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空白表格擺在每個小組面前﹐開頭只有一句話: "你現在要到非洲一個叢林探險﹐請列出你必須帶的﹐你需要帶的﹐你可以帶的﹐以及嚴禁帶的東西(things you have to, you need to, you can and you are prohibited to bring)"。
加拿大成人初級英語班﹐老師發下這樣一個課堂練習。兩人一組討論。
巡視課堂﹐閱歷豐富﹐經常出遠門的學生飛快地填寫著。
"passport, air ticket, ... for sure"
"guns -- no, absolutely not..."
觀察加國移民學生和香港學生比較後就會發現﹐這種牽涉生活經驗的題目在
後者多數反應平淡﹐出現冷場的機會較多。他們對野外活動認知和興趣和海外移民有距離。
和不同背景學生相處容易感受文化影響﹐像亞裔學生一般面子看得較重﹐有些話在肚子裡不敢說出來。例如﹐在自由講環節﹐有人抽到"你是否希望成為富裕的人"的題目時選擇不回答。在加拿大很少見拒絕回答的﹐題目都是經篩選﹐不牽涉私隱和歧視。
北美有專家專門為一位日本女學生錄了一段短片。片中她開始以日語方式發音唸psychology﹐
這是她準備到美國唸的科目﹐想必她一定已經是盡全力發好這個音的了。結果﹐
聽起來像滿嘴咬著食物﹐牙關緊閉﹐發cho和lo 都沒有張嘴動作。老師讓她放鬆下
巴骨後﹐音就發出來了。這和上面例子一個道理﹐自己文化提倡內殮衿持﹐令她無法放鬆自己的上下腮幫子發出正確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