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夕陽紅
本部落格為歷史部落格,提供大量史料為今日紅塵之鏡

格主小檔案

殿中侍御史





<2008年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最新文章
神聖羅馬帝國
2010/4/18 9:50
趙飛燕
2010/4/17 15:52
晚清王府生活:王爺過...
2010/4/16 9:48
浪漫文優的司馬相如
2010/4/15 9:47
鐵齒銅牙-紀曉嵐
2010/4/14 9:45

最新迴響
Re:「禮運大同篇」究...
by JAMES, 7/30
又是抄人家的
by 文管者, 10/22
文抄公
by 鄭襲, 7/31
Re:日本佛教(Japanes...
by HOWEN, 6/23
Re:金門「213事件」
by lenny, 4/3

文章分類
略過巡覽連結。

我的連結
天使的咖啡屋
天使的遊戲城堡
貂來好運
天使的翅膀
創業投資城
天使溫暖的家
部落格知識家

部落格統計
今日人氣: 40 次
累計人氣: 930087 次
文章總數: 632 篇
April 15, 2008
關於笨港歷史與建築歷史
殿中侍御史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5:31:10
笨港是北港古稱
近年來許多宗教熱都商業化,沒歷史的編歷史,有歷史的找歷史編...
對於真正歷史,許多學家搖頭且無奈,
首先我先由北港在第歷史說起
北港鎮在400多年前已經有人開發
荷蘭人拓將闢土時北港鎮是他們據點之一
而北港鎮於400多年前稱作笨港的原因,是再荷蘭時期的一張地圖上所音譯過來[PEIKANG]
後來1621年鄭芝龍因再日本起義失敗而與顏思齊等26名兄弟逃到高雄安平與濁水溪一帶,
位抵禦荷蘭人與原住民同胞,在北港.水林.南港.樹腳里.府番里...等一帶設立十寨...
1624年顏思齊因在水上鄉狩獵感染風寒而病逝
顏思齊病逝,鄭芝龍繼承領導地位,在明朝崇禎元年(1628)受招撫,為明朝守海疆。時值福建大旱,鄭芝龍乃號召福建沿海居民入墾台灣,此為漢人大規模移 民台灣之開始。因移民需由笨港登陸,再往內陸開墾,許多用品、農具,甚至牛隻及車輛都必須在此採購;內陸的農產品、原住民的鹿皮,亦在此地交易,於是街市 日見繁榮,成為台灣中南部對外門戶,僅次於府城台南。

 由於笨港人口漸多,地位漸形重要,清廷特別調撥台灣水師營駐守。康熙三十三年(1694)臨濟宗三十四世僧樹璧奉媽祖像入居笨港,三十九年建廟,此為笨 港地區最早建立的媽祖廟。


歷史記載,明鄭時期漢人就已登陸笨港,到清乾隆年間,笨港是「商賈輻輳、郊商林立」的富庶港口。漢人登陸笨港,許多人帶來家鄉神祇或神符。如王爺、三山國 王、關聖帝君、清水祖師、包拯、玄天上帝、開漳聖王(昭烈宮)、臨水夫人(巡安宮)、趙公明(武德宮)及水仙尊王等神明。早年這些來自家鄉的神祇,大多奉 祀家中。但經過人際互動、原住民(如過火)的影響,外來教的衝擊及宗教相互融合,漸漸改變成地方大廟。


 當時羅漢腳和貧民受漳泉械鬥、瘟疫、水災、人禍而死亡者眾。無人認領的路旁屍、水漂屍不計其數。在民智未開的年代,善心人士、政府機構收屍、埋葬,又怕 陰魂作亂,就有「南壇」(水月庵)、「北壇」(碧水寺)的產生,「有應公廟」、「大士爺」、「安宅宮」或「笨港義民公」(奉祀林爽文、戴潮春之亂的義民) 也逐漸形成。在家神祇也因家族、村民聚落的團結、靈驗事跡,逐漸成為大廟。這些廟宇逐漸成為各種活動、健身保鄉、教授拳術、凝聚地方團結,不可缺少的場 所,亦形成笨港地區廟宇的圖騰。


 笨港時代,從樹璧禪師將媽祖從湄洲朝天閣請來笨港駐留,建立媽祖廟。因媽祖慈悲救世,不但歷代皇帝封后封妃,媽祖更成為笨港地區的守護神,媽祖文化在笨 港成為宗教主流,成為一般廟寺、家龕所供奉最多的神祇。如聖平宮、復興宮的主神都是媽祖。



十角水塔

俗稱「水道頭」的北港第一水源地,有座高二十多公尺的水塔。這座聳立北港一號堤防外的鋼筋水泥水塔,是公元1929年(昭和四年)在朝天宮資助經費下,由 街長蘇顯藜興建。當年興建費用為廿四萬日圓,從昭和四年三月二十三日開工,到昭和五年五月三十日完工。
 水塔共分三層,三樓是圓柱體,上層為圓柱鋼筋混凝土造之蓄水塔,並設有維修用之護欄,中、下層則作成十角形之構造物,每面開半圓拱形門窗,作為辦事處及 維護空間之用。
 日文叫「水道」的自來水廠,在當時有最進步、最完善的設計,有取水井、沈澱、過濾、消毒等設施,將引自北港溪的水,經過前述過程處理,再以幫浦打上水 塔,後送至每一住家。這座水塔供應民生用水長達數十年,目前雖已功成身退,但其十角造型的建築風格,成為頗富特色的歷史建物


客棧

笨港「復興客棧」是全台僅存的最古老旅社,由蔡不然所創立。據考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還是由蔡姓家族經營,店名稱「蔡復興」。客棧在當時叫做「販仔 間」,意思是供「販仔」(即生意人)落腳休息的處所。蔡不然年輕時結交不少朋友,為人仗義直言,生性慷慨,人稱「販仔間教」。
 創立之初位於蜆仔街,生意興隆。光緒二十年,北港街大火,客棧受波及,遂遷建於現址,至今已八十七年。第二代經營者是蔡成,其後長子蔡東熾繼續接掌。平 時顧客以生意人為主,但農曆一至三月的進香旺季,曾有一天容納二百多位香客的紀錄。
 民國初年,住宿一夜二角半,當時買一付香紙需3~5元,只要購買其香紙,即可免費住宿一夜。早期香客必須寫信預訂房間,客棧亦代為準備牲禮、金香燭等, 並代為預約鼓吹陣,讓香客方便迎接神明至朝天宮。近年來,因新型旅社興起,且朝天宮陸續興建多棟香客大樓,生意已大不如前。
 復興客棧是一棟二樓三間寬的建築物,全為穿斗式的木構造,大廳亭仔腳深八尺,大廳兼作門廳功能。門廳分內外,外廳是櫃臺及帳房,內廳設龕。其後屏頂下 桌,除了供奉自家祖先及神明,也供香客住宿時寄放神明及香旗。廳二側設梯通往二樓,房間全為總舖,僅一樓有兩間單人房。目前僅二樓供作住宿。建築物的構造 仍保存良好,並有部分雕飾,是一棟難得的傳統式樓房的建築。


牛墟

以前台灣墾殖開拓年代,耕田、旅遊、結婚、榨蔗、汲水等,無不仰賴牛隻。因此,牛跟農村生活息息相關,整個農村文化等於牛的文化。由於農人求牛殷切,牛隻 日增,因此我國最原始的「牛」交易市場,就形成「牛墟」。
 「牛墟」的墟既是商販雲集且熱鬧之場所,亦是荒廢之處。牛墟從昔日牛販群集、交易熱絡的榮景,隨著科技進步、農村型態改變、農業機械化的影響,變成攤販 聚集之地,已失去牛隻買賣的功能。北港牛墟,突顯北港在農業時代蓬勃發展的歲月,也說明農業社會轉型的脈絡。北港牛墟從興盛趨向沒落,正是一部最寫實的農 業興衰史。
台灣牛墟,在日據時代初期或清治時期就有。到昭和六年(1931)據官方統計全台共有八十四處牛墟。至民國六十年,全台尚有鹽水、寶斗、岡山、善化、屏 東、北港等地。如今農村機械化,牛需求量日益減少,牛墟日漸式微,只剩北港、善化、鹽水三處。它們各有規定:每逢陽曆一、四、七日在鹽水,二、五、八日在 善化,三、六、九日在北港,逢十則休假。如牛墟日又逢例假日,為之「大日」,牛墟市場熱鬧的景況會更勝於他日。
 其中又以北港牛墟牛隻的交易量最多,其他兩處加起來不及北港的十分之一。農民、牛販在牛墟從事牛隻、牛具、牛車、農產等買賣,牛販也承襲內地的牛經知 能,有相牛、鑑別的能力,以獲取更多的利潤。
 北港牛墟在清朝及日據時代,設在北港第一水源溪埔地,後遷至北港大橋東邊,兩處都設有牛灶。民國六十八年移至北港大橋西側溪埔地。清治及日據時代,每天 交易量約三百頭。民國五、六十年代是北港牛墟鼎盛時期,現在卻見不到牛隻的影子,僅留流動攤販定期販賣各種用品器物罷了!牛墟地攤與牛販都需每天向鎮公所 繳二十元清潔費。地攤貨物林林總總,西藥、中藥材、手錶、牛具、茶葉、二手貨等都有,因為一般商店不賣農具,買農具一定要到牛墟。
 牛的交易量以九月至年底為大月,因為甘蔗採收期牛隻需求量最多的緣故。
 在牛墟交易中,以黃牛最貴,水牛約便宜五、六千元,肉用牛、病牛端看肉量多寡而定,每隻約三萬元。內行牛販一看肉牛即知多少乾肉(未灌水),灌水牛每隻 可多至六十公斤,買到灌水牛肉,一煮就會縮水失重。
 牛要買賣前,牛販把牛牽至溪旁刷洗,水牛則塗上一層灰黑溪泥後再洗掉,毛色可光滑無比。黃牛則掛上鈴鐺,讓他走路,搖搖「聲」姿。牛經過化妝,再去牛墟 賣,行情較有看頭。
 昔時牛販於牛隻交易時有密碼,每個數字皆有代語,外人不易了解:如一「建」、二「奈」、三「章」、四「士」、五「馬」、六「未」、七「慎」、八「酉」、 九「術」、十「磕」、百「鼓」、千「鑼」、萬「刀」,現在牛販已少用,買賣時雙方兩手互握,以手指在彼此掌心指劃一番。因為時間就是金錢,所以買賣過程比 較直截了當,當面談價,當雙方價錢談不攏時,會加大嗓門,近似吵架,其實他們希望有人圍過來,權當中間人,看起來很有趣,很有人情味。
 所謂「內行人看試步,外行人看熱鬧」,是指買賣耕牛觀察外貌外,還得經過三關-試步、摸壽、試腳力、拉力的考驗(鑑定):

 一、試步:

 主人牽牛走三圈,有經驗的牛販,只看牠走幾步,就可知這頭牛是否勤快、溫馴、敏捷;如果主人要打罵才走走停停,一定是懶牛,或未經過訓練之役用牛。經此 試步觀察,牛販再看是否胸臀廣闊、背腰堅實、骨骼粗大、體大而圓、體重下垂、眼珠明亮、肌肉有彈性,就知道這頭牛能否擔當耕田載運大責。

 二、摸壽:

 摸壽即摸齒看齒數齒色。牛齒左右對稱,成年牛下顎左右各有十顆,上無切齒,其他左右各六顆,合計三十二顆。正常發育的成牛下顎切齒八枚,稱「牛公」,十 齒稱「牛王」,最受歡迎的是「牛王」。齒色隨年齡磨損而成黃色,齒間隨年齡加大,所以牛販亦可從牛齒成長磨損、顏色來鑑別牛齡。
賣主以四十元,租用兩輛牛車相連,車輪用繩子綁死,賣主為表示牛的腳力、拉力皆夠,會拜託周遭牛販上坐,主人在旁斥喝舉鞭抽打,要牛拉動,有些牛隻腳力不 夠,拖不了幾步尿屎皆流,牛鼻也拉得鮮血直冒,甚至前腳發軟,跪下無法拖動,這時牛主人知道考驗無法過關,只好失望牽著牛,默默的離開。
 在台灣,由於牛對農民的貢獻,所以農家對牛既尊重又依戀,普遍認為牛有靈性,他們以不吃牛肉表示對牛的敬謝之意。

迴響(0) | 引用 | 人氣(1286)  

引用網址:
站內最新好文
殯葬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與...
2025/5/17 22:22
婚禮顧問業發展趨勢-創新...
2025/5/17 19:58
長照/日照的品質機能展開(...
2025/5/17 14:45
長照/日照的六感服務體驗...
2025/5/17 12:30
「驚喜化服務」顧客滿意服...
2025/5/17 10:49
智慧型輔具創新長照產業發...
2025/5/14 10:51
五行
2025/5/10 15:27
菲凌手記
2025/5/4 11:37
「鯰魚效應」(catfish effe...
2025/4/25 23:57
博愛座像是人際互動和彈性...
2025/4/16 13:19
My Blo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