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華洋共處的香港, 有空坐在街邊看形形色色的人走過, 常常可以看到挺過癮的事.
我經常到位於新界東的西貢, 一來讓海天一色洗脫掉都市忙碌帶來的疲勞, 二來我對碼頭上客人和漁家間的討價還價有種親切感. 碼頭臨海一條街上的海鮮酒家門前有鮮活的各種珍奇海鮮, 夥計不停在門口拉客, 桌椅都擺到人行道上. 繞過酒家, 後面是各種商店, 電器, 服裝, 日用品, 麥當勞, 超市, 日本城, 還有我最愛的古董傢具店, 不買看看也是一種享受.
西貢有比較多西人住在這裡, 我們曾一度想搬進來, 讓孩子感覺自然一點, 不用老提醒她別坐地上, 別塞手指進嘴裡, 別脫鞋...... 這些不被當地社區接受的舉止, 在西貢也許不用介懷. 最後因為其他原因沒有成行.
所以, 久不久, 就想來逛逛.
有一次, 在一家店門口, 一位歐洲男人在選購, 身旁跟著一位菲律賓婦人, 兩個十歲左右男孩, 留著和父親一樣頭形的禿頭. 我在猜那婦人是夫人還是佣人, 忽聽得她對著其中一個男孩破口大罵, 接著, "啪, 啪, 啪"的三下, 打在那小光頭上. 那男孩也不躲閃, 堅固得像岩石般的腦袋在初夏的陽光下閃著. 男人回頭皺著眉頭, 沒哼一聲, 顯然兩夫婦在這問題上早有默契. 女人如此果斷, 不用看主子臉色行事, 應是夫人不是佣人.
男人看上去像意大利人或法國人, 很肯定不是北美人. 想不到在香港會見到西人或親屬當眾打孩子.
在北美, 以前聽過有華裔移民發現孩子身上有傷痕, 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不讓孩子上學, 以免被學校社工發現招惹虐兒疑團.
看來歐洲人和北美洲人在虐兒定義上還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