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頑女問我:"你還記得小胖子嗎?"
記得﹐我說﹐在香港一上中學一年級就休學﹐之後嘗試過回校幾天﹐不行﹐再轉到其他學校那位男生。
"他剛在facebook上和我談了幾句。他現在在美國唸中學﹐一個人住呢。"
噢﹐原來她想告訴我: 我長大了﹐可以一個人住了。
失散多年的同學透過FACEBOOK跨越國境﹐尋找到對方﹐回味當年。這個時代真和我們小時候不一樣了。
"他說他還記得我那時寫過張卡給他。"
小學那陣子﹐同學間常互相寫卡﹐除了生日聖誕新年等大節日卡﹐母親節卡
父親節卡同學病了的GET WELL SOON卡。老師甚至連感恩節復活節鬼節等等也不放過﹐
引導學生借題發揮創意﹐剪貼﹐畫畫﹐作文﹐甚至配樂﹐寫卡是那麼平常的事。
這麼多年了﹐小胖子竟還提起。我想﹐這真是個感性的孩子。
也許就是因為感性﹐讓他無法適應剛上中學時的轉折﹐不到一個月就休學了。而在這之前﹐他是個成績優異的學生﹐小學時已自己設計電腦程式。出於同情﹐我打了個電話給小胖子的媽媽。她滿懷傷感地說:
"不知為什麼﹐一上中學﹐連中午買飯都成了壓力很大的事情。他老是擠不進去買自己想要的食物。結果情緒越來越低落﹐漸漸就不想上學了。"
那所學校的小學部和中學部在同一校址。和北美大多數學校一樣﹐小學生不能出去買午飯﹐只可以自己帶﹔中學里有餐廳﹐多數人會買飯吃。在香港的機構不論多國際化﹐都有一個共通點:地方小﹐人多﹐守秩序的人少。小胖子斯文﹐習慣排隊﹐不愛和人爭。
但吃飯這麼小的事情只是一根導火線﹐並不能直接導致他退學。
類似的摩擦在同學中一定不少﹐而小頑女的經歷告訴我﹐老師只會把爭拗雙方叫來勸大家互相道歉了事﹐根本沒有解決問題。相信不愛和人爭的小胖子一定在這方面也感受不少壓力。
僧多粥少的情形經常出現﹐有時體育堂上羽毛球拍數目比學生人數少﹐小頑女和幾位同學站在後面不和人搶﹐拿不到就算。記得她從小就不大介意這些﹐碰巧那時候加拿大幼兒園老師嚴格要求他們take turns, 不夠器材就輪流﹐ 後來者一定要讓先來的。小胖子一定也是這種性格。久而久之﹐即使心靈多淡薄也是個孩子﹐心裡就不是滋味。現在終於在美國一所中學找到自己的位置﹐小胖子在facebook上告訴小頑女自己對上學已經沒有壓力了﹐真為他高興。
小頑女上過兩種文化不同的學校﹐雖然都是講英語﹐加拿大的本土學生就沒那麼喜
歡爭先恐後﹐抱著來日方長﹐爭得快不一定爭得準的心態。舉個例子﹐小頑女一位
猶太同學說將來要當醫生﹐功課只有7﹐80分﹐懶懶的樣子﹐從不上圖書館。可
他常常發來的網頁全是天文地理生物科技等等無所不包。他們不想用搶羽毛球拍的
那種競爭心態對待自己將來一生的事業﹐那只是攀比﹐好勝﹐用壓倒對方作為自己
上進的動力。他們希望用心去編織。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北美常常遇到充滿愛心的
醫務人員。作家長的既然帶了孩子到海外求學﹐特別是到北美國家﹐最重要的是引
導孩子融入這種育人文化﹐才不至于白來一趟。香港的國際學校失敗的就是他們沒
有引入這種文化﹐卻收取比在北美租一套公寓還貴的學費﹐結果令大部份有能力到
國外唸中學的學生都紛紛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