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夕陽紅
本部落格為歷史部落格,提供大量史料為今日紅塵之鏡

格主小檔案

殿中侍御史





<2009年3月>
22232425262728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最新文章
神聖羅馬帝國
2010/4/18 9:50
趙飛燕
2010/4/17 15:52
晚清王府生活:王爺過...
2010/4/16 9:48
浪漫文優的司馬相如
2010/4/15 9:47
鐵齒銅牙-紀曉嵐
2010/4/14 9:45

最新迴響
Re:「禮運大同篇」究...
by JAMES, 7/30
又是抄人家的
by 文管者, 10/22
文抄公
by 鄭襲, 7/31
Re:日本佛教(Japanes...
by HOWEN, 6/23
Re:金門「213事件」
by lenny, 4/3

文章分類
略過巡覽連結。

我的連結
天使的咖啡屋
天使的遊戲城堡
貂來好運
天使的翅膀
創業投資城
天使溫暖的家
部落格知識家

部落格統計
今日人氣: 98 次
累計人氣: 904779 次
文章總數: 632 篇
March 28, 2009
張騫
殿中侍御史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0:22:57
1. 張騫出使西域的背景:
漢初時的西域是指蔥嶺以東地區。漢武帝曾遣兩騫兩次出使西域,以下簡述其出使背景:
1. 洗雪國恥
漢初國力不足,高祖至景帝被迫採取和親政策。到武帝即位,漢室經過6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強盛,乃欲討伐匈奴,一雪數十年來的恥辱,並以絕邊患。
2. 結盟西域
漢武帝欲與大月氏、烏孫等西域國家結盟,夾擊匈奴,實行以夷制夷,牽制匈奴,斷其右臂,以收遠交近攻之效,乃遣張騫出使西域。
3. 炫耀國威
漢武帝雄才大略,欲在西域宣揚國威,但對西域不甚了解,故派使臣刺探西域情況。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雖未能成功,但卻加深漢室對西域各國的認識和溝通,有助中西交通的展開

2. 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經過:

第一次出使目的
漢武帝欲一洗漢室對匈奴和親的恥辱,積極對匈奴用兵。因聞匈奴殺大月氏王,且以其頭為飲器,大月氏被迫西遷,深存復仇之心,於是募人出使大月氏,以聯絡大 月氏夾擊匈奴,斷匈奴右臂,張騫乃應募前往。

第一次出使經過

1. 中途被俘
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張騫率領百餘人從隴西出發,剛出河西走廊,不幸被匈奴所俘,留居匈奴12年。
2. 結盟失敗
張騫不辱漢節,最後伺機逃脫,輾轉經烏孫、大宛、康居而抵大月氏。時大月氏已重新在中亞建國,土地肥沃,不願再和匈奴為敵,張騫求盟失敗。
3. 重返故土
張騫在大月氏一年多,無功而還,在回程中又遭匈奴拘獲,扣留年餘,後乘其內亂,逃返長安。時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這次出使,歷時13年。

第一次出使結果

張騫雖然未能聯絡大月氏,但此行獲得不少有關西域的資料,加深漢室對西域的認識。張騫出使大月氏時,得悉中國西南有路可通西域,遂促使武帝遣使通西南夷, 欲打通往大夏之路,但沒有成功。

第二次出使目的

漢武帝派衛青出兵擊敗匈奴,取得河西之地,於是再派張騫出使烏孫,欲說服烏孫東歸河西故地,與漢聯親,共抗匈奴,並欲加強與西域各國聯繫。

第二次出使經過

1. 求盟不遂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張騫率領副使及隨從300多人,帶備大批金銀玉帛,出使烏孫,欲與烏孫結盟。可惜烏孫王年老,且不知漢之虛實,加上其地與匈 奴相近,不敢與匈奴為敵,求盟失敗。
2. 聯絡各國
張騫求盟不成,於是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等國探訪。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張騫偕同數十名烏孫使者返回長安。這一次出使歷時5 年。其他副使亦帶同各國使者陸續回國。

第二次出使結果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亦未能成功游說烏孫共抗匈奴,但卻與西域各國加強了聯繫,從此西域與漢室不斷有使者往還,打通了中西之間的交通,故史稱張騫出使為 「鑿空」。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雖未能成功,但卻加深漢室對西域各國的認識和溝通,有助中西交通的展開。

迴響(0) | 引用 | 人氣(1243)  

引用網址:
站內最新好文
人際關係中培養富有同理心...
2024/12/2 14:55
創傷知情照料)四要素與創...
2024/12/2 4:30
這關我啥事,請問
2024/11/19 15:27
失去寵物的悲傷剝奪-允許...
2024/11/4 0:15
寵物老齡化的照顧技巧
2024/11/2 12:15
寂然不動──人間無事人
2024/10/29 19:09
貓經濟-台灣寵物產業的下...
2024/10/6 23:06
羅馬的 mix and match
2024/10/5 17:36
義大利 Cusin
2024/10/1 21:31
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便是幸福
2024/8/31 12:20
My Blo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