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BA辦公室
一個讓所有關心職涯發展的上班族、年輕學子、家長們,暢談辦公室八卦苦水與切磋進步方法,讓大家更幸福、更快樂、更成功的好地方!
線上駐站時間:

格主小檔案

OL女魔頭





<2007年8月>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最新文章
被迫進「哈佛」的天才...
2009/5/19 19:01
《左右決策的迷惑力》...
2009/2/2 16:20
理智幫我們找藉口? ...
2009/1/22 18:20
工商服務時間:想拿好...
2009/1/6 17:22
時機歹歹,裁員減薪是...
2009/1/6 11:40

最新迴響
Re:被迫進「哈佛」的...
by 路人甲, 3/23
Re:經營之神王永慶奮...
by 珍余, 4/5
Re:被迫進「哈佛」的...
by 路人乙, 10/12
Re:「大小通吃」的聰明...
by gtlgtw, 6/25
Re:中廣流行網黎明柔...
by salayray, 6/19

文章分類
略過巡覽連結。


部落格統計
今日人氣: 27 次
累計人氣: 216720 次
文章總數: 35 篇
August 15, 2007
把青春還給頑童(by詹偉雄)
OL女魔頭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8:31:28


 對
很多人來說,蘋果電腦不僅是一部電腦或一家電腦公司,它還是一個科技版的「美國夢」典範──兩個名字都叫「史蒂夫」的年輕人在自家的車庫創業,因為堅持夢想,因為才華洋溢,終而大獲成功。

  蘋果電腦也是「矽谷傳奇」不可或缺的一頁篇章。因為有了一九七六年的蘋果創業,方得以延續一九三四年惠普打下的「車庫傳奇」,接軌九○年代末期eBay、Yahoo!、Google的網路創業潮,把舊金山南端的柳丁園,變成新科技洋洋灑灑一片的今日「矽谷」。

  今日,人們一談到矽谷的工程師與創業家,腦海中總不由浮起「聰明」、「好玩」、「開放」的酷味意象,這和八○年代美國社會對工程師所預設的「科學怪人發明者」的宅男形象,大大不同,而主導這個社會形象改變的力量,不由分說,也是當年那顆有著一窩斑斕彩色、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Logo企業內的員工。

  沒錯,這真是個陽光燦爛的故事;但別忘了,現實人生與商業世界總並非如此順遂,在成功企業的奮鬥章節中,其實隱藏著同等數量(或程度)的自我猶疑、傷感、悲淒與失落,只是它們太煞「學習型」讀者的孺慕之情,因此不得不受到故事作者與編者的割捨。

  蘋果電腦(二○○七年一月已經改名為「蘋果公司」)就是這麼一個張力十足的故事,它以自己一九八○年的成功,對比著一九八五至九七年的空前失敗,再浮凸出一九九八年後一系列「i」創新的大紅大紫,但絕大部分的讀者只記得那些風光的頁面,而刻意忽略難堪的歲月,因為英雄的形象必須是完美的,對眾多財經書讀者而言,他們喜愛「成功告白」遠勝於「挫敗反省」,因為現實世界裡已經挫敗處處,他們寧願吸收那些未必能適用於每一個人的成功配方,而不願傾聽那具有普世性的懺悔告白。

  這就是為什麼市面上的財經書愈來愈難看的原因:它們總嘗試要勾勒出普遍真理,以讓好學的讀者以為遵循,但最終卻落得千篇一律,完全忽略企業經營者、創業家個別的偏執個性、冒險衝動或非理性的欲望,在企業成長中所扮演的角色。但相對地,出版產業裡的另一個出版類型──「傳記書」(biography)卻適時地填補了這個空白,在企業人的傳記裡,我們得以還原歷史事件的真實脈絡,以同理心咀嚼主角人物的決策動機,雖然我們深知無法「有為者亦若是」,但傳記故事最大的魅力不在於「教誨」,而在於「啟發」(inspire),一本好傳記總會激發我們自己的人生創意,而不是吸納我們作為它的信徒與學徒。

  因而,閱讀完這本史蒂夫.沃茲尼克的自傳,一個讀者所可獲得的,將不是那種「又要學習什麼」的焦慮,而是一種輕鬆的、深刻的啟發式冥想。

  我們可以看見蘋果電腦亢奮與猜疑兼具的創業歷程,當然也可體會主角工程師人生中的某些意義空虛和無奈,身為蘋果的共同創辦人,沃茲尼克的身影始終隱居在現任執行長、當年另一個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的身後,雖然是他設計了膾炙人口、首部銷售超過一百萬台的個人電腦「蘋果二號」,但蘋果電腦成立後就定位自己為「行銷公司」,而不是「產品公司」,因此一輩子以「工程師」自居、為傲與為樂的沃茲尼克,在公司內的自我實現企圖其實是處處碰壁的,但這位科技人如何另闢蹊徑,找出自己的生命意義,如何重建科技宅男和社會間的新關係,卻讓我們覺得饒富深意。

  和賈伯斯不同的是,即便創業已超過三十年,但沃茲尼克從未離開過蘋果,至今他仍支領最低階的員工薪水,參與許多工程師研發計畫,也由於他未曾有機會成為公司的決策者,因而他得以自由地享受著創業成功後的許多人生樂趣──包括舉辦兩次大型演唱會、經歷一次飛機失事、結了三次婚、參與過無數次失敗的發明,以及當了十年的義工老師。和賈伯斯宛如F1賽車跑道的一生比較起來,沃茲尼克的一輩子,雖然平淡許多,但卻也更接近台灣科技工程師的生命處境。

  當一個熱愛科技創新、相信科技可以改變人類命運的人,學著走進人群,讓自己與家人、他人都能活得熱情洋溢,此時概念將不再只是方程式裡的抽象符號,而是一個個具體動人的產品,從早年捉弄電話公司的「藍盒子」,到創業代表作「蘋果二號」與最新的iPod音樂隨身聽,沃茲尼克示範的是:創意來自生活感受,來自與他人的互動,而不是一個單單聽從理性分析的結果。

  有了這本傳記,蘋果電腦的神話更真實了,它說明了:人類世界許許多多未盡神聖的個性、動機或意圖,反而有可能催生偉大的發明;而盛大的成功,往往是系列苦惱的開始;當面對一個個人生的苦惱之際,真誠地回歸自我本性中那簡單的善念,也許會讓你眼前一陣柳暗花明。

  台灣的科技工程師們,你絕對該是這本書的第一個讀者!


迴響(0) | 引用 | 人氣(3232)  

引用網址:
站內最新好文
鬧事的老人家多半不自知
2025/7/9 21:36
餐飲的黑暗榮耀 「不當愚...
2025/7/6 6:20
商城撰寫招商計畫書十關鍵...
2025/7/5 9:44
從0開始做品牌 製定自已的...
2025/7/4 10:39
超越《米其林星星》當您站...
2025/6/29 14:38
寵物喪假促進友善職場 「...
2025/6/29 11:43
米其林餐廳的待客服務之道...
2025/6/26 10:38
智能輔具科技發展趨勢
2025/6/24 15:09
高齡社會將是世界當前遇到...
2025/6/24 15:07
百貨設櫃規劃營運策略
2025/6/23 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