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蘭
我們常在許多成語中看到古人的智慧,但是直到最近才知道它實用的原因。例如現在可在大腦裡看見「殺雞儆猴」的恐嚇效果;過去老師教學生在上台演出前,先在心中把等一會演奏的過程想一遍,現在在大腦中也看到想像可以活化與實做同樣的神經迴路。
殺雞儆猴的實驗是先讓受試者坐在電腦前面,當螢幕出現一個訊號時,就有微電流電擊受試者的手,這電流不大,像冬天在有地毯的房間走路所產生的靜電電擊。實驗者在電擊時掃瞄受試者大腦,發現大腦中負責憤怒、恐懼等負面情緒中心的杏仁核活化起來了。實驗者然後讓他觀察別人被電擊,同時掃瞄他的大腦,發現他的杏仁核同樣活化起來了,他自己並沒有遭電擊,但是他看到別人被電擊時,他大腦杏仁核不但活化起來而且強度與自己被電擊時一模一樣。所以殺雞給猴子看時,猴子知道如果不聽話,下場也會一樣,就乖乖服從指令了。
過去,我們常看到在課堂中,老師懲罰一個學生時,其他學生都低著頭、不敢出聲。現在我們知道他們大腦中的恐懼感與老師打罵自己一樣,難怪美國學校講究教室氣氛,老師不在課堂中罵人,他們把管教孩子的責任交予校長,因為一方面老師只有一張嘴,不能同時做兩件事,罵了這個學生,就耽誤了別的學生的受教權;另一方面,老師一動怒,課堂氣氛不好,人在恐懼時是學不進東西的,從猴子實驗知道,持續的憂傷恐懼會殺死掌管記憶的海馬迴細胞。台灣的孩子大都視上學為畏途,而且越打罵成績越不好,這或許是原因之一。
至於想像力的效力,這個實驗是用幻肢疼痛的病人做的,所謂幻肢疼痛是病人肢體被截後,被截去的肢體仍然作痛,而且會痛到流冷汗。過去對這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情況很不能了解,現在透過大腦造影,知道那是被截肢體神經記憶仍然存在的關係,要去除不存在的疼痛必須先消除心中那個肢體原來的疼痛記憶。
這個實驗叫病人在大腦裡想像移動他會痛的手,但是並沒有真的動它,然後請病人看一些手的圖片,要儘快的判斷各種不同姿勢的手是左手還是右手,每次做十五分鐘,一天三次,另外用一個無頂的方盒中間用一面鏡子把盒子隔成兩半,請病人把好的手伸入盒中,動他好的手,因為鏡子的關係,病人以為他看到的是已經截肢的手,現在正活動自如,一點都沒有痛。十二週後,病人幻肢的痛減輕很多,有一半人甚至整個消失了。
「想像」竟然可以活化大腦實際做那個行為的部位,真是很神奇,難怪古人說「有志者事竟成」,也祝賀人家「心想事成」。原來「心想」真的有移山倒海的功能,把大腦內神經連接改變了。
看到我們的大腦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我們做師長的不要言行不小心傷害到孩子,更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從觀察中留下好的記憶迴路。其實,這不正是「效法先賢」的神經機制嗎?政府現在在推品格教育,或許鼓勵孩子多讀偉人傳記對他品格培養會有益處。
(本文摘自洪蘭新書《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預定2008年5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