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達文西密碼》是西洋宗教藝術史的最佳課外讀物,那麼《謀殺的解析》一書當然也可以是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的輔助教材;甚至連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研究,都可以把這本書當成參考資料。本書內容相當豐富,顯然是因為背後有個博學多聞的作者。
《謀殺的解析》其作者賈德‧魯本菲爾德現為耶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憲法為其研究領域,但同時亦對佛洛伊德著作、莎士比亞戲劇有所鑽研。這使他得以寫出這麼一部考證精確,真實與虛構纏繞,錯綜複雜卻又緊張刺激的精彩作品。作者在書中展現淵博學識,信手拈來皆為典故,場景器械描寫鉅細靡遺,叫人印象深刻。更難得的是,身為研究學者的賈德,卻有著高超的小說技巧:多線敘事觀點同時進行,不僅有條不紊,同時還在某些時刻將不同的故事線加以巧妙整合,穿插出天衣無縫的整部作品。
其實就嚴格的角度來說,我不認為《謀殺的解析》一書應該歸類為推理小說:就好像我也不把《達文西密碼》當成推理小說一樣。我覺得:這是使用了推理小說技巧的一部作品,全書著重於闡述精神分析學派開創之初,掌門人佛洛伊德,與其欽定繼承人榮格,以及年輕美國心理醫師楊格之間,對於精神分析學的不同見解以及相互辯證,對於熟悉該門學科的人來說,大師們的唇槍舌劍想必非常精彩。據作者賈德所言,這些辯證過程全部有所根據,完全引用自這些歷史人物的著作或書信。而賈德卻能將這些硬梆梆的理論巧妙地融入作品之中,讓小說讀者不覺突兀,這實在是一種相當了不起的功力。
當前的推理小說,多半將主題定位在對於「犯罪行為」的探討,包括手法,動機,甚至是犯罪心理等等。然而,《謀殺的解析》一書,比較像是將犯罪事件當成劇情的一部份,同時以偵察犯罪作為驗證精神分析學的一個實例;犯罪本身不見得是小說探討的主題,精神分析的過程才是重點。然而儘管如此,作者仍然相當費心地構築小說裡的推理元素,甚至還使用了一個相當古典的謎團詭計。而在通往犯人的道路上,作者沿途還灑下許多燻紅魚(Red herring),不但大大地誤導讀者,同時也在劇情上造成諸多轉折,這些都是精彩推理小說的必備要件。只是就公平性的標準來看,作者算是小小地犯了一點點規;不過既然全書重點並不在於古典解謎,甚至作者還用了一些顛覆的手法,對於推理小說讀者而言,這書仍有相當可觀之處。
故事啟始於佛洛伊德於一九0九年自歐洲受邀訪美演講。當時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在歐洲正受到傳統保守勢力的進逼攻擊,但在美國新大陸卻受到親切熱烈的歡迎。佛洛伊德帶著包括榮格在內的弟子訪美,而在美國接待他們的,則是年輕的心理醫師,史特拉漢‧楊格。然而,大約在佛洛伊德訪美的同時,一座門禁森嚴的高級公寓裡,發生了一樁血腥的謀殺案。大有為的紐約市長馬上要求徹查,但驗屍官卻在犯罪現場吃了悶虧:公寓主人是市長的好朋友,自作主張地把犯罪現場都破壞掉了。
緊接著,另一次攻擊事件悄悄地發生了;這回的被害者諾拉幸運地逃過一劫,但是卻喪失記憶,而且還失去了說話的能力。看來這是精神創傷的典型徵兆,於是市長透過關係找上這一群心理學家,請他們治療這位逃過一劫的少女,希望能找出一點蛛絲馬跡,將冷血兇手繩之以法。
同一時間,這群心理學家的周遭似乎也出現了看不見的敵人:佛洛伊德著作的譯稿莫名地失蹤、報社收到黑函攻擊佛洛伊德,似乎想要阻撓演講的進行、榮格的行蹤詭秘,彷彿暗地裡在進行什麼活動似的。這些事件跟冷血兇手有關連嗎?而且,第一件兇殺案的屍體居然遺失了,即使這是一百年前的紐約,但這還是太離譜了吧!
作者賈德考證精確,由故事的整個氛圍就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的紐約正準備成為世界最大都市,公共建設欣欣向榮,社會充滿活力;但偶而出現的陰暗角落裡,邪惡人士依然蠢蠢欲動。此外,一九0九年正在興建曼哈頓大橋,當時最先進的氣壓沉箱工法,也被作者寫進小說裡。它被用來安排一個重要的詭計,還藉以執行一樁冷血的謀殺,以及接近結局時的一段驚險動作場面。附帶一提,據說《謀殺的解析》即將拍成電影,到時候這段劇情想必非常精彩吧。
如前所述,故事採多線並行,人物角色眾多,而且幾乎都是歷史真實人物,情節變化豐富。而小說節奏控制得宜,儘管前面伏筆很多,但結尾部分收線相當漂亮,越接近結局,越是不忍釋卷。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在佛洛伊德的學說裡,「性」扮演了相當重要的元素,因此小說裡難免出現讓人臉紅心跳的情節描寫;不過多半點到為止,在某方面有所期待的讀者可不要因此而失望了。
總之,這是相當精采的一部小說;而且,這也可能是這個夏天最值得注意的作品。
(本文出自謎人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