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應臺上週末到溫哥華的卑斯大學演講﹐ 為她的書"大江大海﹐ 1949"向加拿大讀者發出呼籲﹐ 希望大家對1949年那段歷史作出反應﹐海峽兩岸藉此書增進瞭解和理解。
帶著秋意的細雨拍打著與會的人﹐ 竟有過千人出席。
演講後是簽名會﹐ 排一個小時等與作者簽名合影。這種情形在亞洲可能很常見﹐ 但在加拿大﹐ 尤其是華人作家﹐ 在一所80年代中後期才允許接收非加拿大學生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圖書館內出現這種場面 是少見的。
加拿大華人﹐ 加拿大人﹐ 有分別嗎?
那分別就是太缺少像龍應台這種敢言的人了。
儘管他們的下一代在加國比龍應台更開懷﹐ 更坦言﹐
但﹐ 他們是他們﹐ 下一代是下一代。
看他們的掌聲﹐ 看他們涉秋雨赴演講不離不棄的熱情﹐ 臉上滿是複雜的表情﹐分明有萬分感慨﹐只是不說出來。
龍應台由她出版"野火集"開始﹐就打破了華人不愛直言的厚冰。
直言﹐ 要付出多少代價﹐ 一個沒有保障的個體﹐家庭或國家都不敢輕易走這一步﹐ 加拿大提供了這種保障﹐ 華人依然沉靜﹐ 那只能歸咎於文化。
多一些龍應台效應﹐ 好讓我們不會選擇"在沈默中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