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館

天生愛學樣:發現鏡像神經元

 
帳號:
密碼:
驗證碼:
 
略過巡覽連結。
目前沒有圖檔分類!
今日人氣: 2 次
累計人氣: 218118 次
文章總數: 24 篇
新書不落國 > scient > 2008年 > 1月 > 23日
January 23, 2008
東西方心靈探索的匯集:禪的腦科學觀
科普館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4:36:23

 

文=朱迺欣

我相信,有愈來愈多的人像我一樣,覺得現代神經科學與佛教可以彼此學習而獲得很多,兩者皆無法獨自探索出心或身的真相。

亞倫華萊士(B. Alan Wallace)/《意識的岐路》後記

 

James H. Austin的經典之作《禪與腦》(Zen and the Brain)在1998年出版時,像一顆大石頭投到水中激起巨大的漣漪,在科學界,醫學界,和宗教界產生不小的迴響。這本厚達800頁的巨作是,探討禪與腦親密關係的第一本專書。雖然此書非常嚴謹,字裡行間往往引經據典,它的書寫方式卻是學術又通俗,在學術界可以當作心靈探索的指引,一般讀者也能體會禪修與腦運作的奧妙結合。

Austin教授是我神經醫學的啟蒙老師。當年我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院當神經科住院醫師時,Austin教授是科主任。他對我教導有方,照顧有加,至今還令我感激不已。這些年來,我一直與Austin教授保持聯絡,我們的關係也由師生之情變成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

雖然國內很早拿到此書的翻譯版權,由於種種因素,中文版一直沒有出爐。如今,此書已再版7次,也有幾國文字的翻譯。Austin教授認為,雖然禪的始祖是釋迦牟尼,今日禪宗的形成和發揚光大,始於菩提達摩的東來,幾位中國祖師的努力,和中國道教的影響。因此,禪宗是中國的寶貴傳統,也是古老的遺產。由於Austin教授非常在意中文版的出版,他一再拜託我完成他的這項心願。他也認為,中文版的翻譯由我來做最適當,因為我有神經科學和腦醫學的專長,對佛學禪宗有興趣,也曾參加過禪七打坐。

Austin教授是國際有名的神經學家,他的成名研究是神經系統的白質疾病,例如羅倫佐症;甚至有一種白質疾病以他的名字命名(Austin disease)。這麼有成就的西方腦醫學教授,怎麼會一頭栽進禪的世界?據我所知,關鍵時刻發生在1974年的年休。Austin教授選擇京都大學的藥理系當客座教授。他被京都豐富的禪文化懾住,並感到好奇,為什麼禪對日本的文化和生活有如此深入的影響。由於日本同事的介紹,Austin教授有緣認識他的老師──小堀松年禪師,而走上漫長的禪修之路。

《禪與腦》是慢工出細活。Austin教授花了約10年的時間構思,收集資料,和撰寫。此書有幾個特色:(1)作者是有名的腦神經科教授,也是開悟的禪修者;(2)此書可說是一位神經科醫師個人的心靈探索,以及專業研究的故事;(3)書中的敘述皆非宗教性。作者嘗試應用現代腦科學的知識說明打坐開悟。

Austin教授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寫此書。他假設,覺醒和開悟的產生是因為人類的腦有明顯的改變。他又假設,先前的打坐訓練會協助腦在這些方向做改變。他說這些話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最近的腦科學研究顯示,成人的腦也具有可塑性。例如,由經驗或習慣形成的神經迴路,可以被新的內在或外在事件加強或減弱。這些腦研究的發現令人興奮。另外,Austin教授為了讓讀者充分瞭解禪與腦的關係,先把通常模糊的禪主題歸納;然後以見證禪經驗的身份表達他個人的觀點,但是仍然保留被宗教和科學視為神聖的基本真理。Austin教授強調,他的觀點不一定正確,還需等待被證實,或加以修改。

《禪與腦》分為八部分:

1.第一部分──開始直指禪。這部分介紹傳統禪和禪來源的看法。作者強調,禪的訓練表示腦的訓練。悉達多王子變成開悟的人是,在他目睹晨星時,他的腦突然改變,是一種持久完美的蛻變。

2.第二部分──打坐。作者強調,打坐是瞭解腦如何運作的重要探針。雖然打坐的文獻很多,很多報導的實驗方法無法令人滿意。因此,這些實驗結果很難評估。打坐產生的感覺運動剝奪,會加強感覺的感受,並增加專心和洞見的頻率。

3.第三部分──神經化。這個部分最長,共有27章,內容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神經迴路,化學傳導物質與系統,大腦的分區與功能,特殊細胞核,高層次功能,等。讀者必須熟讀,才能瞭解腦的運作,禪與腦的相互影響,以及打坐開悟的一些現象。

4.第四部分──探索意識狀態。雖然討論意識,它也談到制約,生物時鐘,情緒的根源,受苦和解脫受苦,和兩個大腦半球的互補功能。讀者必須注意,作者對心-腦問題的態度。正像大部分的神經科學家,Austin也把自己歸類於一元論者,認為腦是心識的器官。關於意識,作者用三個表說明一般的和打坐的意識狀態;意識的特殊交替狀態;和意識的高層特殊交替狀態。

5.第五部分──加速。作者認為打坐初期產生的魔境現象是一種幻覺,可能與內省敏感有關,是打坐如何影響腦功能的極佳例子。古老的禪警語:「正坐,維持張眼」能避免打瞌睡,和減少幻覺。有趣的是,作者認為禪版的微笑,即拈花微笑,比蒙娜麗莎的微笑更細緻。作者認為,早期打坐首先達成的加速,發生在腦的深部和後部;其次,因深入轉變而產生的閃爍洞見,發生在腦的前部,並與皮質聯合區和邊緣系統協調作用。

6.第六部分──入定:專注。內容牽涉內在專注產生的感覺變化,空間變形,定向缺失,周遭幻象,絕對寂靜,失去自我,等。其他問題包括專注的時間和時機,以及無法言傳的矛盾。

7.第七部分──出定:覺醒。在禪的覺醒時刻,洞見智慧的閃現,完成驚人的神經功能整合。討論項目包括真如,時間的消融,恐懼的死亡,見性與月光,黑夜與憂鬱的影響,最後是見性的腦機制。

8.第八部分──朝向持續開悟的階段:存在與超越。作者的想法是,多年的打坐訓練和見性事件,會不斷地消融I-Me-Mine,並捨棄文字思維,色身架構,和精神自我。清淨存在是朝向「究竟未來」和「究竟涅槃」。

現代的腦科學,由於實驗技術的突飛猛進,加上生物學,進化論,經驗哲學,心理學,等的助長,逐漸發展出實質一元論(substance monism),認為意識是腦活動的自然狀態,腦活動才是意識存在和表現的必要且基本的條件。歷史悠久的佛教,內觀身心世界,探討人生宇宙,也深入心意識的領域;佛教認為,我們經驗到的心理和外在現象,雖然似乎可以自我獨立存在(自性存在),事實上,它們必須依靠相關的事件(因緣所生),並受到知覺和概念的影響。因此,佛教並不贊同,現代腦科學的實質一元論。

我覺得,佛教與腦科學對意識的不同看法,目前最大的問題,不是爭執誰是誰非,而是尋找兩派差異的態度和方法。最明智的方式是,兩方不再對立,要合作。佛教可以應用科學客觀求證的方法探討意識和心靈;而腦科學也可以應用內觀或觀照方法做意識的研究。

20世紀開始,當美國的心理學之父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愛丁堡大學演講「宗教與神經學」時,那是很大膽的嘗試,因為公開討論這個題目是當時社會的禁忌。然而到了20世紀中期,宗教界也開始重視腦與意識,以及它們與宗教的關係。1970年代,天主教教皇保祿二世邀請腦科學家探討意識;1980年代,佛教的達賴喇嘛開始定期召開「心識與生命會議」。迎接21世紀的來臨,生命科學的兩個大目標是,人類基因的解碼和人腦的探索。我覺得,意識(心靈)的探索是,人腦探索的最大挑戰,也是最高境界。

我們應該感到欣慰與鼓舞,由於人類文明,科技和科學的進步,加上宗教的普及與薰陶,現在我們能夠進一步探索意識的本質,源頭和種種表現。我們更幸運,科學與宗教已經能夠善意面對,以開放和互相尊重的態度討論意識和人生。我衷誠期望,由於此種因緣際會,我們會變得更有智慧和更加慈悲關懷,並會因此獲得快樂和滿足。

 

(本文作者為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長庚大學神經科教授)

(本文轉載自《人生雜誌》2007年9月號)


迴響(0) | 引用 | 人氣(5620)

引用網址:

回應這篇文章
回應標題
姓名
Email
您的網址
內容
請輸入右圖檢查數字
 


<2024年4月>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目前沒有任何最新活動!
感謝與我們分享美好生命的動物...
(2009/11/10 16:53)
如果我認識這樣的麥可……
(2009/8/3 12:18)
母子天性,其來有自?情緒學習...
(2009/7/13 13:06)
人類生來就是個「變色龍」?「...
(2009/7/13 12:49)
關於嗅覺和氣味的小測驗~氣味...
(2009/5/5 9:01)
最 新 回 應
Re:爬野樹的人
by luo2 ma3 pin in, 10/24
Re:爬野樹的人
by luo2 ma3 pin in, 10/24
Re:感謝與我們分享美好生命的...
by luo2 ma3 pin in, 10/24
Re:用三十年熱情追蹤一本書
by luo2 ma3 pin in, 10/24
Re:感謝與我們分享美好生命的...
by liou2 dao4 xing, 10/5
我的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