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伸展台
遠流第二所沒有圍牆的學校

‧遠流博識網,會員享購書優惠!
 
帳號:
密碼:
驗證碼:
 
略過巡覽連結。
略過巡覽連結。
今日人氣: 32 次
累計人氣: 576075 次
文章總數: 203 篇
新書不落國 > newbooks > 2007年 > 9月 > 28日
September 28, 2007
創意十大問題‧科學百種解題/詹志禹
遠流書蟲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0:38:36

 

  Todd Lubart是一位新銳學者,曾在2001年獲得美國心理學會頒給傑出年輕學者的柏蘭獎(Berlyne Award)。他與Robert Sternberg聯手打造「創造力的投資理論」,在心理學界廣為熟知,兩人的共同著作《不同凡想》(洪蘭譯,遠流出版)在台灣亦廣為流傳。

  由於我預期本書將有許多嶄新的觀點,當遠流出版公司邀我為本書寫一篇導言時,便欣然答應。不過,當我讀到第二章結尾談到「教育程度」與「創造力的聲望」時,我便開始後悔,因為我發現這兩者的關係是一個圓頂穹廬的形狀,在大學程度時爬升到頂點,在博士程度時又降回谷底。當我讀到第七章談「成人的創意發展趨勢」時,我又更後悔,因為我發現一個人進入中年期以後,會在某些領域降低創意作品的產量,只是每個領域下降的年齡點和速率都不一樣。這些資料引自著名的學者D. K. Simonton,再度引起我回憶並審視幾個不敢面對的真相。創意需要一些直覺而自然的動力,但教育程度越高或年齡越大,也許對知識或智慧有利,卻不見得對創意有利。

  八月二日各大媒體上有一則新聞可作為對照的案例。工研院舉辦的「U19」(十九歲以下)創意競賽,有位小學四年級的小朋友周靖,以一件「外出自動餵魚器」,在上千件作品當中脫穎而出,獲得「未來生活小發明」類全國第三名。她利用手機的震動功能,結合紙杯與厚紙板製作的特殊座臺,就能在外出旅行時,遙控家中的餵魚器。從本書的觀點來看這個案例,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第一,她的作品有創意嗎?創意在哪裡?手機本來就有震動功能,把這個功能應用在遠距餵魚,算不算創意?這是有關「創意」的定義問題。

  第二,她的智力(不只是智商)有比同儕高或低嗎?她的內在知識結構及訊息處理過程扮演了何種角色?這是有關產生創意的各項認知條件的問題。

  第三,她有什麼特殊的人格特質?她會像一般女生愛漂亮嗎?還是愛冒險?她為什麼要發明這個餵魚器?只是好玩、有趣?還是有某種關懷(她說是因為旅行回來後發現魚兒餓死感到心疼)?或是為了得獎?本書把這類研究觀點稱為「意圖性」觀點。

  第四,她在設計和工作的時候,處於什麼情緒狀態?聽著音樂快樂工作嗎?快樂的時候比較有創意嗎?苦悶或悲傷會促發創意嗎(文學領域中就有一派認為文學是苦悶的象徵)?創作的過程和情緒如何共鳴?這類問題都涉及情緒和創意的關係。

  第五,她的家庭和學校產生何種影響?父母與教師的管教態度如何?工作場所如何?網路、大眾傳播與社會文化對她的影響如何?這些都是有關環境影響力的問題。

  第六,她如何發現問題?經歷過什麼困難?嘗試過哪些錯誤(她曾經設計過滑坡式的餵魚器,但手機卻容易滑進魚缸裡)?是否有經過潛意識的醞釀?有頓悟的經驗嗎?有評估的思考嗎?這些都是有關創作歷程的問題。

  第七,她是小學四年級,創造力剛好處於文獻上所謂的暫時性衰退時期(第一次是3~5歲,第二次是9~10歲,請參見第七章),她是例外嗎?還是文獻上有問題?理論上怎麼說?小時了了,大「亦」必佳嗎?或大「未」必佳嗎?在不同的創作領域,會不會有不同的發展趨勢?這些都是有關創造力的發展問題。

  第八,她是資賦優異的特殊兒童嗎?一般兒童也能創造嗎?每個人都有創造力嗎?創意是一種程度的不同或是一種類別的差異?她會在每一個創作領域都有創造力嗎?還是只能在多元的智慧或領域當中選擇一、二樣表現創造力?這類問題都涉及創意表現的多樣性。

  第九,她的身心健康如何?有人說天才和瘋子只是一線之隔?真的嗎?本書(第九章)分析了兩個例子:文學家巴爾札克(H. de Balzac)和諾貝爾獎得主納許(J. F. Nash)。然而,各種創作領域的天才都和精神疾病有關嗎?還是只有少數領域?各種精神疾病都和創造力有關嗎?還是只有少數幾種疾病?這些關係有多強?有多弱?這些問題都是正常人很喜歡問的問題。

  第十,她為什麼被評定為第三名?評審團根據什麼指標或原則來評量她的作品?目前學界有哪些方式可以用來評量作品的創意或個人的創造力?甚至評估組織環境或文化氛圍當中與創意有關的條件?這些問題都涉及如何評量創意。

  把周靖換成李安、朱銘、畢卡索或愛因斯坦,我們都一樣可以提出這十大(類)問題,這就是本書所要處理的十大基本問題,作者以科學的態度、多元的角度、廣泛的證據和深入的探討,整理西方心理學界到目前為止所累積的研究成果。他這本書至少可以滿足社會上在探索創意時的兩大基本需求:「入門」與「科學性」。

  無論東、西方社會,大眾在瞭解創意/創造力時,主要都是透過一些通俗、實用取向的作品,例如各種介紹思考技巧或創意技法的書籍;但是一些科學家、教授、大學校長或求知態度比較謹慎的人,就會質疑說:「創意/創造力」究竟有沒有科學基礎?教育部顧問室在台灣地區推動「創造力教育中程計畫」時,就曾經遭遇過這個問題,所以和《科學人》雜誌合作出版過專刊,嘗試回答這個問題。現在,這本書也提供了一個明確、肯定的回應。

  本書譯筆謹慎,可讀性高,唯若干援引實證研究的內容,涉及研究方法與統計概念,雖然沒有數學公式,讀者可能還是需要一些背景知識,才能深入理解。關於creativity一詞,的確沒有單一適當的中文詞彙可以翻譯;指「人」的性質時,似乎翻成「創造力」比較適合;指「事物」或「作品」的性質時,似乎翻成「創意」比較適合。語言的曖昧,正暗藏了創意思考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導讀者簡介】

詹志禹

  政大教育系教授,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德州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曾任政大教育系主任、政大實小校長,也曾參與教育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之撰寫、創造力教育中程計畫之推動與國科會「科技創造的本質與脈絡」之研究。


迴響(0) | 引用 | 人氣(2907)

引用網址:

回應這篇文章
回應標題
姓名
Email
您的網址
內容
請輸入右圖檢查數字
 


<2007年9月>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123456
目前沒有任何最新活動!
遠流晒書節 : 回頭書清倉,萬本...
(2008/10/29 19:02)
《風來坊閒話》新書分享會
(2008/8/29 14:11)
當年,我們都是困在某一扇窗戶裡...
(2008/8/14 10:55)
《 脆弱的強權》一書,讀後感。...
(2008/6/13 11:12)
6/7講座:從一位生態繪本畫家(...
(2008/5/20 15:34)
最 新 回 應
Re:緊來看你得獎了沒--「《...
by 萬達DVD高清網, 11/3
Re:遠流博識網10週年慶「尋友...
by 豆, 3/16
Re:拋點子拿好禮--清潔收納...
by lailittlerabbit, 10/15
Re:《風來坊閒話》新書分享會
by 宥萱, 8/6
地球人不得不看的書<<阿瑪...
by 小阿, 6/8
我的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