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ple Day
看完一本書
惆悵許久
放回書櫃
日子慢慢過
書與自己
都有了歲月的痕跡
於是
買新書跟買保養品一樣
安慰衰老
1998年,從巴里島飛回中正國際機場的中華航空676號班機墜毀,是為「大園空難」;柯林頓下令攻擊伊拉克;同年他承認了與陸文斯基的不正常關係;電影<鐵達尼號>奪得十一項奧斯卡獎,風靡全球;我在香港認識了青文書店老闆羅志華,搭乘國泰班機的途中我看的是《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1997英國布克獎得獎作品,印裔英籍女作家Arundhati Roy初試啼聲即勇奪大獎。
來回香港我都是坐經濟艙,無獨有偶的,我都被升等到商務艙,很肯定的跟我哩乘數無關,沒有任何原因,去的時候櫃檯小姐主動吿知:「商務艙還有空位,我將您升等好嗎?」傻瓜才會拒絕,所以,我不是傻瓜;回程的時候,連知會我一聲都沒有就直接升等,無感的我直到登機找不到座位才發現我是商務艙的客人--於是,我將這一切好運都歸諸給《微物之神》,我從台北攜帶的唯一一本書。
兩眼無神的母親痛失幼小的女兒;美麗的妹妹愛上了俊美的哥哥;當他進入她的身體,恐懼便出軌了,生物機能便掌握一切;孤獨又愚蠢的人們只能憑直覺地抓住渺小的事物,龐大的事物永遠潛伏在裡面,微物之神,失落之神:「雞皮疙瘩和突然微笑的神,他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吻她,他就不能和她說話;如果愛她,他就不能離開;如果說話,他就不能傾聽;如果作戰,他就不能贏。」
所有的指示,潛藏在日常微物之間,潛藏在一格一格的櫃子內,潛藏在牛奶杯,在捷運的拉環上,在飛機餐中,在白紙黑字裡,在愛人的頭髮裡。
印度是神秘的,但因為語言阻隔加上非世界文學的主流,好像只有泰戈爾,以及1984年電影<印度之旅>可一窺英國殖民時代的這個古老東方國的象徵,銘刻著在西方炮艦政策下曾經蒙受的文明屈辱,1998年還沒踏上印度國度的我,《微物之神》傳遞了寫實的瑰麗印度,穿過印度國度的崎嶇巷道、房子、河濱、情愛,走上它複雜的單向道,看盡世人對它的嘲弄與對自己的嫌棄--你看,我的膚色,你的膚色。以後我再生為人,我要生成你的膚色。
看完一本書,惆悵許久,放回書櫃,日子慢慢過,書與自己,都有了歲月的痕跡。於是,買新書跟買保養品一樣,安慰衰老。
2008年,格子的書積壓再積壓,裂開了,失落;再也沒有主動升等為商務艙的好事了,失落;蒂坦絲雲頓在電影<全面反擊>Michael Clayton中飾演的冷血律師,大爆冷門拿下奧斯卡女配角獎,失落;原來潛藏在日常微物之後的覺察是失落。十年前我在香港認識的書店老闆、一個理想主義者羅志華,理貨時不慎被書架壓死,十幾天後發出屍臭才被人發現;我得知消息的當下,正在看的書上寫著:「唉,儘管大霧像惡龍一樣俯衝逼近,分解、還原……這事變得荒謬而滑稽。」--《繼承失落的人》The Inheritanve of Loss,史上最年輕僅35歲的布克獎得主,印裔英籍女作家Kiran Desai。
父母雙亡的少女賽伊不得不投靠從未見面、疼愛母狗木特超越一切的老法官外公;伺候老法官的廚子窮盡畢生金錢送獨子到紐約掏金;流竄異鄉的獨子卻兩頭落空的失去了身分--「無法克制對父親的憤怒,因為他將他獨自送來這個國家。但是他知道,若父親沒有試著送他來,他也不會原諒他。」
天啊,人們不願承認的真相,卻在獨處時侵蝕自己的靈魂,產生驚人的力量,希望驅散,卻更嚴重,像木頭趕不走白蟻。
如果微物之神是神秘的,失落之神就是務實的,而且俐落的;兩者共有的是悲傷和智慧,告訴人們就算是生命再疼痛苦楚,也比無感遲鈍的快樂要值得。
十年前,我跟《微物之神》中的主人翁一樣,對人性還有著宛如拼布般的想像,現在卻同《繼承失落的人》裡老邁的法官,逐漸體會「辜負」的普遍意涵,人總是對不同的他方充滿各式各種的渴望,最後卻又在他方徒留惆悵。
1998到2008,我在《微物之神》與《繼承失落的人》兩本書中,看見自己生命的軌跡,我一直以為只是自己幻想的景物,卻透過文字呈現讓我察覺自己看得十分清楚,記住得有那麼多;在錯諤中,我失去了一位朋友--軌跡歷歷,無法磨滅。
還好有書,盡可能地讓閱讀蓋過真實的生活;還好有藝術與自省能力相對等的兩位布洛克獎作家,透過女人的心與筆,在漂泊中珍藏無根的靈魂。
相信2008會是美好的一年,至少我們還有《繼承失落的人》可讀。
(本文轉貼自【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