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麒
《臺灣大百科全書》監修編審委員會22日舉行成立茶會,邀請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總監修長,希望借重他在學術界的人脈及影響力,號召國內外知名學者一同進行編撰工作。
在地特色為主 台灣大百科成立監修委員會
【記者黃依歆台北報導】《台灣大百科全書》將執行專業版編撰計畫。文建會委託遠流出版社,邀集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等多位學者專家,將於2008年完成前6冊,包括文史哲、地科、地理、語言科目編撰,百科將以「台灣特色」為主展見台灣人觀點,希望藉此建立知識權威,將上傳網路,建立全民智慧資訊平台。
《台灣大百科全書》專業版編撰計畫主任杜麗琴說,之前已存在的《台灣大百科》網路版將持續進行維基百科模式,但專業版紙本的內容由學者專家撰寫,斟酌參考網路意見。現暫定的6冊為6大學門,每門將請6至10人任編輯委員,每冊為36萬至40萬字。
明年年初將可見到第一批編撰成果,將在網路版上作部分批露。
雖然之前文建會宣稱要鼓勵台灣人寫「台灣的維基百科」,號召全民上網貢獻所知,不過,《台灣大百科全書》編撰計畫協同主持人林大溢認為,編百科全書還是專家的事,將會同編輯專家建立「知識架構」,並規劃知識階層關係,邀請最合適之學者撰寫詞條,將來也將把審稿結果放到網路上接受各界意見交流。
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表示,百科全書的編撰需要10年、20年,及至少5億以上的預算,但目前預算僅編列5百萬,預計先行完成6冊。
《台灣大百科全書》是國家文化總體力的表現,希望政府能長期支持。
王榮文說,在歐美地區,百科全書是圖書館、家庭內第一大參考工具,首重深入淺出、迅速查詢,查閱率高但缺少中文資料。杜麗琴強調,《台灣大百科全書》的目標在建立權威、精確觀點,排除以訛傳訛的資訊;將來的遠景希望建立台灣觀點,擴充為台灣種子教育平台。
李遠哲表示,百科全書的作用只是將求知者領進門而已,知識的更新才是長久的方向。另外,《台灣大百科》將來的定位與範圍的界定也值得研議,是希望建立台灣自身知識的編撰,建立全世界獨有的資料庫;還是如大英百科,將全世界知識納入。編撰百科全書幾為台灣史上頭一遭,李遠哲將擔任總監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