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庸茶館獅子店小二
觀賞完「北宋大觀特展」、「大英博物館收藏展」,二月三日下午三時,咱們來到國立台灣博物館,觀看此行最後一項展覽:「走向人民──俄羅斯文學三巨人特展」。
攝影師與小二姊先行到場,在等候金老的同時,便先四處走走看看。館前廣場上,三三兩兩的人兒四散,或站或坐,或拍照或閱讀。不曉得是否受了待會所觀展覽的影響,突然覺得此時的空氣特別「文學」呢!
踏上大大的階梯,走入博物館前廳,廳前牆壁正中央掛著一面約莫一公尺高、兩公尺寬的「藍地黃虎旗」。事緣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台灣及澎湖群島確定割讓予日本,台民誓死抵抗日本統治,「台灣民主國」於焉成立。一旦國際干涉,台灣順利獨立,就可立即回歸清廷。因此「台灣民主國」以遜大清國旗圖騰(金龍)一格的「藍地黃虎旗」為象徵。(題外話,扯得遠了~)
讀完整段說明文字,金老正好到來,趕緊從手提包中挖出「小灰」(小二姊給自己數位相機取的暱稱),硬是擠在一群專業攝影師中間(明明拍照技巧遜到家),搶拍得不亦樂乎。
讓媒體拍了一會兒照,在遠流王榮文董事長與台灣博物館蕭宗煌館長的陪同下,金老舉步入內,隨著鄢定嘉博士的導覽,中國文豪與俄羅斯文學巨匠於焉相遇!
展場動線以三位大師的出生年代順序規劃,因此,咱們率先進入普希金(1799~1837)展區。普希金出身於古老貴族之家,其妻娜塔莉亞素有「俄羅斯第一美女」之稱(不知比之「中國第一美女陳圓圓」如何),但法國軍官鄧蒂斯一再公然追求她,此緋聞在社交圈中流傳甚廣。為維護妻子名聲、捍衛自身尊嚴,普希金依上流社會規矩,向鄧蒂斯下決鬥書,豈料卻死於對方槍口之下,年方三十八歲。這段故事顯然挺吸引金老注意,細細端詳了普希金決鬥時使用的同款手槍及娜塔莉亞肖像。由後人飾演重拍、於牆上電視播放的決鬥畫面,金老也抬頭觀看了好一會兒。
「這是實況錄影還是後來拍攝的?」一句無厘頭的問話突然冒出,全場同聲爆笑。我的老天爺!是哪個天兵提出這種問題?轉頭望向金老,他可笑得十分歡暢呢!原來這人用了心思,不惜自己出糗,也要想法子逗老爺子開心啊!(一笑~)
接著進入托爾斯泰(1828~1910)展區。托爾斯泰之妻索菲雅與他相差十六歲,除了克盡母職,她亦扮演作家與作品秘書的角色,在生活中與工作上提供許多幫助,是托爾斯泰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這不禁令小二姊聯想到,金老與他的夫人,不也正是這般寫照?金老曾於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他的碩士論文均由妻子負責打字,並留意字數多寡與拼字正確性。金老遠赴英倫求學,夫人亦隨同前往,照料金老的生活起居。鶼鰈情深,於種種平凡的日常生活細節中表露無遺。
在這個展區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臨終的托爾斯泰」青銅面具。此面具是托爾斯泰過世後,雕刻家自他臉上拓印了面膜,再以面膜為基礎製作而成。金老對此面具端視良久,是否心中正遙思著大師的精神與風采呢?
最後來到蕭洛霍夫(1905~1984)展區,當中展示了許多哥薩克人的生活形態。哥薩克人喜好歌舞,熱情剽悍,是俄國軍隊的主力(《鹿鼎記》中亦如是說)。望著螢幕中歡樂跳舞的哥薩克人,將他們幻想成身著盔甲、跨騎駿馬、手執長刀的兵士,彷彿《鹿鼎記》中的哥薩克騎兵當真出現眼前!
此處亦展示著蕭洛霍夫於一九六五年出席諾貝爾獎典禮時所穿的禮服,以及他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證書。正當大夥兒細覽禮服及證書的細節設計時,身旁一位中年先生突然高喊:「金庸大師是中國文壇的巨人!下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金庸大師!」金老聞言笑了笑,並未答話,續看其他展品去了。