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邊緣漂流
人生於我是個尋夢的過程。

格主小檔案

禾稚




部落格公告
‧歡迎到訪 IG svelteceramics http://blog.udn.com/cynchung880

<2025年7月>
2930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最新文章
菲凌手記
2025/5/4 11:37
港女(二)
2025/3/24 1:33
爆粗,國際化?港女
2025/3/12 20:50
你眼中的你
2025/3/9 20:20
關於罵人
2025/2/2 8:42

最新迴響
Re:司蔓姑娘(5)
by 禾稚, 5/21
Re:有種職業叫家庭主婦
by Fin, 2/8
Re:開往大陸的直通車
by Fin, 10/9
Re:煩煩瑣瑣煩惱思
by Fin, 8/21
Re:人字拖怎麼了?讀J...
by Fin, 8/21

文章分類
略過巡覽連結。


部落格統計
今日人氣: 132 次
累計人氣: 698970 次
文章總數: 415 篇
January 20, 2011
吾教吾女 -- 耶魯大學法學女教授的&quot;家教&quot;
禾稚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4:21:17

耶魯大學法學教授Amy Chua, 自豪地談論她的教育經驗: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111504576059713528698754.html

"我的孩子從來不准參與下列活動:

1 到朋友家過夜sleep over
2 純粹玩樂的聚會
3 投訴沒機會參與戲劇表演
4 看電視﹐打游戲機
5 自己挑選課外活動
6 成績低于A
7 每門課拿不到第一﹐除了戲劇和體操
8 彈鋼琴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9 不練習鋼琴和小提琴"


好懷疑這樣的母親培養出來的孩子會不會將來用同樣強權手段對付週圍的人﹐家人﹐
同事﹐帶出一個法西斯式的文化﹐像病毒般跋扈全球。

What Chinese parents understand is that nothing is fun until you're good
at it.
她忽略了人是有天性的﹐有些人一出生就對某些方面有傾向性的興趣﹐就因為在那
方面特別﹐才會GOOD AT IT。例如跳舞﹐我母親就天生比我和父親更不懂跳舞(雖然她
是女性)﹐不愛文藝﹐無法理解有藝術熱情的人﹐她也以為只要我不斷練習就會喜歡
上﹐並以此本領謀生﹐所以我被推進和藝術毫無關係的醫學院。關於人文的題材﹐
我輕而易舉就寫就一篇文章﹐她卻攪盡腦汁也無法寫出來﹐但她卻寫出科學論文。


從1-5點看﹐ Amy的孩子從來沒有娛樂﹐讓人懷疑她們與人溝通的技巧﹐說話得體嗎
? 有沒有幽默感? 從8﹐9點看﹐連自己喜歡的樂器都不能選擇的話﹐很懷疑這位母
親對音樂有多少了解? 如果不了解﹐憑什麼為孩子設計課外活動?


音樂消除了國界人種﹐幫助溝通東西各方文化﹐廣泛接觸各樂器編曲填詞可以讓孩
子真正置身於音樂土壤。馬友友足跡遍全球﹐得到西方傳媒廣泛尊重﹐和他宣傳音樂育人養人打破種族隔閡融匯世界各種文化態度極有關係。
假如Amy的兩個女兒真對音樂有熱情(而不是只熱衷於考級拿成績去炫耀)﹐她們自己
會在網上找到這些樂趣﹐她們可以和同輩人說自己有上網﹐保留自己和同齡人溝通
的基石﹐同時又可以讓身心受到有益陶冶。她們也可以參加很多市政府提供的音樂
創作項目﹐用音樂慰問有需要的人﹐感受真實的社會里的弱勢社群。假如她們參與
這些的同時又保持成績優異﹐這證明她們綜合能力高﹐心靈平衡。將來遇到挫折﹐
想想自己接觸過的低下階層﹐就不會那麼容易放棄﹐就不會有下面這位講的﹐美國
亞裔人口自殺率升高﹐尋找心理治療比例高的畸形社群。
http://www.asianweek.com/2009/08/14/suicide-rates-rising-among-asian-americans/



還有這位聲稱自己就是深受這種教育害處﹐並需接收治療的小姐:
http://bettymingliu.com/2011/01/parents-like-amy-chua-are-the-reason-why-asian-
americans-like-me-are-in-therapy/

那位耶魯大學法學教授Amy Chua還有下面的論述:

Chinese parents can get away with things that Western parents can't. Once
when I was youngùmaybe more than onceùwhen I was extremely disrespectful
to my mother, my father angrily called me "garbage" in our native Hokkien
dialect. It worked really well. I felt terrible and deeply ashamed of what
I had done.
(意譯: 中國父母可以用西方父母做不到的辦法解決問題。小時候有次我非常不尊重
我媽﹐我父親生氣地用福建話罵我垃圾。非常有效﹐我感到恐怖﹐並深深對我的行
為感到羞恥。)


But it didn't damage my self-esteem or anything like that. I knew exactly
how highly he thought of me. I didn't actually think I was worthless or
feel like a piece of garbage.
(意譯: 但這沒打擊我的自尊心﹐ 我很清楚他對我有多高的期待。我沒想過我真的
沒用得像垃圾一般。)

提倡恐嚇﹐這不得不令人想到文革遺產。不用講道理方式﹐家長可以省去很多時間
精力去賺錢﹐但罵人的家教文化就此代代相傳。作者沒想過西方父母對子女用不出
這種方法背後有什麼原因? 臉皮厚的家人以"垃圾"般等級相處﹐臉皮薄的從此自尊
心受損﹐人前抬不起頭。我相信這種對話不會只有一次﹐開了這條殺戒﹐過了這條
底線﹐家人之間更容易惡言相向。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也許事業成功﹐但不懂憐惜
他人的性格讓他週圍真誠的朋友都跑光﹐剩下有求於他﹐ 懾於他威力的人。


記得我女兒在小學4﹐5年級時﹐曾遇到一位好老師﹐澳洲來的Mr. Cooper。每位家
長都說他應該當大學教授﹐而不是小學老師﹐指他的水平遠遠高于他當時的職位。
家長並沒有聽過他講課﹐何以得到這種印象? 和他談話﹐你就會感覺到﹐他從不需
要用犀利言辭﹐不需強調語氣﹐聽者自然尊重他﹐信任他。孩子們把代課老師玩得
團團轉﹐但他一回來﹐大家就乖乖地全聽他的。
露營時﹐女兒睡不著覺﹐去找他﹐他像父親般抱抱她。"他的大肚子很舒服。" 她回
憶說﹐然後很快就睡著了。
後來他離開了香港﹐到越南教書﹐週末到孤兒院當義工。
這樣的老師是育人﹐而不是教人。相信受到強硬手段教育出來的人成年後不會成為
這樣一位令人尊敬的師長吧?


我還對一對西班牙母子關係印象深刻﹐兩人總是問, How are you doing? I'm doing
very good, and how are you? Have fun mom. I love you all the time. 每一次﹐
母子倆分別﹐各自有節目﹐常常深夜歸家﹐但每一次都是那麼甜蜜。為什麼我會知
道? 因為我曾在她家住了近一個月。和每個家庭一樣﹐ 孩子房間到處都是衣物﹐
晚上有時沒人做飯﹐深夜有時兒子會叫媽媽開車去接他﹐家務週末也幹不完﹐ 等等。
但那些甜言蜜語依然在房子里迴蕩﹐媽媽不罵兒子﹐只是不斷提醒﹐兒子也不怨媽
媽沒做飯。母子倆關心的重心都是﹐最近哪裡有跳舞唱歌樂隊演出﹐朋友們的狀況。
"人生那麼短暫﹐要那麼多錢又帶不盡棺材。為了成功﹐為了賺錢﹐弄得人人不開心。
我現在每天都那麼開心多好。" 母親說。









迴響(13) | 引用 | 人氣(2517)  

引用網址:
站內最新好文
餐飲的黑暗榮耀 「不當愚...
2025/7/6 6:20
商城撰寫招商計畫書十關鍵...
2025/7/5 9:44
從0開始做品牌 製定自已的...
2025/7/4 10:39
超越《米其林星星》當您站...
2025/6/29 14:38
寵物喪假促進友善職場 「...
2025/6/29 11:43
米其林餐廳的待客服務之道...
2025/6/26 10:38
智能輔具科技發展趨勢
2025/6/24 15:09
高齡社會將是世界當前遇到...
2025/6/24 15:07
百貨設櫃規劃營運策略
2025/6/23 22:57
照護產業的創新「智慧科技...
2025/6/16 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