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起源的種種假設
世界語言知多少
人造國際輔助語——世界語
漢民族的共同語——普通話
功勞卓著的文言
準確曉暢的白話
「十里不同音」的漢語方言
中國的少數民族語言
語言起源的種種假設
孩子說話是爸爸媽媽教的,爸爸媽媽說話又是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教的……那麼最早的原始人說的話又是誰教的呢?這可是個古老的語言學難題,科學家把它叫做
「語言的起源」問題。
語言的起源和人類的起源一樣久遠。可是,人類用書面記錄的語言材料只有四千年,在這之前上萬年的語言情況我們幾乎一點兒也不知道。所以至今所有關於語言起
源的解釋,都不過是一種假設。有的人提出「感歎說」,認為語言起源於表達感情的感歎詞;有人提出「勞動喊聲說」,認為語言起源於繁重勞動中的喊叫;有人提
出「摹聲說」,認為語言起源於對自然界原有聲音的摹仿;也有人提出「達達說」,認為語言起源於「達達」發聲的舌頭動作和手勢;還有人提出「唱歌說」,認為
語言起源於原始儀式中不清晰的讚歌,等等。所有這些假設都無法通過事實來驗證,因此科學家之間誰也不能說服誰。為避免再發生這樣毫無結果的爭論,國外有家
語言學會在章程中竟明文規定,凡入會者一律不得談論語言的起源。
我國多數專家接受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語言起源說,認為「勞動創造語言」。我們的祖先在生產勞動中與自然災害作鬥爭時需要齊心協力,互相配合,自然就需要用某
種信號把大家的行動統一起來。各種信號如果以一定的聲音為標誌,就成了最初的語言。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群人在一起抬木頭的情景。大家為了統一用力的時機和
方向,不是總要「嗨喲,嗨喲」
地喊號子嗎?這個「嗨喲,嗨喲」在最初可能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可是時間一長,人們一聽到這號子就自然而然地會想起「抬東西」這個意思,於是「嗨喲,嗨
喲」就成了原始的語言。當然,語言的產生還有兩個重要的條件,這就是發音器官和大腦思維的複雜化。勞動使類人猿能夠直立行走,使它們的發音器官有利於發出
各種各樣的聲音;同時,使手與各種事物的接觸更加頻繁,刺激了大腦的機能,促進了思維的發展。
剛剛創造出來的原始語言又是什麼樣的呢?現在只能肯定它是有聲音和有意義的,別的還沒有辦法知道。
世界語言知多少
原蘇聯有個語言學家花費畢生精力學會了一百多種語言,這數目實在多得使人驚訝,然而他僅僅學了世界上全部已知語言的四十分之一!
語言學家一般都能掌握兩門以上的語言,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能精確地回答世界上的語言究竟有多少種。這裡面的原因相當複雜。且不說有許多語言由於地處窮鄉僻
壤,我們至今還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就是已經知道的語言,也往往由於語言學家所用的分類標準不同,得出的統計結果總不能一致。例如我國境內的北方話和廣東
話,中國人認為它們都是漢語,而國外有些語言學家則認為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分別把它們叫做漢語和粵語。
據德國語言學家發表的數字顯示,現在世界上的已知語言共有5651種.其實這裡面有1400種左右的語言不是在歸類上有分歧,就是即將要消亡的,所以語言
學家公認的已知語言實際上只有4200種左右,其中的四分之三語言還沒有相應的文字。
語言的使用範圍有大有小。語言的老大哥是漢語,世界上日常說漢語的人有十多億。語言的小弟弟大概在美洲的印第安部落,那裡的一個部只有幾百人,但他們的語
言卻有好幾種。如果把世界上的語言按使用人數的多少排列,那麼前十名分別是:漢語、英語、俄語、德語、西班牙語、日語、孟加拉語、法語、意大利語和突厥韃
靼語。
人造國際輔助語——世界語
世界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的語言,它們在語音、詞彙、語法上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互相交往十分不便。從17世紀開始,就有人開始設計一種希望人人都能懂的語言,
各種各樣的方案多達近300種,而波蘭醫生柴門霍夫(1859——1917)創製的世界語是最理想、影響最大的一種人造國際輔助語。
柴門霍夫在中學畢業時就完成了一種國際語方案,但他父親命他去外地學醫,並燒掉了他的國際語手稿。但他還是繼續重新設計,在1887年發表了國際語新方
案,創製了世界語。1905年舉行了第一次國際世界語大會,確定他寫的《世界語的基礎》這本書為世界語的準則。隨後,許多世界名著被譯成世界語,也出現了
一大批直接用世界語寫成的作品。
至今全世界已有一千多萬人懂得了世界語。
世界語有28個字母,一符一音,一音一符。語音形式和書寫形式完全一致,詞重音固定在倒數的第二個音節上。不管是誰,只要會背誦字母表,就能正確地讀出世
界語的每一個詞。世界語的詞彙主要由歐洲大部分國家語言中較通用的詞組成,詞根基本來自印歐語系。初創時的900多個詞素大多是采自羅曼語族,一部分采自
日耳曼語族,少數采自斯拉夫語族,有些是特地創製的。每個世界語學者都有平等的權利按照基礎語法自由地創造新的詞語,引進國際通用語,不斷豐富世界語的詞
彙。世界語的語法規則只有16條,整齊簡單,很容易掌握。例如,凡是名詞都有一個詞尾-o,凡是形容詞都有一個詞尾-d,凡是動詞不定式都有一個詞尾
-i,一看就能辨認。
世界語在1906年前後傳入中國。世界語的傳播全靠各民族的自願,它如要真正成為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語,還要由它自己發展的情況來決定。
漢民族的共同語——普通話
相聲大師侯寶林曾經說過一個關於「普通話」的相聲。其中說到有位北京人到上海,向旅館服務員要「麵湯」,結果服務員給他送來一盆洗臉水,鬧了個大笑語。可
見,如果不會說普通話,不但交往困難,還可能誤事。
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認識到,社會交際必須使用一種統一的共同語。先秦時期曾有一種類似「普通話」的統一的、規範的口語,叫作「雅言」。史書上記載,孔
子在讀古書、行古禮時就使用雅言。只是這種統一的口語當時沒有在社會上推廣,以後便消亡了。
現代的普通話是漢民族的共同語。它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不包括北京地方土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普通話在詞彙方面
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但也捨棄了其中一些地方色彩過濃的詞語。如山西、陝西等地人們稱妻子為「婆姨」,北京人稱太陽為「老爺兒」,這些詞語過於土俗,不能
吸收到普通話中來。
普通話的語法以魯迅、茅盾、冰心、葉聖陶等人的著名現代白話作品為規範,並且還必須是這些現代白話文中的「一般的用例」,個別作家、作品特殊的用詞造句規
則,不能作為普通話的語法規範。當然更不能以古代白話文或文言文作語法標準。
與「十里不同音」的方言和「之乎者也」的文言相比,普通話能為各地的人們所聽懂,又與日常生活語言相一致,口頭語言和書面方言基本相同,使人們的交往非常
方便。所以國家規定,學校裡要用普通話教學,大家都應學會普通話。
功勞卓著的文言
《鄭人買履》、《曹劌論戰》、《陳涉世家》這些古代名作,現在的人讀起來感到吃力,原因是這些文章是用「文言」寫成的。
所謂「文言」,是指以我國先秦時代的口語為基礎形成的一種書面語言。先秦時代距離現在已有兩千多年了,當時的書面語言與口語是基本一致的。以後口語不斷變
化發展,而書面語言(即文言)卻因歷代統治階級的提倡、文人廣泛使用而逐步定型,於是兩者就脫節了。事實證明,在口語和書面語的長跑比賽中,書面語永遠是
個笨拙的運動員。儘管它最初和口語一同在起跑線上出發,但是過不了多久,它就被口語遠遠地甩在後面了。到了近現代,文言成了束縛人們思想的東西,所以在
「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提出了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口號,許多人寫出精彩的白話文學作品,從而基本上結束了我國長久以來以文言為主要書面語言的現
象。
文言(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相比,雖然都是漢語,但它們存在不小的差異。這些差異首先表現在詞彙方面。由於社會的變遷,文言文中的一些詞,隨著舊事物的消亡
也變得沒用了,而現代漢語中許許多多的詞,又是文言中所沒有的。即使是同一個字或詞,文言文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也往往大不一樣。如「涕」,今天指「鼻涕」,
在古代則指「眼淚」;「勸」在古代有「鼓勵」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只當「規勸」講了。
在語法方面,文言與現代漢語也有不小的區別。文言在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很少使用,但是某些文言詞語(包括成語)在口語中卻常常用到,如「莫名其妙」、
「豈有此理」、「破釜沉舟」等等,因此我們還要掌握它。我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燦爛的古代文化,大都用文言記載在書籍文獻裡。文言文在保存、傳播我國古代
科學文化知識方面有著偉大的功績。要想瞭解歷史,瞭解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狀況,繼承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還應該會閱讀用文言寫成
的古書。
準確曉暢的白話
白話是以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它又有古今之分。
古白話指的是在唐宋時期興起的一種書面語言,宋代的話本小說和元明清的通俗文學作品,如《水滸傳》、《紅樓夢》都是用古白話寫的。它們是現代漢語的直接源
頭。
現代白話指的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書面語言,它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形成並發展起來的。許許多多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如魯迅、茅盾的小說,冰心的散文,以
及今天報刊雜誌上的文章,都是用現代白話文寫就的。
現代白話語音優美,音節多以元音收尾,一共有四個聲調,以雙音節詞為主,具有抑揚頓挫的音樂性,所以許多外國人聽中國人講話像唱歌一樣。現代白話的詞彙如
汪洋大海,它包括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日常生活用語以及成語、諺語、歇後語、各種行業語,它擁有大量的近義詞,能夠正確表達在意義、色彩、感情等方面的細
微差別,如古代一個「幽」字,籠統地包含深山小路的一切特點,而現代漢語有「幽遠」、「幽深」、「幽靜」、「幽暗」、「幽雅」等詞,表達的意義更加明白、
準確。
現代白話的歷史並不長,只有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它又是從文言佔優勢的環境中脫胎出來的,再加上人們的口語中大多都帶點方言成分,很容易影響書面語。所以,
白話實際上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大量的科技新語、方言語匯、外來詞語以至復活的古代文言詞語都會不斷地進入白話系統。這樣,我們在平時除了要注意讓自己
的語言符合現代白話文的標準之外,還必須牢記一句話——向廣大的人民群眾學習語言。
「十里不同音」的漢語方言
漢語方言十分複雜,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就有「十里不同音」的說法。
漢語方言是和普通話相對而言的,是漢語的地方性變體,可分為七大類。1北方話:分佈在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湖北大部分、湖南西南部、廣西西北部以及華
東長江以北地區,以北京話、西安話、成都話、揚州話為代表。2吳語:分佈在江蘇長江以南和浙江大部分地區,以蘇州話和永康話為代表。3湘語:分佈在湖南大
部分地區,以長沙話和雙峰話為代表。4贛語:分佈在江西大部分地區和湖北省東南,以南昌話為代表。
5客家話: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四川部分地區,以梅縣話為代表。6粵語:分佈在廣東大部分地區和廣西東南部,以廣州話為代表。
7閩語:分佈在福建、台灣及廣東部分地區,以廈門話、福州話為代表。
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其中,語音方面的差異最明顯,每種方言都有各自的語音系統。如在湘語、贛語中,zh、ch、sh與j、
q、x不分,往往把豬(zhū)讀作jū,把處(chù)讀作(qù),把書(shū)讀作xū;在客家話中,則把f與h混同了,把大斧(fǔ)的斧與老
虎(hǔ)的虎、開方(fāng)與開荒(huāng)、公費(fèi)與工會(huì)都讀成一種音。即使是同一方言區,讀音也不一樣。如北京話中有明
確的四聲,但在東北話中,有的該讀陽平的字卻讀作了上聲,如國(guó)讀作guǒ,毛(m(o)被讀作mǎo,等等。
在詞彙方面,同一種事物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名稱。北京說「洗洗頭」,到上海就成了「汰汰頭」;北京的「餛飩」,到了四川就叫「抄手」;「阿爹」一詞,
在浙江嘉興指父親,在江蘇蘇州指祖父,到了廣西博白則指外祖父。
方言的語法差異一般表現在詞序上。如北京話說「把書還你」,湘語則說「書把還你」;北方話說「給你錢」,廣州話卻說「畀錢你」。
漢語方言是漢民族發展不平衡的產物。我國古代各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很不一樣,由於交通的不便,互相之間又缺少交往,語言上出現差異,並且保持下來,就
形成了方言。不過,它們的詞彙和語法基本相同,都屬於同一種語言,都是漢語家族的成員。
中國的少數民族語言
中國境內的語言非常豐富,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據統計,中國的語言正在使用的就有80多種,已經消亡的古代語言更是不計其數。
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回族和滿族一般使用漢語,其他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有的民族還有兩種以上,如裕固族分別使用東部裕固語和西部裕固語,瑤族
分別使用勉語、布努語和拉珈語。中國的全部少數民族語言分屬五個語系。
1.漢藏語系:
壯侗語族——壯語、侗語、傣語、布依語、水語、仫佬語、毛南語、拉珈語、仡佬語、黎語等。
藏緬語族——藏語、嘉戎語、門巴語、珞巴語、土家語、羌語、普米語、獨龍語、怒語、彝語、僳僳語、納西語、哈尼語、拉祜語、白語、基諾語、景頗語、載瓦
語、阿昌語等。
苗瑤語族——苗語、布努語、勉語、畬語等。
2.阿爾泰語系:
突厥語族——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烏孜別克語、塔塔爾語、撒拉語、圖瓦語、西部裕固語。
蒙古語族——蒙古語、達斡爾語、東鄉語、東部裕固語、土族語、保安語。
滿—通古斯語族——滿語、錫伯語、赫哲語、鄂溫克語、鄂倫春語。
3.南亞語系:
孟高棉語族——佤語、崩龍語、布朗語。
4.南島語系:
印度尼西亞語族——排灣語、布嫩語、阿眉斯語等。
5.印歐語系:
伊朗語族——塔吉克語。
斯拉夫語族——俄羅斯語。
此外還有朝鮮語和京語,它們究竟屬於哪個語系,現在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