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教英語和加拿大有些不同。香港的成年人早已經歷過各種考試﹐最起碼也考過
會考﹐然後才找到現在那份餓不死又吃不飽(不夠租房子)的工作﹐然後才有點錢供
自己上上夜校﹐提昇自己﹐好讓自己多一樣本錢﹐將來轉一份可以讓自己和家人吃飽的工作。
大概當年會考的陰影還在﹐以為全身繃緊才學得到東西﹐從沒想過可以抱著好玩心情來上課。
於是﹐他們睜著疲憊的眼皮﹐認真地聽﹐腰板撐得直直的﹐頻頻轉動的眼球告訴我
他們還在努力想問題﹐好好利用這自己陶腰包換取的時間(政府有資助最高10﹐000港
幣上指定的英語學校﹐大班上課)。
為了讓大家輕鬆一下﹐我們會站起來﹐離開座椅﹐團團圍住﹐隨意扔彩球﹐接到的
那位得答問題。這種時候﹐加拿大的移民學生一定會興奮地舒展一下腿腳﹐躍躍欲
試的樣子。但香港的學生就還是緊張地留意局勢發展﹐思索著假如遇到不會答的問
題時......
其實﹐我們早有策略﹐離座走動這種課程設計本身就是想活動大家繃緊的神經﹐一
般用在warm up(熱身)階段﹐設計的問題通常是What's the date today?等給人台階
下的題目。
加拿大式的英語教法有時讓我想起電臺節目主持和觀眾玩游戲的情景﹐
哪會出讓觀眾回答不了的題目? 游戲要進行下去﹐雙方都得開開心心才有下文。
香港的學生大多不了解英語老師這片苦心﹐大概以前不懂必被罵﹐這時還有點戰戰
兢兢的樣子﹐不敢說笑。
語言不開口就很難學。加拿大移民學生來自各種階層﹐有家境富裕的太太﹐有難民﹐
每人口音不一﹐初學者水平﹐但大多也會講些調皮話﹐或者用笑聲加單字表達﹐課
堂氣氛就活躍多了。
北美的教學很重視培養輕鬆氣氛﹐認為老師隨和﹐說笑話﹐把學生的戒心剔除後﹐
腦袋學東西比氣氛沉悶時效率高得多﹔工作氣氛也一樣。有些診所指引裡面還特別
引用專家在這方面的文章﹐請大家工作時多說笑話減壓。記得以前在香港有位同事
每天邊抽血邊和病人聊天還邊聽收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