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駕車到美國玩﹐小頑女在一旁給我當GPS讀地圖。在邊境和平門﹐車隊排了7﹐8行﹐每輛車從司機窗口遞過去全車人護照﹐有個兵在自己哨崗裡接過來﹐看看問問﹐然後放行。
早上進美國時﹐那兵拿著我們的護照看了看﹐面無表情地叫我的名字﹐我應了﹐然後叫小頑女的﹐她應了。兵接著問﹐
"Who did those little wings on your eyes?"
她的一雙眼瞼上劃了一條濃濃的黑線﹐在眼角留下一條向上翹的小尾巴。
"Me."
她答﹐一點沒猶豫。兵還是沒有表情: "到美國幹什么?"
"買東西。"她答。
"這時候去買東西最合適了。"
"是呀。"她答。
兵挑了小頑女化妝特別之處作話題﹐沒有牽涉私隱﹐也避免了公事公辦的死板﹐看得出他的幽默素養不錯。
回程時候﹐我們那行隊等得特別久。到了﹐只見一個黑實的矮漢子站在那裡﹐黑頭髮黑眼睛﹐淺啡色皮膚。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流卻露一絲稚氣。
"你們從哪裡來?"
我不知應該答我們來自加拿大﹐還是答剛從美國回來。想想答後者吧﹐因為我們現在正往加拿大的家趕﹐這樣好像比較合理。It makes sense.
"什么時候到美國的?"
"今早10點多。"
"到了哪些地方?"
"Bellies Fair Mall." 這是最靠近加國邊境的大商場﹐出境後開不到一小時就到。
下一個要多開一個多小時車﹐接近西雅圖郊區。
"那不對﹐去了一整天就呆在一個商場? 你花了多少錢?"
"80 元。"
"就去那裡花80 元? 都買了些什麼?"
我的嘴在回答他前已經出了個"what?"的形狀﹐表示驚訝。這是什麼邏輯? 去多久和
花多少錢有關係嗎? 用什麼標準衡量呢?
我羅列了一些超市日用品包括果汁汽水雞蛋等。他越發懷疑。我覺得很好笑﹐大批加拿大人過邊境那邊的大型連鎖超市COSTCO﹐為車子加油兼買雞蛋牛奶果汁肉食蔬果甚至牙膏廁紙等等﹐這家店有些東西在加拿大比它在美國的分店貴30-50%。可能我們買得太少﹐因為那天我們忘了帶雪箱COOLER﹐不敢買肉食奶製品。不過﹐很多人上美國度假之余順便帶些東西回來﹐有時沒有計算是否划得來﹐只求一點滿足感而已。過美加邊境和平門就好像過香港深圳海關一樣平常。
特別是主婦有時到什麼地方逛一天也不會買一樣東西回來﹐也很平常的事。
他不會連這種常識都不懂吧?
不知他天真幼稚得可愛還是故意刁難。
管他呢﹐那時近傍晚6點﹐沒人願意耽誤回家的路。入境後我們還得開一小時才到家。
於是我解釋說這個商場我們第一次來﹐美國這邊的COSTCO也是頭一回光顧﹐所以逛了又逛。也不知是哪句話起到作用﹐還是根本和我的話無關﹐他把護照還給我們放行了。
幸好我們沒有告訴他到Bellies Fair Mall之前就在邊境上那個小鎮閑逛了一會﹐進
了鎮上唯一的圖書館﹐在二手書堆裡翻了一陣﹐撿了幾本免費的讀者文摘合釘本﹐幾本5毛錢一本的小說。要告訴他這些嫌疑一定更大了: 從加拿大開車到美國上圖書館?
不過兩個兵前後兩種問問題的方式﹐體現出兩個人不同的心態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