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決策的迷惑力:聰明人為什麼會做傻事?》的作者歐瑞‧布萊夫曼,
在Booknet上有一段自推新書的短片,在此有Youtube連結可分享,
內容大約把這本書的重點都講到了,也可親見這個寫過《海星與蜘蛛》的作者歐瑞,也就是兄弟檔間去唸商的那一位的風采。
從短片中觀來,歐瑞談吐蠻有條理,只可惜沒有把書裡常見的幽默筆調轉化到節目裡,可能是時間不夠吧(謎之音:無從得知這對作者兄弟檔哪位是哥哥,哪位是弟弟,希望有人可以解答一下)。
原版本是英文,以下是OL魔女自己快速翻譯的內容,可能不完全正確,請參考囉。
.....................(以下是短片旁白內容)..........
《左右決策的迷惑力》一書主旨說明,
一些很有理性的人們,
為何做出非理性決定?
作者歐瑞與朗姆認為,
某些心理迷惑力,
會誤導人做出不正確的判斷與決定。
(BNET節目片頭)
為何人們很難賣出套牢的股票?
或者結束一段痛苦的戀情?
為何有些人在做決定的當下,
會把多年經驗與知識丟到窗外?
為什麼我們會漠視真相,
即便事實就擺在眼前?
我和我兄弟朗姆,
從小就對這些問題感到好奇,
終於,我們從多方面展開研究,
包括了心理學、
行為經濟學、
組織行為學等等領域,
最後,我們有了驚人的發現,
以下便是一些研究成果:
迴避損失與承諾心態
西元1977年3月22日,
非洲加那利群島中的泰納萊夫島,
當地午後天氣濃霧瀰漫,
身兼荷航飛安執行長的機長范讚騰,
正駕駛著荷航4805班客機回返荷蘭,
卻因恐怖份子襲擊預警而中途轉降此地。
錯過了一次次的起飛時間後,
他擔心將會依「強制休息時間」規定休息,
意即旅客與機員必須困在機場過夜,
結果做出難以置信的決定:
他竟在沒取得塔台許可下起飛。
這是此趟飛行中最不理性的決定,
結果導致機上584人喪生,
造成航空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飛安意外。
他的腦中當時到底出現什麼問題?
答案是:「迴避損失」的迷惑力,
當人們發現即將會有損失,
通常會過度反應,
很諷刺地,往往會導致更大的損失。
簡言之,范讚騰機師不願忍受任何損失,
結果卻在過程中,失去了一切。
迴避損失,常常和「承諾心態」相伴出現,
承諾心態意即堅持不願改變一個行動,
卻不論它是否真的管用,
只是因為自己已經花了許多時間、金錢與力氣。
診斷偏差
約夏貝爾是全球最知名優秀的小提琴家之一,
當他拿著價值350萬美金的史特拉瓦底里名琴,
以平凡裝扮在華盛頓特區地鐵地下道演奏音樂,
還正值尖峰時段,竟極少人發現。
在世界另一端,
一位籍籍無名的人類學家在拍攝節目中,
發現了前所未有的新人種:哈比人。
哈比人存在於三萬年前的熱帶爪哇島,
頭型尺寸比現代人小一半。
儘管有許多科學化證據,
整個人類學界還是不肯接受哈比人這個發現,
堅稱他只是不健康的一般人。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犯了「價值標籤」的錯誤。
意即把某個人或事物標上某個特定價值,
導致人們改變對它們的觀感。
約夏貝爾看起來像無名音樂家,
儘管他演奏出一流的音樂,
人們寧願相信他們看到的,勝過聽到的。
團體動力學
美國學者艾許做過一項突破性心理實驗,
是請求實驗對象指認出,
與圖中這三條線中某一條一樣長的第四條線。
但實驗對象不知道,
房間裡的其他人其實都是雇來的演員,
他們全部故意指向同一個錯誤的答案。
驚奇的是,輪到實驗對象回答時,
他開始懷疑自己的看法,
轉而跟隨團體的抉擇。
高達75%的實驗對象,最後選擇了錯誤的答案。
這是團體動力的負面效果。
有趣的是,只要在團體中增加一點不同的聲音,
在艾許的實驗中,是增加一個新演員
提供正確或不同的答案,
這次,當這個異議人士提出意見後,
大多數的實驗對象就願意說出正確答案。
看看團體動力的實驗,再看看最高法院的運作方式,
會發現,異議之聲有助於培養健康的團體動力環境。
在許多組織中,都傾向排擠異議人士,
認為他們難搞、意見太多,
他們不應該這麼想。
這些異議份子其實是做決定時的關鍵角色。
迷惑力的解藥
每個受過訓練的救生員都會告訴你,
當你掉進海水被潮流拖走,
要逃脫,不能跟著潮流游或與它對抗,
而是與海岸線平行橫著游,
直到你脫離潮流路徑。
同樣地,當你遇到迷惑力這種心理暗流,
最好的對抗方式,就是別跟隨自己的直覺。
哪些步驟可以讓你避免迷惑力的影響?
以迴避損失為例,
擬定長期計劃,
可以讓你以較大格局看事情,
把可能的損失看成一次小失誤。
至於那些認不出約夏貝爾的人
要破除這種價值標籤的迷思,
就得觀察到他是什麼人,
而不是只察覺他表面上看起來是什麼人。
你必須承認自己的第一印象有錯。
在團體的環境中,
只要讓一位異議人士出現,
就能讓整個團體做出更理性的決定。
不同意見未必對,
但是會讓群體的視野更寬廣。
以上只是《左右決策的迷惑力》的一些例子,
希望你會喜歡此書,
並且找出自己曾犯過一些迷惑力謬誤,
下次以更好的方式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