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克塞華曼(Sacsayhuaman),是一座宏偉的巨石堡壘,
位於印加帝國都城「庫斯科」西北方,海拔3701米。
這裡的巨石,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卻十分精確的嵌合在一起……

(橙色,為印加帝國的版圖)
【祭祀中心】
薩克塞曼華,始建於1471年(明憲宗,成化七年),歷經50餘年完成。
這裡是祭祀中心,也是堅強的堡壘;
鋸齒形的巨石牆,當敵軍攀爬石牆時,防衛者可從側面攻擊。
(薩克塞曼華平面圖。
1,為圓形塔;2、3為矩形塔)

(圓形塔遺址)
【俯瞰首都】
薩克塞華曼的含義是『山鷹』。

黃色區域為古庫斯科城,形狀像一隻美洲獅,
薩克塞華曼(紅箭頭處)位於美洲獅的頭部,可俯瞰庫斯科城。
【謎】
薩克塞曼華距離採石場約20公里。
印加人不懂輪子和滑輪的概念,也沒有馬和驢,
這些巨石是怎麼切割?怎麼運送?又怎麼一塊塊放上去?
至今還是個謎。
1950年,庫斯科地區發生強烈地震,許多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建築頹然倒塌,
而此堡壘卻依舊雄視四方,可見石塊堆放之穩固。
【只剩五分之一】
薩克塞華曼,也是當年印加人抵抗西班牙人的重要據點。
印加帝國被西班牙人征服後,這裡遭到極大的破壞,
大部分的石塊被搬去庫斯科城內修建教堂。
目前,只能看到原址的五分之一。

(中央,為薩克塞華曼最大的石塊)

(石牆上,當地動物的圖像。上圖,為羊駝;下圖,為美洲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