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古王國建造了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這樣的建築奇跡,卻在繁榮了近1000年後突然崩潰。埃及古王國為什麼會突然崩潰?科學家現在認為,這個千古之謎
或許與氣候劇變有關。是誰得出了這個看似荒唐的結論?它站得住腳嗎?
總督墓葬記錄了“古王國”末期的食子悲劇
大約5000年前,遠在大名鼎鼎的少年法老圖坦卡蒙之前,也遠在埃及豔後奈芙爾提提之前,埃及出現了第一個偉大的文明,這就是考古學家所稱的“古王
國”(也稱“舊王國”)。在這一時期,埃及社會繁榮而穩定,在藝術、建築和文字等方面都頗有建樹,著名的吉薩大金字塔群就是古王國的傑作之一。金字塔是古
王國法老的陵寢,法老企圖在金字塔中永垂不朽。
然而,大約4200年前,在經歷了近1000年的繁榮之後,古王國突然瓦解,埃及陷入持續近200年的黑暗深淵。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古王國的突然
崩潰呢?
傳統理論認為,是法老死後的繼位之爭引發了血腥政治衝突,從而導致了國家的最終毀滅。可是,有人對這種理論表示懷疑,理由是歷史上雖然不乏因權力爭奪
引發嚴重後果的事件,但因此導致國家崩潰的卻不多見。不過,持這種觀點的人卻拿不出相關證據來對此加以證明。
1971年,在埃及南部,考古學家發掘了一座古墓,墓主是距今大約4200年前的埃及古王國末期的一位總督,名叫“安克哈提非”。在這座古墓的墓牆
上,考古學家驚奇地發現了一段用象形文字記述的事件:在古王國末期,整個上埃及(即埃及南部地區)發生了極其嚴重的大饑荒,以至於許多人開始吃自己的孩
子!
如果這段記述是真實的,那麼關於埃及古王國突然崩潰的千古之謎或許就找到了答案。可是,怎樣才能證明這些記述是真實的呢?
一些過分簡陋的古王國墓葬驗證了曾經的災難
直到1996年,相關證據才第一次出現。當時,考古學家在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古王國墓葬。說它們奇怪,是因為這些墓葬
裏的死者僅用草席包裹後淺埋,陪葬物很少甚至根本就沒有。不僅如此,還有多具遺體被堆在一起埋葬的情形。這可與古埃及人厚葬死者的傳統喪葬習俗格格不入。
考古學家一共找到了大約9000具人類遺骸。經考證,這些人都死于古王國末期,而且都是那個時代的窮人。那麼,當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窮人死亡?人們為什麼
會如此草率地安葬他們?聯想到安克哈提非墓牆上的記載,考古學家認為這跟古王國的突然毀滅不無關係。那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災難呢?
眾所周知,古埃及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仰仗於尼羅河一年一度的洪水氾濫。降雨每年都在尼羅河流域引發洪水,從而賜予埃及肥沃的土壤。每當洪水退去後,尼
羅河兩岸的農民就開始耕作。因此,對古埃及人甚至今天的埃及人來說,尼羅河是他們的生命之河,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埃及。那麼,尼羅河氾濫跟古王國的衰敗有關
係嗎?
在西元7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他們每年都在埃及首都開羅的一根柱子上測量記錄尼羅河的漲水情況,這樣的記錄持續了上千年。觀察這些記錄可以發
現,哪怕尼羅河的水位稍稍降低,也會造成很大的災難。例如1791年和1792年,尼羅河洪水的水位只比平均水準低了一二米,卻仍然造成了饑荒,接著發生
暴動,最終引發災難——在得知埃及國力羸弱後,拿破崙趁機大舉入侵埃及。
遺憾的是,阿拉伯人對尼羅河洪水的記錄遠遠不足以回溯到古王國時期,考古學家從中並不能找到古王國崩潰的證據。
埃及最南部的沙漠地帶曾經有人居住過
為了尋找更直接、更確鑿的證據,科學家將目光轉向埃及人生活的另一個核心——沙漠。
今天,偏遠的埃及最南部沙漠是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但是,考古發現,在數千年前這裏卻有人居住,並且留下了痕跡——科學家在這片沙漠裏發現了一些
小石堆,在石堆下有數千塊木炭遺存,這些燒焦的木炭成為最重要的考古證據。通過分析木炭的構造和年代,考古學家證實,在大約7000年前,這片沙漠裏生長
著合歡樹。合歡樹通常只生長在地下水豐富的低窪地或綠洲,這就意味著,當時這裏一定有地下水。進一步的分析表明,當時這裏是一片乾燥的疏木草原,顯然適合
人類居住。後來,氣候逐漸變得乾燥,草原最終變成沙漠,就像古詩人所記述的沙漠化帶來的災難:“全國都變成了沙漠,土地受害,城鎮遭殃,飛沙蔽日,沒有人
能活下來。我們不知道還會發生什麼事。”
草原變成沙漠,這會不會就是古王國分崩離析的原因呢?很可惜,從年代上看,似乎對不上號,因為今天的埃及南部沙漠在4500年前就已經成形。換句話
說,沙漠化早在古王國崩潰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它不可能是古王國滅亡的原因。那麼,古王國毀滅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呢?
答案逐漸浮現。在埃及的鄰國以色列,科學家在一個山洞裏發現了能夠反映古代氣候的獨特標記——鐘乳石。洞穴裏的水全部來自降雨——雨水從洞頂岩石的縫
隙滲進洞裏,溶解石灰石,形成鐘乳石和筍石。在漫長的歲月中,鐘乳石和筍石不斷生長,並在此過程中俘獲古代雨水。古代雨水中含有兩種氧元素——較輕的輕氧
和較重的重氧,如果輕氧所占比例大,說明當時的氣候潮濕,反之則乾燥。科學家提取鐘乳石不同層面的樣本(鐘乳石是逐層生長起來的,每一層代表不同的時
期),用質譜儀對其中的輕氧和重氧的比例進行分析測定。結果發現,大約在4200年前,該地區的降雨量驟減20%,這是該地區5000年來最顯著的一次氣
候改變,而這樣的改變無論發生在哪里,都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雖然以色列的氣候系統與埃及的不一樣,但兩國畢竟是鄰國,因此科學家推測,當時的埃及是否也發生了氣候突變,而且是劇變,從而引發古王國的崩解?在古
代,連續幾十年的全國性降雨減少無疑會帶來大旱與饑荒,從而影響很多人的生存,繼而引發國家的滅亡。
全球性的氣候劇變對埃及影響尤深
有關埃及古王國時期氣候劇變的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證據,竟然來自冰島!有科學家在冰島的冰山中發現了黑色條紋,並證實是由當地火山爆發時噴出的黑色灰塵
形成的。科學家繼續追蹤冰山離開冰島後在北大西洋向南漂移的旅程。
我們知道,漂流的冰山在抵達較溫暖的水域後就會融化,其中的灰塵顆粒將沉到海底,最終混入逐年堆積的海底沉積物裏。科學家在全球海洋中採集了幾千條海
底泥柱,其中包含著過去一萬年中的沉積物。結果發現,在來自北大西洋的海底泥柱裏包含著火山灰。這可讓科學家們大吃一驚——在很偏南的地方居然也找到了火
山灰,也就是說,冰島的冰山在融化之前已經漂移了很遠的距離,這就意味著當時的氣候一定非常寒冷,應該屬於小冰河期。
科學家更驚人的發現是,這種小冰河期具有明顯的週期性,大約每1500年會發生一次,每次持續幾百年。那麼,這個氣候變化週期與埃及古王國的饑荒有關
係嗎?大有關係——其中一個小冰河期正好出現在4200年前。當時北大西洋的水溫很低,所以冰山一直漂到了愛爾蘭外海。小冰河期在造成整個歐洲嚴寒氣候的
同時,也讓埃及遭遇了嚴重的饑荒。這,難道只是巧合嗎?
文明的崩潰似乎在一刹那
科學家繼續搜索世界其他地區的氣候記錄,尋找從花粉、泥土到冰中包含的古代氣泡等種種證據,結果都印證了4200年前的一次劇烈的氣候變化。尤其是通
過分析深海沉積物,科學家發現,當時的氣候變化不僅來得很突然,而且影響範圍很廣,堪稱全球性事件。科學家還推測,當時的埃及可能受害尤深。為什麼這麼說
呢?
1999年,考古學家在對埃及南部的一個古王國城市遺址進行發掘時,在一座神殿的牆角下發現了多具人類遺骸,其中每具骸骨上都留下了被屠殺的痕跡。
經過多年發掘,到今天,在這裏已經發掘出了好幾千具遺骸,其中有一些讓考古學家困惑不解:有3組遺骸呈扭曲姿態:一個老年男性壓在一個老年女性的上
面,而後者又壓在一個小孩的上面;有一個成年男子趴在一截斷牆上,被碎石壓著,在他的旁邊有兩個男子,中間夾著一頭動物;在神殿的正前方,有一個少年趴在
地上,他已經身首分離,好像是被砍了頭一樣,在他的手裏還抓著一隻老鼠,看上去他當初可能正在奔跑……
至今,考古學家仍然不能解釋這裏當初究竟發生了什麼慘劇,但他們相信,一定發生了嚴重事件,導致這些人慘遭橫禍。
上面這個慘烈的發現耐人尋味,似乎說明了什麼,但仍然無法作為古王國滅亡原因的直接證據。要想證明古王國的崩潰確實是由氣候突然劇變所引發的或大大加
速的,就必須找到更直接的證據。換句話說,就是要找到能證明埃及的“生命源泉”——尼羅河當時持續數十年水量不足的證據。
法克魯姆湖為何消失得無影無蹤
最終,科學家在法克魯姆湖中找到了這樣的證據。
在埃及古王國時期,法克魯姆湖有支流跟尼羅河直接相連。每年尼羅河發洪水時,法克魯姆湖的水量會隨之增多,湖的面積也會相應擴大。如果能知道在古王國
崩潰之前這個湖的面積有多大,就能瞭解尼羅河當時是否嚴重缺水。怎樣才能知道湖面積當時有多大呢?方法就是研究湖底的淤泥——沉積物。
不難理解,每個時期都應該有自己對應的沉積層,而且由上往下,越深的沉積層所對應的年代越早。然而,讓科學家困惑不解的是,儘管歷史記錄表明這個湖早
就存在,但無論他們怎樣尋找,都找不到古王國末期所對應的沉積層,就仿佛當時這個湖根本不存在。科學家絞盡腦汁,最終恍然大悟:找不到古王國的沉積層,只
能意味著這個湖當時完全乾涸了,沉積物被風蝕殆盡,因而如今無從找到。
偌大的湖在當時竟然會完全乾涸,這說明當時尼羅河的水位的確非常之低,以至於無法再向法克魯姆湖供水。這一發現的含義不言自明:全球性氣候災變,導致
尼羅河年復一年越來越缺水,埃及古王國大片土地沙漠化,整個國家由此陷入大饑荒,一個偉大的古代文明隨之崩潰。
如此看來,安克哈提非墓牆上的記述的確是真實的,持續幾十年的大饑荒導致人吃人也不足為怪,因為由大饑荒造成的人吃人現象在歷史上並不鮮見。作為埃及
古王國崩潰過程的生動寫照,這段記述帶給後人的一大慘痛警示是:一定要注意防範氣候災變帶來的可怕後果。
-相關鏈結
以金字塔為標誌的埃及古王國
標誌著下尼羅河谷區域達到文明高潮的三個王國時期分別是“古王國”、“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其中,古王國(也稱舊王國)時期通常是指西元前第3
個千年,當埃及達到第一個文明巔峰時,在古王國時期,埃及人建造了大量的法老陵寢——金字塔,因此古王國時期又被稱為“金字塔時代”。
古王國的第一個著名法老是第3王朝的卓瑟王(西元前2630年~西元前2611年),他下令在都城孟菲斯的衛城薩卡拉建造了一座階梯金字塔。
古王國達到登峰造極的時期是在第4王朝,這一王朝始於斯奈夫魯法老。他使用比前面任何法老更多的石頭建造了3座金字塔:美杜姆金字塔(現已坍塌)、彎
曲金字塔(位於達哈蘇)和紅色金字塔(位於北達哈蘇)。
第5王朝始于烏瑟卡夫法老,他啟動的改革弱化了法老和中央政府的權力。
考古學家認為,對古王國造成致命一擊的,是西元前2200年~西元前2150年之間連續50年的降雨量劇減引發的長時間大旱:大旱阻止了尼羅河正常情
況下的漲水,從而引發數十年全國範圍的饑荒和紛爭,最終帶來古王國的終結。(程輝/編譯 摘編自《大自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