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各布斯(A. J. Jacobs)14歲那年,對體育比賽熱情突然冷卻。一把年紀後,在職場,在社交圈,碰到運動話題時插不上嘴。
但這位立志讀完大英百科的知識癖好者,就從大英百科找到自己的強項。──當代運動不熟,從運動史下手總可以吧。許多走入歷史的運動明星,許多成為典藏的體育紀錄,許多現代人無緣目睹的經典賽事,他透過閱讀大英百科,把散見於各詞條的資訊串連起來,雖然還是插不上幾句,不過賈各布斯自我安慰,「聽者的反應各有不同,從小有興味到大感困惑都有,但總比拿我當笑柄好得多。」(《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 p.222)這個案例傳達的,也是閱讀上的純粹樂趣。
我們讀歷史,讀傳記,讀小說,讀各種類型的書籍,讓書本帶我們到不曾或不可能到過的地方,認識不曾或不可能認識的人物,穿越不可思議的時空,無遠弗屆。我們想像,揣摩,彷若身歷其境,在此得到快感,其樂也無以言喻。
三國這段歷史,由於史料殘缺不全,有限的史料又不時相互矛盾。在資料不多,不要隨便浪費的心態下,不少三國敘述便採取寧可信其有的方式,姑且相信史料可能都對,經過整合串連,把所有可能排比出來,重新構築史實。
日本兵聖宮本武藏的生平資料也不完全,《武藏vs.小次郎》便把史料依可信程度,分別等級,每次敘述的時候,便附上信任指數,一方面列出各家說法,讓讀者自行判斷,一方面也讓讀者心裡有底,知道有些資料不要過於相信。面對三國,我們也可以考慮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