」,新三版則刪去了招式名稱。
6. 楊龍二人與金輪交戰後,再合練的武功,二版叫「《玉女心經》最後一章」,新三版改為「《玉女心經》第七篇」。
7. 小龍女聽了黃蓉不希望他與楊過婚配的勸說,又試探過楊過是否還真的留戀古墓外的花花世界,後來決定離楊過而去,二版說小龍女自覺是「不祥之人」,新三版改為小龍女自認是「壞女子」。
8. 小龍女留給楊過的字條,二版寫「善自珍重,勿以為念」,新三版改做「你自己保重,記著我時別傷心」的白話文。
9. 楊過告訴黃蓉洪七公授他「打狗棒法」,而後已仙逝,二版黃蓉聽了,歎道:「你遇合之奇,確是罕有」,這般描寫則黃蓉太也無情,新三版改為黃蓉聽得洪七公逝世,甚是傷心,伏地痛哭。
10. 黃蓉傳授楊過全本「打狗棒法」,楊過對黃蓉笑說,他幼小時,黃蓉答應傳他功夫,卻是今日才傳,黃蓉問他是不是一直記恨,二版楊過回答:「我那裡敢?」,新三版改為楊過稍為莊重一點的回答:「我決不記恨,只常可惜學不到你的好功夫」。
11. 一版說到楊龍雙劍刺金輪國師而未傷之時,金庸寫了一段「金鐘罩、鐵布衫」的解釋,說「金鐘罩、鐵布衫」練成之後,普通刀劍難以傷害,但這功夫有無效用,須視對方功力深淺而定,若敵人功夫了得,別說刀劍,一指破得橫練,就能教練「金鐘罩、鐵布衫」者非死即傷。金輪國師身負「金鐘罩、鐵布衫」橫練功夫,平常武師傷他不得,但楊龍內力不凡,因而雙劍穿衣,金輪國師嚇出一身冷汗。這一段二版刪了。
12. 一版提到金輪國師自小生有異稟,得天獨厚,練成一身驚天動地的內外功夫,中原英雄確是少有敵手。這段二版刪了。
13. 「玉女劍法」的劍招,一版的「琴瑟相和」,二版改「撫琴按蕭」;一版的「剪燭夜話」,二版改「茜窗夜話」;一版的「茜窗聯句」,二版改「柳蔭聯句」。
14. 楊過以「刺驢劍術」譏諷金輪國師,一版有段話說:「也是楊過生來口舌輕薄,今日勝得金輪法王,既然不能殺他,就須以禮相敬,他卻說了幾句俏皮話兒,使法王一生記恨,日後惹出不少禍事來」,二版刪了這段。
15. 黃蓉送小龍女束髮金環,一版說小龍女「心中並不喜歡」,二版改為「也不在意,隨口謝了」。
16. 黃蓉教楊過亂石陣的三十六種陣圖變化,一版說楊過記得二十餘種,二版改為楊過記得十餘變。
17. 金輪國師破了亂石陣,一版說金輪國師以「大摔碑手」打楊過右胸,二版只說掌擊楊過右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