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五帝本紀》雲:“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從歷史角度上說,除禹為夏朝黃帝外,其餘自堯、舜顓頊、帝嚳上溯到黃帝、炎帝都
不是國王或皇帝的稱號,而是部落或部族首領的稱號。
黃帝族人丁極其興旺,他的後代越來越昌盛,而且長期居於統治地位。據《世本》記載:黃帝、炎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契等族的後代,佔據152個屬
地,組成152個方國,包括875個氏。
800多個氏中,有一部分在後來被淘汰了,有的被簡化了,絕大部分被簡化為單姓,少數保留為複姓。現在社會上存在的姓,90%以上包括在這800多個氏以
內。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昔三代之居,皆有河洛間”,而相當於炎黃二帝以來的新石器文化序列:裴李崗文化、仰紹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均在中原河洛
地區形成並向周邊擴散的。河洛先民,或避戰亂,或遭貶謫,或因戍邊,幾次成群結隊南下,更多零星移居。
陳姓是台灣的第一大姓,約佔台灣總人口的12%多一點。 台灣陳氏族譜記載著入台始祖跟隨鄭成功收復台灣的陳永華和陳澤。
林姓,是台灣第二大姓,佔總人口的5%。林姓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殷代,得姓於周朝初年,得姓之祖,則是殷代紂王的叔父比干的兒子林堅。福建的林姓,自
唐代便已稱盛,他們的南遷始祖,是在晉室東遷時從河南固始遷到江蘇然後輾轉到福建開基.
黃姓,是台灣第三大姓,佔台灣總人口的5%強。台灣黃姓家族所供奉的始祖是青史垂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曾任楚國之相的黃歇。黃歇有13個兒子,分衍各地,
南方及閩粵及台灣的黃姓是其第13個兒子的後裔。
鄭姓是台灣第12大姓,但人們往往把它排在前幾位,這與鄭成功收復台灣功高業大,被人景仰有關。
這個跟台灣開發息息相關的家族,在血統上也是使每一代子孫都引以為榮的,他們一脈相承自3000年前的姬周王室。
周宣王姬靜把弟弟姬友封邑在鄭,郎鄭桓公,鄭桓公姬友便以鄭為姓,世代繁衍。 鄭國在今河南新鄭市,這里便是普天下鄭姓的根源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