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出品的黃銅蠟燭檯一對﹐這是其中一隻。一旁的彩碗也是印度出品﹐為紀念孔雀王朝--古代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
"這種木和手工現在沒有了﹐市場上要不就很貴的古董傢俱﹐要不就很爛的。"我接著說。
"對對﹐現在人們都不懂這些質料﹐好木啊。" 他用一根指頭靈活地在老收銀機上"咑咑"地敲著。
說著﹐他的眼神開始放緩﹐由原來的冰冷變成暖和。
"看那IKEA賣的甚麼貨色?" 他又說。
"啊﹐對對﹐我也不喜歡IKEA那類型﹐倒是你隔壁那餐廳的木椅更吸引。" 我說。
"餐廳? 哪家餐廳?" 說著他就推開門順著我說的方向向右枴去。那是一家希臘餐廳。潔白的外牆配純藍色的窗框﹐透過深藍色窗帘半掩著的木格子窗望進去﹐一套套餐檯椅整齊排列著。椅子是深啡色原木質地。
"噢﹐那是桃木。我還沒注意到他們在用這種餐椅呢。你要是喜歡我可以找到的。"
我不敢答應他甚麼﹐只好支吾以對。

(掛在家玄關位的鏡子, 出門前可以照照尊容以免失禮。印尼製造的墨西哥民間工藝。)
剛回來時在報上找到一套橡木餐檯椅﹐主人說買回來後發現放在廚房桌子太大﹐於是以二手價賣掉。我那時家裡沒桌子很不方便﹐
而橡木餐檯椅一直是我的目標之一﹐就買下了。
後來逛VALUE VILLAGE時才見到更輕巧木質更細膩的餐檯﹐待減價時以20元買下了一張長桌子﹐橢圓形﹐深紅色木﹐桌面油亮油亮的﹐準備慢慢找相應的椅子配﹐但現在手頭不寬裕﹐不敢再添置甚麼了。
有次他帶來一隻小狗﹐放在櫃檯一角的籃子裡。小狗一動不動眨巴著黑色的眼睛﹐深灰色的卷毛在頭部扎了條小辮兒﹐系了個紅蝴蝶﹐好可愛。我忍不住逗了牠兩句﹐他問:
"你家養狗嗎?"
"沒有﹐養了貓。"
於是各自又交換了幾句有關自家寵物個性的對話。這個二手店有點像咖啡館﹐提供一個地方讓有同好者互相交流。過道上有塊陳舊的告示板﹐貼了一些藝術家教授音樂繪畫課程的廣告。店對面有家琴行﹐不時有些藝術家來這裡找些畫框﹐還有住在附近的學者來找書籍唱片之類。

(在救世軍二手店以5元買來的莫納的畫複製品﹐一口氣買了三幅﹐兩幅畫框用來鑲嵌女兒前些年作的粉彩畫---下圖。)


(購自日本人開的二手店QIC的一對﹐燈座用玻璃和黃銅製作﹐而不是冷冰冰的黑鐵。燈罩我換了HOMESENSE的。桌面上HOUSE AND HOME的雜誌是油漆專賣店GENERAL PAINT送給我的驚喜。付20元買下永久會員後﹐除了每次買油漆打折外每月還免費寄來這雜誌。入會時並不知道的。)
一個流動的城市﹐一個到處是移民的地方﹐人們的交流不可能限於舊家坊﹐很多人剛來時甚至連一個人也不認識﹐這家店為有共同嗜好的人提供了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