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前幾乎天天下雨﹐這種季節最好還是拿本書來讀讀﹐讓書裡的世界幫我忘卻眼前的陰雨。
隨手摸到女兒12年級英國文學課的課本"THE BEDFORD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粗讀之下發現竟然那麼精彩﹐翻開第一章後就停不了手。作者MICHAEL MEYER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關於文學價值一文(p. 3)直接了當地點出主題﹐現節譯如下:
馬克 吐溫敏銳地觀察到﹐一個不願讀書的人並不比一個沒有閱讀能力的人有任何優
勢。但是在今天工業化的社會裡﹐問題不是甚麼人讀書﹐而是在讀甚麼書﹐因為幾
乎每個人都有閱讀能力都在讀。當每天從報紙到電腦那麼多閱讀材料可以提供各種
有用資料時﹐為什麼人們還應該在文學上花費寶貴的時間? 本來人們花在每天真實
生活上的精力﹐為甚麼要花在對一位文學藝術家的想象上呢?
事實上﹐暢銷書排行榜上故事詩歌和戲劇題材的遠少于烹飪書食療書﹐一點不奇怪。
這類事不斷發生﹐也許不在你身上﹐大多數人有文學以外的嗜好。
好肯定地﹐文學最重要的一個價值是它營養了我們的情緒生活。好作品就像跟我們直接對話,尤其我們閱歷夠的話。
好作者對筆下人物內心生
活的揭示常常讓我們從中瞥見自己的部份生活。只僅僅翻過一頁書﹐無須把自己的
生活改頭換面﹐我們就可以被感動得大笑﹐哭泣﹐顫抖﹐夢想﹐思考﹐尖叫﹐或狂
熱。雖然經歷本身是想象的﹐但那情緒是真實的。這就是為什麼冒險小說最後一章
能夠讓讀者的心跳快的像一百碼沖線﹐為什麼納旦尼爾 霍桑的"紅字"裡克斯特佩琳
被壓抑的愛對一個有同情心的讀者來說是那麼痛苦。不管一部作品在甚麼時候或在
哪裡寫出來﹐表達情感是人類的一種共性。
除了震動到我們的情感﹐文學開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我們所認識的大多數人和我
們自己非常相似﹐我們即使窮一生精力接觸到的世界都是令人驚訝的有限。文學讓
我們跨越文化與我們生活之間不可避免的界限﹐因為她向我們展現了與我們不盡相
同的人﹐不同的環境和時代。閱讀讓我們熟識生活的可能性﹐微妙與模棱兩可之處。
閱讀文學作品的人 比不讀的會擁有更多生活經驗﹐對人類身份擁有更熱衷感覺。當
然﹐不錯﹐很多人沒閱讀想象性的文學照樣生活下去﹐但他們沒有得到﹐只有損失。
他們會發現自己和F Scott Fitzgerald (史考特·费兹杰罗) 的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 裡面
Daisy Buchanan類似﹐被那無休止的模糊不清的不滿所困擾: "我們今天下午自己可
以幹些甚麼呢?" 黛斯哭著﹐"還有明天呢? 還有接著下來那三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