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邊緣漂流
人生於我是個尋夢的過程。

格主小檔案

禾稚




部落格公告
‧歡迎到訪 IG svelteceramics http://blog.udn.com/cynchung880

<2010年5月>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最新文章
當你有某種情趣
2025/8/27 4:25
承受繁華的能力
2025/8/12 15:44
菲凌手記
2025/5/4 11:37
港女(二)
2025/3/24 1:33
爆粗,國際化?港女
2025/3/12 20:50

最新迴響
Re:司蔓姑娘(5)
by 禾稚, 5/21
Re:有種職業叫家庭主婦
by Fin, 2/8
Re:開往大陸的直通車
by Fin, 10/9
Re:煩煩瑣瑣煩惱思
by Fin, 8/21
Re:人字拖怎麼了?讀J...
by Fin, 8/21

文章分類
略過巡覽連結。


部落格統計
今日人氣: 24 次
累計人氣: 719839 次
文章總數: 417 篇
May 2, 2010
變形的橄欖
禾稚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9:42:44
橄欖形曲線反映很普遍的現象﹐學生成績按這個形狀排列﹐大眾認識事物的水平也按
這個規律﹐但是﹐如果看中國網民的興趣倒是不一樣: 中間水平的不多﹐ 兩頭的很
多。那兩頭就是﹐明星八卦艷史類﹐和玄乎的哲學﹐高深莫測的理論。
這令人想到日本的大學聘用毛丹青做教授的例子。從細節性的文化現象入手﹐運用文化理論解開表象裡的結構。
就像門門考試一百分的外科醫生﹐在手術台上不一定比其他同行應付得好一樣﹐懂得把雜七雜八的名家理論炒成一碟並不就符合教授資格﹐他們應該懂得用高深理論解釋文化現象﹐中國網民的認識啟示我們﹐中國缺乏普及常理(commend sense)性知識的教育工作者。

為什麼香港的富商願意花大筆錢讓自己的太太穿著名牌出入ball room?
為什么香港人愛買黃金?
為什么西方人沒有中國人那麼喜歡買樓花?
為什么在香港的華人對西方人不聞不問﹐而在北美的華人卻常常露出笑容?

這些表面現象需要專家解讀。

香港的新鴻基地產有中國文物文化研究基金﹐而且已經在北京開展工作多年。但十
多憶人只有一兩個這種機構等同杯水車薪﹐中國需要的是大量這種文化教育機構﹐
而不是那些坐在辦公室裡著書空談的人﹐那只會讓橄欖的兩頭越來越大。

迴響(0) | 引用 | 人氣(1278)  

引用網址:
站內最新好文
高齡長者的悲歌:老年貧窮...
2025/9/13 23:54
寵物市場的經營策略 搶佔...
2025/8/30 22:55
當你有某種情趣
2025/8/27 4:25
有米其林靈魂的小籠包 需...
2025/8/26 7:23
想成為米其林就需先有米其...
2025/8/25 11:21
創業家與企業家的企圖心
2025/8/24 11:21
悲傷輔導:讓愛與痛共存的...
2025/8/20 23:17
運用PZB模式服務品質改善...
2025/8/18 23:05
知性文青的青旅店設計
2025/8/17 8:18
孕經濟:月子中心產業發展...
2025/8/13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