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大學、交通大學副教授
尤克強
在這個數位革命、全球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任何學生和專業人士都無法承擔停止學習的後果--倒不是因為他的智商在退化,而是環境變化得太過迅速,以至於他原先具備的智能已經不再足以應付競爭了。「不管幾個笨蛋加在一起還是笨蛋」,一個充滿笨蛋的組織也就必然要面對衰亡的命運。可見「學習」在今日的企業生存和個人事業中是多麼地重要了!
但是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有限,而需要學習的東西又太多,唯有學習效率高的人才能在同樣的時間壓力下脫穎而出。曾經擔任日本小泉內閣金融、經濟、總務等大臣的竹中平藏先生所寫的這本有關學習方法的書,二○○八年十月在日本出版迄今一直暢銷不衰,就是因為他大力標榜「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換言之,學習固然重要,但是「聰明學習」更重要--Just to learn hard is not good enough, one has to learn smart. 所以每一個學習者都應該先學習「聰明學習」的方法--這個訴求果然很聰明地勾起了讀者的好奇心。然而上班族和學生、主管和員工,每一個人學習的領域和目標都不一樣,怎麼可能會有「大小通吃」的聰明學習法呢?
竹中先生的高明之處就在這裡:他先設計了一個學習矩陣,把學習的範圍分成記憶的學習(A)、工作的學習(B)、興趣的學習(C)、和生活的學習(D)四個區塊。這樣一來,許多困惑學習者的現象就能雲開見月了。譬如擅長A類學習而被視為優秀學生的人,在實際進入職場擔任主管的時候,可能會因為缺乏判斷力(B)和果決(C)而顯示出不適任;而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面對不同的挑戰,也必須調整在這四類學習領域的時間分配和優先順序。因此學習者必須因時制宜利用不同的學習策略,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這本書的價值並不止於抽象的理論,作者分別在基本學習法、記憶學習法(A)、經濟學習法(B) 、英語學習法(C)、生活學習法(D)五個面向,根據自己的經驗提煉出具體可行的心法--亦即關鍵態度,讓讀者能夠有效地遵循。我把他的心法和我自己數十年來的學習經驗做了一番印證,覺得十分中肯受用。竹中先生觀察到:人本來就容易耽於安逸,如果不設定期限,學習引擎就不會發動,所以最好先設定終點,然後往回推定每月或每周的目標,就可以按表操作了--的確一針見血道出許多失敗學習者的「心障」。
作者坦率地指出:所謂資格考之類的讀書,不過是測試記憶力的戰爭:想要提高分數,除了反覆練習沒有其他良方。而在英語學習法上,作者一針見血地挑明ESL「英語是第二語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和EFL「英語是外國語言」(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不同。對多數日本人而言,應當把英文當成「外國語言」來學習,而不要浪費時間在效率不佳的「第二語言」的教材和方法上。這個觀察真是深獲我心,因為英語在台灣的使用情況和在日本很相似,我曾在許多場合呼籲台灣的英教學者費心發展適合台灣環境的英語學習教材,不要過份依賴進口的「第二語言」教材。但因人微言輕,這個呼籲一直未受重視,至今仍少見正統英語學者願意把時間精力花在編纂「外國語言」的教材上。竹中先生堅定地主張讀出聲音背誦英語演講是鍛鍊「外國語言」的基本功,我也高高舉起雙手贊同。
有趣的是竹中先生根據自己多年被批判的經驗,歸納出三種批判者的類型:「為反對而反對型」(永遠的反對)、「永遠的真理型」(忠誠的支持)、「貼標籤型」(妄下激進的定論)。他認為批判的基本原則是「提出具體的對策」,不然就會像「植物學家對園丁的指指點點」,永遠是一些「搞不清楚狀況的廢話」罷了。具此檢視我們台灣當前的「名嘴亂象」,我亦不免莞爾。
作者在結束本書前提醒學習者要能成為「傾聽」和「誇獎」的高手,誇獎別人時也等於傾聽自己,方能克服學習的孤獨--這是近乎哲學的思考了。他提醒年輕人「別急著辭職」,因為「小鳥要在逆風中才能起飛」:要有強韌的意志力告訴自己:「你能做到(You can do it.)」。總之,竹中先生的這本書不但理性地解析「聰明學習」的方法,也感性地激勵了學習者的熱情,難怪會受到日本讀者如此高度的肯定了。
【推薦人簡介】本文作者尤克強現為元智大學、交通大學副教授,業餘英詩翻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