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個喜歡看做菜節目的人,有段時間也長期收看《型男大主廚》,每次看節目裡四大主廚之首的阿基師作菜如行雲流水的模樣,都覺得是一種享受,也從阿基師的言談舉止中,感受到他圓融溫潤的智慧。但節目看也就看了,阿基師出過的五十幾本食譜書,我一本也沒買過,看人做菜確實有趣,但如果不燒菜,食譜買了也沒什麼用,況且食譜一向沒有故事書來得好看。
直到去年買了一本商業周刊出的《我相信的事:領悟一句話,人生開始不同》,它是商周雜誌名人小傳的集結,裡頭就有一篇阿基師的報導,講述了他簡單的生平,就連文章題目都下得與眾不同──〈你要在人前露臉,就是要在背後受罪〉,甚得我心。
這篇報導描寫了阿基師年輕時的學藝經驗,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真的非常人所能為,著實令人動容。當時我就想,阿基師真的好適合出傳記哦,以他生命過程的艱辛坎坷,以及如今的傲人的成就,出自傳肯定大賣的!
沒想到上個月偶爾看了一下《型男大主廚》,阿基師居然就剛巧在宣傳他的新書,書名《逆.進 阿基師》也頗為不俗,沒多久我得空逛書店,稍微翻了一下就下手買了。最讓我心動的不是內容,而是編排:
書封軟皮精裝,黑底白字,封面只有一個遠目沉思的阿基師,卻安置得很大氣;沒有花俏的書腰,也沒有一大堆推薦人,實實在在,就像阿基師的人一樣。
內文字夠大,一個題目就占去一頁,一個小標就占了三行,而且每段字數都不多,幾乎不超過五行,段與段之間又有半行寛的空格,我知道這些都是內文字數不多撑頁數的排法,但整體的編排就是令人感覺很舒服,顯見文編美編是有用過心的。
這是編書人最佳的參考典範,現代人不時興讀那麼多字,求的是閱讀的流暢性,尤其是名人傳記,想要入得了普羅大眾的眼,就得把版面弄整齊清潔了。
既然是傳記,讀者總會期待看到主人翁不同時期的面貌,可惜書末附的照片多半是阿基師近幾年來的功績和作品照,若能擺幾張阿基師年輕時的照片,應該很有看頭,不過,我猜是早期相機不多,又因為阿基師長年工作,沒有閒情意致拍照吧!
此外,照片多半偏小,色澤過重,圖說又太多,底色又加了格子線,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擁擠失焦,如果能去掉格線,版面會清爽許多的,對照前文編排的俐落,照片部分何以有這樣的處理,令我十分不解,可說是編排上唯一的遺憾。
但買回家讀了之後,我又得了第二次驚喜,阿基師的文筆竟如此流暢,帶著一股親切自然的韻味,而且文字精簡不囉嗦,從父親反對他當廚師的少年時期、拜師學藝吃盡學徒苦楚、為雙親背上數千萬的債務、到逐漸功成名就,其人生經歷充滿了戲劇性,是個好看的故事。
因為是廚師,書中也不免談到專業廚藝技巧,阿基師以淺顯易懂的寫法,講述了中國八大菜系,將各省料理的專業知識融入自己的故事當中,從一個好看的故事裡還可以學到基本的料理知識,也是額外的收穫。
阿基師的許多想法都很發人省思,我舉幾個自己劃線的段落:
中國人很喜歡說一句話:「盡人事,聽天命。」在我看來,「勤勞」絕對屬於「盡人事」的環節,一個人如果不夠勤勞,怎麼有資格說自己已經盡人事?
做人也不要太厲害,處處都要算計人家,想要占上風,不給別人留餘地,哪天你需要的援手,可能就來自那些你不曾善待的人。
在職場中「廣結善緣」很重要,不過這並不表示要對別人阿諛奉承,而是要成為別人眼中討喜的人。然而,大部分人常會把「討喜」和「討好」混為一談,在我看來,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討好」是從外取巧、刻意營造別人對自己的好感,「討喜」卻是從內心出發,有時甚至要放下身段,跟別人達到最好的共識!尤其剛進一個新環境,如何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個「討喜」的人,更是重要。
不能只是坐在大門口,等待機會進來。因為機會出現的時候,可能就是最不顯眼的時候,你要自己去接觸它、引導它進來。
因為多次負責與政府最高首長相關的國宴,阿基師被媒體冠上「御廚」之名,但他並不居功,而是強調:「……國宴是一個非常要求的餐飲科學,除廚藝上的精細外,更需要的是整體餐會的掌控與節奏,這目標不是我的廚藝有多好就能達成,而是需要整個團隊甚至行政首長身邊幕僚的提點與協助。」
這本書最動人的部分當屬阿基師吃苦當吃補的精神,以及他一路走來謙虛圓融的智慧累積,如同一醰老酒愈陳愈香。這書不到三天就看完,明明不是小說,卻讓人欲罷不能,一頁翻過一頁,加上出色的編排,可做為編書的參考,怎能不成為我的收藏之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