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忽冷忽熱的四月下旬,平常不太趕流行的小編,還是不小心趕上了流行性感冒的浪潮,開始發燒流鼻涕。請了半天假去診所掛號看醫生,卻發覺那一天的後診時間出乎意料的久,候診間的電視節目都已經從「鳥來伯與十三姨」播到「戲說台灣」的片尾曲,小編卻還在等待叫號燈亮出我手中的號碼牌,等待醫生的診間門為我打開。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有時必然的會花費許多時間在候診,在治療的過程上。身體有了病痛,我們都知道要找醫生,但如果生病的,是台灣的社會呢?
在翻閱《驚歎愛爾蘭》這本書的時候,腦中想起唐太宗所說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的那幾句話,因為本書所呈現的事實也像是一面鏡子,如同前一本《芬蘭驚豔》書中的特點,作者吳祥輝先生總是運用詳實的社會數據、迷人的文學巧筆,將兩個國家目前的國情狀況與台灣相對照,提醒著我們在面對全球化,不管是具體的經濟力、還是抽象的創造力上,台灣社會都有相當值得驕傲的長處,卻也有必須相對不足的弱點,但如此嚴肅的話題在作者的筆下,都成為一篇篇有趣卻也引人深思的文章,而書中美麗的照片插圖也為本書增色不少,夾雜幾段作者家人的幽默對談,更令人會心一笑,增添了許多其他書所沒有的親切感。
假如《愛爾蘭》與《芬蘭》這兩本書是治療台灣社會的兩顆膠囊,那麼吳祥輝先生必定就是最令人感到親切、而且最有趣的作家醫生。小編聽聞許多公司的大老闆因為讚揚作者的理念,紛紛自掏腰包,團購上百本吳祥輝先生的作品分贈員工、親友,由此可見三十年前的「拒絕聯考小子」威力至今未減,而三十年後「驚歎系列」的影響力,現正蓄勢待發。
將看兩齣連續劇的時間,看這本書更了解世界,或許我們就能在如此善變的台灣政局天候下,取得更有創意且競爭力的存活法則,相信總有一天,躍升國際的叫號燈會亮出我們手中的號碼,門後的一端不是醫生的診間,而是全球世界。
(本文出自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Abscissa5.asp?&actid=epbook0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