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梅影相信她和洪枝分屬世界上不同的兩類人。
梅影從來只想滿足自己興趣﹐不管現世流行什麼﹔從來沒有辦法強求自己跟隨世俗
要求奮鬥。眼見周遭的人紛紛唸商科電腦﹐她卻只衷情文學。
洪枝就不同了。她比梅影早畢業10年--70年代﹐那時都是國家分配﹐她被派到一所
商業職業學校教書。她拼命進修﹐要求入黨﹐努力當先進﹐鑽營熟人關係﹐老人家
有什麼大事﹐喜慶或喪葬嫁娶等只要需要﹐她輕易就找到免費車和司機﹐深得丈夫
辛家老人喜愛。
辛家老人葬禮後﹐洪枝反應極快﹐匆匆叫著即將離開的弟婦梅影的父母﹐說要提供
"順風車"送他們回家。梅影總是弄不清丈夫這位嫂子的用心。究竟她是真的關心別
人還是要顯示自己的重要﹐ 又或者兩者兼有。
如果是這樣﹐那又是哪一方面重些呢?
梅氏的家在城東偏遠的大學城﹐而殯儀館在城西北﹐乘公車要轉兩趟。梅氏夫婦不
習慣和人打交道。經歷過文革後他們與人相處都處處小心﹐即便這是女婿的親戚。
怕被人家看不起﹐怕不受尊重﹐大堆顧慮在腦海翻騰。
他們尷尬地疆在那裡不知如何是好。梅影覺得這時如果拒絕會令嫂子很難下臺﹐於
是催促父母上車。車子走了一會﹐梅太太就忽然說﹐"司機﹐到前面地鐵站停下﹐我
們坐地鐵回家好了。"
司機莫名其妙﹐嘀咕著說﹐"送你們是順路﹐比乘地鐵方便多呀。" 但還是停下了。
其實﹐地鐵只到大學門口﹐進校園後還得走15分鐘才到家。梅太太的處事方式就是
這樣﹐面子支配行動。
梅影清楚嫂子做這類事得心應手﹐自己無法和她比。事實上兩人也不在一個平臺上。
梅影嫁進辛家時﹐洪枝和辛樓已經有了個8歲兒子﹐在辛老先生夫婦眼中舉足輕重。
梅影和辛聰婚後一年就赴美讀書了﹐這次是特意回來奔喪的。她自小在大學校園長
大﹐接觸的世界和洪枝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