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過得飛快,女兒已進入大二,想起早幾年還在送她上下學(因為在另一個鎮要開一小時車才到)和興趣班,浮現的總是美好回憶。
有段時間她想學聲學,每週一次我們到溫哥華Yew Street 夾12th Avenue 那幢公寓老師家裡。每次在公寓門口要是沒位置停車我便著她自己下車進去,然後趕緊駛離因為12th Avenue是大街,隨時有車拐進僅容兩車的Yew,如果有車停在路上,後來的就得逆向超車。
這麼匆匆一瞥我也常常會看到一位金髮小女孩和女兒擦肩而過,跳上門口停著的一輛車。她是我們之前那堂課的小女生。我女兒出來時也常在電梯裡遇到她後面的那位男生。他們一個接一個,老師只坐在家裡,聽到大厦門鈴響就在家按一下按鈕;上去的孩子推門走進二樓的一戶人家,在玄關處換好鞋子,徑直走進老師的書房。
我一般在老師公寓外幾十米的地方找到位置停車,走出車門,路兩旁的參天古樹成就一個綠色天然屏障,午後陽光從樹縫隙灑在尖尖的房頂,各家各戶門前屋後的花草灌木,偶爾閃過小松鼠。
我常常希望留住那些日子,希望這邊的孩子也能生活在那樣美好的環境裡。
回香港後我在家接了學生來學英文。有一個學生白天補了一個半小時晚上他媽媽打電話來聊一個半小時。她不懂英文但中文非常好,旁敲側擊的想知道兒子有沒有進步,她是否值得花這個錢。我從一開始就邀請她坐一旁看兒子上課,而且說明不另收費的,因為香港很多地方規定家長觀課要另收費,但每次她都拒絕了。
在他前後我不敢安排其他學生,他幾乎每次遲到,最高紀錄遲到一小時。其實這行老師都明白,真要賺夠生活費只能用補習社那種形式大量招學生。而我這位學生以前就是在那種地方補了幾年沒什麼進步,我找出他抄了4遍的一頁英文文章問他,幾乎所有重要動詞都不懂。本來西方非常流行的TEFL/TESOL教學模式很適合他,但在這裡市場非常有限,那種方法需要時間培養興趣,對近期考試沒什麼效果。家長短期內見不到效果就會覺得不值。
溫哥華的電話本上到處都找得到私人號碼,不登記電話號碼電訊公司是要收費的,登記反而是免費的。在Craigslist 上出免費廣告也常留家裡電話,特別有房子出租的有舊家具賣的。但我從沒收到過無聊電話,廣告電話也不多。
家長想找某老師電話號碼非常容易,不過我未聽說過真有家長打到老師家,更沒聽說被家長電話拉著聊半天的。
Jason Y Ng. 在他那本HONG KONG State of Mind裡也提到,他工餘也常常在灣仔某補習社幫學生補英文,酬勞也不高。
在加拿大人眼裡亞洲人非常強調教育,父母都希望子女能進高等學校,但這裡老師的酬勞和西方人眼中的卻還有距離。記得我加拿大的家裡曾住了位香港來的女生。她要找英文補習老師,打電話一問知道收費是每小時40加元,而且要簽3-6個月的約。她說她以為一小時10來加元就好了,因為香港就是這價錢,常常是高年級同學輔導低年級的。但在加拿大,補習公司預先篩選過老師,在措辭說話技巧等方面都有定期訓練,不是隨便一個大學生就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